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敏感过程电压暂降响应事件及其风险的区间直觉模糊评估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阳 肖先勇 +2 位作者 张逸 汪颖 李锴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8-1404,共7页
将敏感过程受电压暂降影响的过程抽象为敏感过程电压暂降响应事件,并分析响应事件的复杂不确定性。引入过程参数变化曲线刻画过程电压暂降响应事件后果,提出响应事件后果严重程度的区间直觉模糊集刻画方法。基于敏感过程功能实现的多层... 将敏感过程受电压暂降影响的过程抽象为敏感过程电压暂降响应事件,并分析响应事件的复杂不确定性。引入过程参数变化曲线刻画过程电压暂降响应事件后果,提出响应事件后果严重程度的区间直觉模糊集刻画方法。基于敏感过程功能实现的多层次、多属性特点建立后果严重程度矩阵,并通过区间直觉模糊集成算子实现响应事件后果严重程度评估。建立以典型响应事件发生概率与其后果严重程度乘积为指标的风险评估模型,提出敏感过程电压暂降响应事件区间直觉模糊风险评估方法,实现对电压暂降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定量评估。对温控过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该评估方法能客观、有效评估过程面临的电压暂降风险,适用性强,可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过程 电压暂降 响应事件 风险评估 后果严重程度 区间直觉模糊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转移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过程的欧拉数值解及实证分析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邹立 尹居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7,73,共9页
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方程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融数学模型。将马氏转移机制加入到该模型,研究带马氏转移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方程的欧拉数值解及有关金融应用问题。首先证明该方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其次证明方程的欧拉数值解依概... 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方程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融数学模型。将马氏转移机制加入到该模型,研究带马氏转移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方程的欧拉数值解及有关金融应用问题。首先证明该方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其次证明方程的欧拉数值解依概率收敛于方程的真实解。最后应用马氏转移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方程模型研究我国2007年1月到2014年2月7天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高敏感均值回复随机微分方程模型,该马氏转移型模型拟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转移 敏感均值回复过程 欧拉数值解 极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过程免疫时间优化保护的电压暂降缓减方案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丹丹 肖先勇 +2 位作者 刘阳 李铁牛 刘旭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100,共6页
电压暂降对敏感过程的影响与导致暂降的故障电流、清除故障的保护定值以及过程暂降免疫力有关。引入过程免疫时间和用户可接受后果状态的概念,确定用户可接受的暂降持续时间,将过程免疫力分为3个等级。研究过程免疫时间与三段式电流保... 电压暂降对敏感过程的影响与导致暂降的故障电流、清除故障的保护定值以及过程暂降免疫力有关。引入过程免疫时间和用户可接受后果状态的概念,确定用户可接受的暂降持续时间,将过程免疫力分为3个等级。研究过程免疫时间与三段式电流保护定值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利用过程免疫时间优化保护缓减电压暂降影响的方案。对IEEE 14节点配电系统、某实际含短线路配电系统和2种典型敏感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证明,对于过程免疫时间较长的敏感过程,所提方法可有效缓减由Ⅱ段和Ⅲ段电流保护以及含短线路系统中由带延时的电流保护清除的故障所引起的电压暂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过程 电压暂降 免疫力 过程免疫时间 可接受后果状态 保护 优化 缓减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设备电压暂降免疫力测试标准与尚需研究的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瑞 肖先勇 +2 位作者 李国栋 袁一丹 刘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2-36,共5页
电压暂降给各行业采用的敏感设备造成影响和危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设备电压暂降免疫力测试标准和评价准则的研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较全面分析现有国际标准及其涉及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已有研究,对现有标准中尚值得... 电压暂降给各行业采用的敏感设备造成影响和危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设备电压暂降免疫力测试标准和评价准则的研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较全面分析现有国际标准及其涉及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已有研究,对现有标准中尚值得完善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科学解决电力系统、敏感用户和全社会关注的电压暂降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敏感设备 敏感过程 免疫力 测试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尺度的安徽省冬小麦生长过程阴湿害灾损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金华 岳伟 +4 位作者 吴文革 许有尊 乔玉强 刘瑞娜 杨太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了构建日尺度的冬小麦阴湿害评估方法,综合应用基于HP滤波趋势产量分解法的安徽省冬小麦历年气象减产率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尺度的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日照百分率为阴湿害关键影响因子,通过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 为了构建日尺度的冬小麦阴湿害评估方法,综合应用基于HP滤波趋势产量分解法的安徽省冬小麦历年气象减产率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尺度的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日照百分率为阴湿害关键影响因子,通过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合方式,构建冬小麦全生育期阴湿害综合指数(overcast and waterlogging composite index,OWCI),并选取阴湿害典型年样本,分别以Logistic曲线敏感性、等敏感性两种方法计算的阴湿害综合气象指数OWCIs、OWCIe为自变量、气象减产率(△Y)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验证两种方法在冬小麦阴湿害评估中的差异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Y与两种方法的阴湿害综合气象指数均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分别为0.843、0.805;检验样本的△Y实测值与两种方法模拟值的R^2分别达0.685、0.573。对两种方法比较,Logistic曲线敏感性法建模的拟合性、误差、检验效果均优于等敏感性法,其气象减产率的均方根误差从7.78%下降到6.97%。应用Logistic曲线敏感性法模拟的2016年冬小麦阴湿害灾损率值与调查值基本吻合。反演计算的1981-2010年灾损率气候态均值南高北低,符合安徽省实际分布型,但2011年以来的灾损率均值普遍高于30年气候态均值,可见近年来阴湿害影响有加重趋势。因此,基于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合应用构建的冬小麦生长过程阴湿害灾损评估模型,能差异化表征不同阶段的阴湿害影响贡献,可应用于冬小麦阴湿害影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冬小麦 有效阴湿害积 过程敏感 灾损评估 日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敏元件测量电路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菁华 管玉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1-533,539,共4页
近年来 ,气敏元件测量电路广泛采用的“负载电阻取样电压法”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影响气敏元件在某种气体中的真实电阻 ,不能绘制气敏元件电阻随所加电压变化的连续曲线 ,不能反映气敏元件敏感过程的全貌 .为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有测量电... 近年来 ,气敏元件测量电路广泛采用的“负载电阻取样电压法”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影响气敏元件在某种气体中的真实电阻 ,不能绘制气敏元件电阻随所加电压变化的连续曲线 ,不能反映气敏元件敏感过程的全貌 .为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有测量电路基础上研究了气敏元件测量电路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线性升压加热源、元件电阻测量电路、声光提示及自动回零电路设计等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应用这组测量电路可直接描绘出气敏元件电阻随所加电压变化的连续曲线、灵敏度、精确值及选择性 ,可对敏感过程进行全面观测 .实验结果表明 ,效果十分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元件 测量电路 优化设计 氧化物半导体 敏感过程 电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ing map and hot working mechanisms of Cu-Ag alloy in hot compression process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梦寒 黄龙 +1 位作者 陈明亮 王彦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21-828,共8页
For Gu-Ag alloy, an important parameter called workability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materials can be evaluated by processing maps yielded from the stress-strain data generated by hot compression tests at temperatures... For Gu-Ag alloy, an important parameter called workability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materials can be evaluated by processing maps yielded from the stress-strain data generated by hot compression tests at temperatures of 700-850 °C and strain rates of 0.01-10 s-1. And at the true strain of 0.15, 0.35 and 0.55, respectively, the responses of strain-rate sensitivity, power dissipation efficiency and instability parameter to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were studied. Instability maps and power dissipation maps were superimposed to form processing maps, which reveal the determinate regions where individual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occur and the limiting conditions of flow instability regions. Furthermore, the opti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bulk metal working are identified clearly by the processing m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 alloy strain-rate sensitivity hot working mechanism processing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