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氰氟虫腙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文素 任承才 +3 位作者 闫海燕 张树发 沈福英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702,共9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LC25)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阿维菌素抗性(AV-R)和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旨在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小菜蛾3龄幼虫抗性种...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LC25)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阿维菌素抗性(AV-R)和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旨在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小菜蛾3龄幼虫抗性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4mg/L和0.09mg/L;对敏感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0mg/L和0.07mg/L。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0.09mg/L处理小菜蛾后,对处理代的影响表现为显著降低处理种群的化蛹率、蛹重、羽化率、繁殖力;明显延长蛹期,缩短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对子代种群的影响表现为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延长发育历期。处理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值率(R0)显著低于对照种群(P<0.0001)。亚致死剂量的氰氟虫腙对小菜蛾抗性种群的影响大于敏感种群,对处理代种群的影响大于子代种群。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可以极大地影响小菜蛾尤其是阿维菌素抗性种群的种群动态,因此氰氟虫腙对于小菜蛾的抗性治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氰氟虫腙 阿维菌素 抗性种群 敏感种群 亚致死效应 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敏感种群的筛选及其抗药性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冠芳 刘敏艳 +3 位作者 张新瑞 张月莲 郭致杰 魏玉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采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筛选出比河北廊坊桃蚜相对敏感种群更为敏感的甘肃宕昌桃蚜种群,建立了18种杀虫剂对桃蚜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可作为今后国内各地监测桃蚜抗药性水平的敏感基线。用氧乐果、氰戊菊酯及其氧乐果+氰戊菊酯对桃蚜敏感... 采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筛选出比河北廊坊桃蚜相对敏感种群更为敏感的甘肃宕昌桃蚜种群,建立了18种杀虫剂对桃蚜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可作为今后国内各地监测桃蚜抗药性水平的敏感基线。用氧乐果、氰戊菊酯及其氧乐果+氰戊菊酯对桃蚜敏感种群进行抗性选育,汰选20次时桃蚜对混剂氧乐果+氰戊菊酯只产生4.85倍的抗药性,比氧乐果单剂(7.39倍)抗性发展速度幔,尤其比氰戊菊酯单剂(87.21倍)更慢,表明桃蚜易对菊酯类药剂产生抗药性,混剂可以延缓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抗性治理 桃蚜 敏感种群 抗性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的拒食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成兴 尹可锁 +2 位作者 郭志祥 罗雁婕 吴文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912-915,共4页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更强的拒食活性,其抗性种群拒食中浓度AFC50(1.2591 mg/L)是敏感种群AFC50(0.2567 mg/L)的4.9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印楝素(Azadirachtin) 抗性及敏感种群 拒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敏感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2 位作者 丁伟 何成兴 尹可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并分析了小菜蛾敏感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3±0.5)℃,RH 85%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9 5;周限增长率λ为1.208 6/d,净增殖率R0为22.726 2,平均世代周期T为16.485 2 d;种群增长1倍所需时间t为3.66... 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并分析了小菜蛾敏感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3±0.5)℃,RH 85%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9 5;周限增长率λ为1.208 6/d,净增殖率R0为22.726 2,平均世代周期T为16.485 2 d;种群增长1倍所需时间t为3.66 d,其存活曲线为Deevey Ⅰ型,即死亡率是年龄的增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敏感种群 生命表 周期 虫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长琨 李国清 +3 位作者 石小青 王荫长 陆敬善 武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49,共6页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新疆阿拉尔棉铃虫田间自然种群(AL种群)3龄、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4类14种常用农药的毒力反应,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基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种群处于高敏感水...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新疆阿拉尔棉铃虫田间自然种群(AL种群)3龄、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4类14种常用农药的毒力反应,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基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种群处于高敏感水平,3龄幼虫的LD50接近内地敏感种群或比内地敏感种群更低;在供试药剂中灭多威、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辛硫磷相对毒力指数仅为016~05;与印度、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敏感品系相比,AL种群4龄幼虫的LD50明显较低。在供试的8种药剂中,除甲基对硫磷外,灭多威、西维因、氯氰菊酯、久效磷、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硫丹的相对毒力指数仅为009~04。试验还用浸叶法测定了常用杀虫剂对该敏感种群初孵幼虫的毒力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敏感种群 杀虫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的生物适合度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2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 (ABM- R)与相对敏感种群 (ABM- 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 ABM- 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 ABM- S种群 ,ABM- 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 0 .139,是 ABM- S种群的 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 AB...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 (ABM- R)与相对敏感种群 (ABM- 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 ABM- 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 ABM- S种群 ,ABM- 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 0 .139,是 ABM- S种群的 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 ABM- S种群的1.4 9倍。建立了 ABM- S和 ABM- R种群的生命表 ,并对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生物适合度 抗性治理 蔬菜 敏感种群 杀虫剂 抗性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亚致死剂量对褐飞虱不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海荣 吴进才 +2 位作者 杨帆 耿静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53-4760,共8页
褐飞虱是亚洲地区爆发性再猖獗型害虫。由于吡虫啉等药剂的过度使用导致抗药性显著上升。实验通过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分别在水稻品种协优963和申优1号上研究褐飞虱的吡虫啉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在溴氰菊酯和三唑磷亚致死剂量作用... 褐飞虱是亚洲地区爆发性再猖獗型害虫。由于吡虫啉等药剂的过度使用导致抗药性显著上升。实验通过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分别在水稻品种协优963和申优1号上研究褐飞虱的吡虫啉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在溴氰菊酯和三唑磷亚致死剂量作用下适合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因水稻品种、杀虫剂类型、杀虫剂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抗性种群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变化范围为13.1~484.3,敏感种群为5.7~428.2。通过两个种群的比较,在28个处理组合中,抗性种群有6个处理组合的相对适合度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其它处理并不明显低于敏感种群。表明抗性种群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有生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杀虫剂 褐飞虱 抗性种群 敏感种群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生命表参数及后代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庄华梅 汪宽福 +5 位作者 刘群 刘芳 孙作洋 周方 吴刚 赵士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1-747,共7页
为研究高温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物学适合度及抗药性进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杀虫剂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及后代对阿维菌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5℃相比,33.5℃条件下抗性和敏感种群的平... 为研究高温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物学适合度及抗药性进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杀虫剂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及后代对阿维菌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5℃相比,33.5℃条件下抗性和敏感种群的平均世代历期(D)、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值、总产卵量、雌蛾平均寿命、日产卵量和孵化率均显著下降。在25℃下,抗性和敏感种群的rm,λ,D和日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但抗性种群的R0略低于敏感种群(为敏感种群的87%)。在33.5℃下,抗性种群的rm和R0显著低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75%和64%),抗性种群雌成虫寿命、总产卵量和孵化率显著也低于敏感种群。抗性种群在33.5℃下饲养1代后,后代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大幅下降,而相同处理下敏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没有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无论在常温还是高温条件下,抗性种群生物学适合度均低于敏感种群,尤其是高温下抗性种群适合度远低于敏感种群。抗性种群经高温饲养1代后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大幅下降可能与高温下抗性种群适合度显著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剂 抗性种群 敏感种群 高温 生命表 生物学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大蓟马对啶虫脒室内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及抗性监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孙靖雨 范咏梅 +2 位作者 陈思诚 游佳 姜钰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100,共3页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冬种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的主要害虫之一,是影响海南豇豆质量安全的重要防治对象。旨在筛选敏感种群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叶管药膜法,多次测定啶虫脒对室内继代饲养至49...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冬种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的主要害虫之一,是影响海南豇豆质量安全的重要防治对象。旨在筛选敏感种群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叶管药膜法,多次测定啶虫脒对室内继代饲养至49代的普通大蓟马种群的毒力,并比较室内饲养种群与夏威夷种群、海南不同地区田间种群对啶虫脒的敏感性,建立毒力基线并进行抗性监测,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夏威夷种群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300.660 mg/L,而室内饲养的普通大蓟马种群在继代饲养的过程中对啶虫脒的敏感性有明显提高,LC_(50)从403.822 mg/L(第8代)降至255.678 mg/L(第49代),敏感性高于夏威夷种群,因此建立啶虫脒对普通大蓟马的敏感毒力基线,LC_(50)为255.678 mg/L,斜率为2.306。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乐东县黄流镇、澄迈县金江镇田间种群的LC_(50)分别为658.869、723.708、446.871 mg/L,与敏感毒力基线相比,抗性指数分别为2.577、2.831、1.748。本研究结果可为普通大蓟马的有效化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啶虫脒 敏感种群 致死中浓度 敏感毒力基线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Bt抗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雪微 张天涛 +3 位作者 白树雄 王振营 徐丽娜 何康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7,120,共6页
近20年来,在北美、西欧、南美、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大面积商业化应用Bt玉米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等鳞翅目害虫的实践证明,其不可避免地胁迫靶标害虫产生遗传分化,出现新的抗性种群。研究精准有效的抗性检测方... 近20年来,在北美、西欧、南美、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大面积商业化应用Bt玉米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等鳞翅目害虫的实践证明,其不可避免地胁迫靶标害虫产生遗传分化,出现新的抗性种群。研究精准有效的抗性检测方法,将为抗性监测和抗性治理策略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转录组数据,应用MISA (MicroSAtellite)软件搜索SSR位点,从61 622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中获得了3 467个SSR位点。通过设计、筛选,共获得3 316对特异性引物,从中挑选了1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有51对扩增出目的条带,对亚洲玉米螟敏感种群(ACB-BtS)及5个Bt毒素抗性种群(ACB-AbR、ACB-AcR、ACB-AhR、ACB-FR、ACB-IeR)进行多态性检测,最终得到20条高多态性引物。利用这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3个。不同Bt抗性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种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95 9,即说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19.6%。根据遗传距离建立了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种群的相似度,即ACB-AbR与ACB-AcR相似度高。种群变异相似度规律与已报道的亚洲玉米螟对各Bt毒素的交互抗性规律相一致。本研究发现的SSR位点可作为亚洲玉米螟不同Bt毒素抗性种群的分子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敏感种群 抗性种群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抗性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利琳 司升云 +2 位作者 汪钟信 望勇 刘小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94,共9页
为了解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bner)对虫酰肼的抗性生化机制,采用活体测定法测定了甜菜夜蛾虫酰肼敏感种群、汰选种群和武汉自然种群体内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 为了解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bner)对虫酰肼的抗性生化机制,采用活体测定法测定了甜菜夜蛾虫酰肼敏感种群、汰选种群和武汉自然种群体内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与表皮形成相关的表皮酚氧化酶(PO)和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汰选种群和自然种群CarE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20和2.67倍,GSTs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的2.34和0.96倍。汰选种群CarE的Km值与敏感种群相比差异显著,但Vmax值无明显差异;自然种群Km值和Vmax值与敏感种群、汰选种群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在迁移率、谱带数目、酶带染色深浅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分析结果与CarE活力测定、酶动力学研究结果相符。与敏感种群相比,汰选种群CAT和POD比活力差异不显著,SOD比活力显著增高;自然种群3种酶比活力均显著增高;自然种群和汰选种群均是SOD酶活力的变化较CAT和POD明显。汰选种群PO和几丁质酶比活力比敏感种群分别上升了37.64%和27.37%,自然种群比活力分别上升了59.63%和60.29%。自然种群和汰选种群PO酶动力学常数均与敏感种群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虫酰肼 抗性机制 解毒酶 保护酶 敏感种群 汰选种群 自然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地区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田学志 高保宗 +2 位作者 石家胜 尤子平 谭福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61-66,共6页
1987-198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地区3个县(市)二化螟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安庆地区二化螟对敌百虫、锌硫磷、杀螟松三种常用农药已产生低水平抗性(<10倍).发现太湖县北中区的二化螟种群对各种药剂都非常敏感,制定... 1987-198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地区3个县(市)二化螟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安庆地区二化螟对敌百虫、锌硫磷、杀螟松三种常用农药已产生低水平抗性(<10倍).发现太湖县北中区的二化螟种群对各种药剂都非常敏感,制定了15种杀虫剂的敏感种群毒力基线.与日本尾畸幸三郎(1971)及Yasuhiko Konno(1986)发表的敏感种群毒力基线相比较,只有对硫磷的LD_(50)值太湖种群略高于日本敏感种群外,对其余药剂太湖种群的LD_(50)值都略低于日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抗药性 敏感种群 安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抗药性监测及机理 被引量:27
13
作者 兰亦全 赵士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FA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甜菜夜蛾福建福州种群对氰戊菊酯等7种药剂的抗性,以及4种增效剂对5种药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2000年福州种群对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灭多威、毒死蜱、丙溴磷、硫丹和虫酰肼的抗性分别达1... 采用FA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甜菜夜蛾福建福州种群对氰戊菊酯等7种药剂的抗性,以及4种增效剂对5种药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2000年福州种群对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灭多威、毒死蜱、丙溴磷、硫丹和虫酰肼的抗性分别达112.8、338.4、31.6、772.6、288.4、7.3和11.1倍;2001年分别达687.2、3090.4、153.8、1981.4、734.3、8.0和47.9倍,抗性谱广,抗性发展迅速.4种增效剂对不同药剂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表明该种群为多重抗性.其抗性与多功能氧化酶,水解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 甜菜夜蛾 抗药性监测 敏感种群 增效作用 药剂 氰戊菊酯 点滴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硫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地区菜缢管蚜抗药性监测及其生化机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根 吴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7,共4页
与网室相对敏感种群相比,福州市建新和闽侯县上街田间菜缢管蚜种群对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已产生高抗性,对甲胺磷、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达到36.3-56.5倍,对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则高达93-130... 与网室相对敏感种群相比,福州市建新和闽侯县上街田间菜缢管蚜种群对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已产生高抗性,对甲胺磷、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达到36.3-56.5倍,对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则高达93-130倍;对吡虫啉的抗性为中等水平(20.0-21.4倍);对丁硫克百威相对较敏感,仅产生7.0-9.0倍的低抗性.总酯酶个体活性分布频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田间和网室种群总酯酶个体活性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建新和上街田间种群个体总酯酶活性显著高于网室种群,分别是网室种群的1.81和2.01倍.网室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双分子速度常数(K)值分别为建新田间种群的12.1和7.5倍,为上街田间种群的11.1和9.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缢管蚜 抗药性监测 生化机制 福州地区 田间种群 乙酰胆碱酯酶 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 氰戊菊酯 抗性水平 分布频率 丁硫克百威 甲胺磷 敏感种群 测定结果 酯酶活性 速度常数 毒死蜱 网室 闽侯县 福州市 高抗性 吡虫啉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苹果黄蚜的抗药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金信 张雪梅 +3 位作者 刘峰 张新 慕卫 孔祥波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我国北方九地区苹果黄蚜对氰戊菊酯与氧化乐果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以山东莒南苹果黄蚜为相对敏感种群,河北沧州、河南商丘、山东蒙阴、辽宁朝阳、山东泰安、河北昌黎、安徽砀山、山东荣城等地苹果黄蚜种群均已产生抗...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我国北方九地区苹果黄蚜对氰戊菊酯与氧化乐果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以山东莒南苹果黄蚜为相对敏感种群,河北沧州、河南商丘、山东蒙阴、辽宁朝阳、山东泰安、河北昌黎、安徽砀山、山东荣城等地苹果黄蚜种群均已产生抗药性,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LD50R/S)分别为25.00、28.60、74.17、87.78、157.33、167.53、218.46、291.56倍;对氧化乐果抗性倍数分别为:16.08、26.53、15.88、29.46、25.83、30.73、48.19、64.58。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了山东泰安苹果黄蚜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为:硫丹与灭多威相对毒力较高,而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相对毒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黄蚜 氧化乐果 北方 抗药性 毒力 抗性 敏感种群 朝阳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商丘
全文增补中
双稃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树忠 陈勇睿 +3 位作者 夏志铭 蔡靖萱 陈月阳 邓维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69-75,共7页
为了解双稃草[Diplachne fusca(L.)Beauv.]对水稻的危害特性,采用杂草-作物竞争试验测定了双稃草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不同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稃草对水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稻茎蘖数随双稃草密度的增加而显... 为了解双稃草[Diplachne fusca(L.)Beauv.]对水稻的危害特性,采用杂草-作物竞争试验测定了双稃草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不同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稃草对水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稻茎蘖数随双稃草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且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水稻的穗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随双稃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用指数函数模型拟合双稃草敏感种群密度与水稻有效穗数的关系较好,用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双稃草抗性种群与水稻有效穗数的关系较好;2个种群与水稻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均以二次曲线模型拟合较好。双稃草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均以幂函数描述最好,其中敏感种群的为y=2.0917x^(0.6070),抗性种群的为y=2.2387x^(0.5625)。在相同的除草成本时,用10%恶唑酰草胺EC防除双稃草敏感和抗性种群,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24%~2.91%和2.63%~3.42%,敏感种群的生态经济阈值(1.12~1.72株/m^(2))低于抗性种群(1.33~2.13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稃草[Diplachne fusca(L.)Beauv.] 敏感种群 抗性种群 水稻 产量性状 生态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
17
作者 沈登荣 宋文菲 +2 位作者 田学军 袁盛勇 李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1,共3页
为了解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毒死蜱连续处理桔小实蝇敏感种群5代,测定第5代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增加,桔小实蝇... 为了解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毒死蜱连续处理桔小实蝇敏感种群5代,测定第5代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增加,桔小实蝇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0.421(LC25)和0.846(LC50)mg/L处理下体内CarE和GSTs活性均可得到显著(P<0.05)提升,0.167mg/L(LC10)处理下体内CarE和GSTs活性无显著提升,各浓度处理对CAT、POD的提升作用均不显著。毒死蜱选择压力对桔小实蝇体内的CarE、GSTs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桔小实蝇 敏感种群 抗性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应激的预防措施与治疗
18
作者 张兴阁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3期143-143,共1页
1预防措施 选育抗应激品种,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淘汰应激敏感种群,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从遗传基础上解决家畜的应激敏感问题。建立无特定病原(SPF)或类SPF种群,提供健康的种畜,让养殖户从引种开始就减少... 1预防措施 选育抗应激品种,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淘汰应激敏感种群,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从遗传基础上解决家畜的应激敏感问题。建立无特定病原(SPF)或类SPF种群,提供健康的种畜,让养殖户从引种开始就减少诸多病原导致的应激因素。皮特兰、德国和比利时长白猪氟烷敏感基因频率高达70%~80%,但他们有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采用配套杂交,将皮特兰、长白猪用作杂交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应激 预防 家畜 比利时长白猪 无特定病原 敏感种群 治疗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