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量式的多源序列模式挖掘隐私保护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莹 钟诚 李秋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为解决多数据源挖掘隐私保护问题,文章采取按相似度分类多源数据库及其增量数据库,利用原始数据库挖掘结果和增量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敏感序列模式匹配,以有效减少数据库扫描次数的方法,设计实现隐私保护的增量式的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 为解决多数据源挖掘隐私保护问题,文章采取按相似度分类多源数据库及其增量数据库,利用原始数据库挖掘结果和增量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敏感序列模式匹配,以有效减少数据库扫描次数的方法,设计实现隐私保护的增量式的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算法既能够准确挖掘出多数据源中全局高投票率模式,又能有效地隐藏保护敏感模式,且显著缩短了挖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数据库挖掘 隐私保护 增量式算法 敏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保护的多数据源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莹 钟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在多数据源环境中,通过计算数据库项集相似度,按照一定分类原则,设计了数据库数目和类个数可变的多数据源序列模式分类算法;在给出一种有效的多数据源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隐私保护要求,采取"分类—清洗—合成—... 在多数据源环境中,通过计算数据库项集相似度,按照一定分类原则,设计了数据库数目和类个数可变的多数据源序列模式分类算法;在给出一种有效的多数据源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隐私保护要求,采取"分类—清洗—合成—挖掘"方法,提出一种隐藏敏感模式的多源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与不隐藏敏感模式的多源高投票率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进行实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只需花费额外少量的敏感模式匹配处理时间,可确保算法能够在挖掘得到全局高投票率序列模式的同时,隐藏敏感模式、保护多源数据中的隐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序列模式挖掘 高投票率 隐私保护 敏感模式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黄海海雾WRF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陆雪 高山红 +1 位作者 饶莉娟 王永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利用2005-2011年10次春季黄海海雾个例开展WRF模式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方案对WRF模式雾区模拟结果起决定作用,而微物理方案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海雾浓度和高度。边界层与微物理方案的最佳组合为YSU与Lin方案,最差为Me... 利用2005-2011年10次春季黄海海雾个例开展WRF模式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方案对WRF模式雾区模拟结果起决定作用,而微物理方案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海雾浓度和高度。边界层与微物理方案的最佳组合为YSU与Lin方案,最差为Mellor-Yamada与WSM5方案;Mellor-Yamada和QNSE方案模拟的近海面湍流过强,导致边界层过高,不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而MYNN与YS[J方案刻画的湍流强度与边界层高度合适,有利于海雾发展与维持。MYNN方案虽与YSU方案相当,但在大多数海雾个例中,后者明显优于前者,而在有些个例中却刚好相反。因此对于某一具体海雾个例而言,所用边界层方案仍需在它们之中选择最优者。这些信息可为黄海海雾WRF模式边界层与微物理方案的选择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微物理方案 边界层方案 WRF模式敏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气界面过程数值模拟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响 吴辉碇 +2 位作者 杨清华 隋翠娟 李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采用Colorado州立大学ARCSCM(Arctic Single-Column Model)极地柱模式,对北极表面能量平衡和低层大气结构进行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SHEB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模式中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以及辐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 采用Colorado州立大学ARCSCM(Arctic Single-Column Model)极地柱模式,对北极表面能量平衡和低层大气结构进行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SHEB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模式中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以及辐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北极地区海气界面过程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RCSCM模式能够模拟北极表面辐射与能量平衡的物理过程,而对于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其模拟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界面过程 ARCSCM 模式敏感性试验 北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logging mechanism and hydrodynamic behavior of sediment movement in patch-type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5
作者 ZHU Ximao YU Liming +1 位作者 LI Na WANG Da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9-756,共8页
Sediment particles,a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ervice life of emitters and restri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Hence,two types of patch dr... Sediment particles,a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ervice life of emitters and restri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Hence,two types of patch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focusing on the anti-clogging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experiment,were investigated.The dynamic variations in the cl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emitters,specifically were subjec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movement mechanism of emitter clogging and discharging sediment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emitter structure and position factors on emitter clogging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compensated emitter exhibits superior anti-clogging perfor-mance,with a service life that is 227.8%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labyrinth channel emitter.A single structural factor cannot completely evaluate the anti-clogging performance of emitters.All factors causing emitter clogg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Emitters contain sensitive sediment prone to clogging,however,significant blockage occurs primarily when the sediment content is elevated.The discharge of sediment,denoted as V90,from the emitter is affected by the accumulative effect of clogged sediment.These results may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p irrigation EMITTER physical blockage blockage pattern sensitive sed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58
6
作者 万日金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江南春雨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它是青藏高原高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强迫的结果,但目前其时空分布还不明确。NCEP/NCAR环流及感热资料气候平均分析表明:在3月第1候(全年第13候),高原主体和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 江南春雨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它是青藏高原高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强迫的结果,但目前其时空分布还不明确。NCEP/NCAR环流及感热资料气候平均分析表明:在3月第1候(全年第13候),高原主体和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原东南侧西南风速、江南春雨区西南风速和江南春雨区雨量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江南春雨的建立;在5月第3候(全年第27候)以后,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原东南侧西南风速、江南春雨区西南风速和江南春雨区雨量都迅速减小,对流层中低层南海副高脊线由南倾转北倾,江南雨带中心南移至南海,南海季风爆发,标志着江南春雨期的结束。因此,将江南春雨的建立和终结时间定为第13候和第27候比较适当。资料分析和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江南春雨期对流层低层冷暖空气的交汇区在30°N附近,但江南春雨雨带的位置和强度明显受南岭、武夷山脉地形的影响:山脉地形能阻挡抬升冷暖空气,加强锋生,增强降水,使雨带中心位置与山脉主轴分布重合。因此,江南春雨的空间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30°N)以南、110°E以东的中国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时空分布 南海季风 山脉地形 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和山脉地形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万日金 赵兵科 应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5,共7页
长江中下游梅雨(下称梅雨)是西南暖湿季风气流随季节增暖北进过程中的产物,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气候平均资料分析和敏感性数值模式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和江南山脉地形对梅雨形成的影响。分析表明... 长江中下游梅雨(下称梅雨)是西南暖湿季风气流随季节增暖北进过程中的产物,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气候平均资料分析和敏感性数值模式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和江南山脉地形对梅雨形成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对流层低层,江南处于强劲西南急流风速中心的下游,有江南山脉地形对西南急流强迫抬升,具有强烈的风速和水汽辐合,这是梅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无高原时该西南急流增强,江南上空气旋性涡度增大,梅雨雨量增加2 mm/d,这反映了夏季高原巨大的感热气泵的抽吸作用使其东侧的江南地区环流的气旋性减弱,上升受到抑制,降水减少;无江南山脉地形时梅雨雨量减少2 mm/d,雨带北移到淮河流域,而加高山脉地形时则梅雨量增大,雨带位置南移,说明山脉地形对西南季风气流有强迫抬升增幅降水作用,对梅雨雨带的形成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西南急流 青藏高原 山脉地形 敏感性数值模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实时系统中存储器故障测试的一种新方法
8
作者 杨孟飞 《控制工程(北京)》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针对实时存储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给出了一种新的存储器测试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不用缓冲区,从而节省了资源,增加了测试覆盖率。
关键词 实时系统 存储器 故障模式 乒乓测试方法 模式敏感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