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平陆运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1
作者 崔勇 凌远胜 +3 位作者 张庆泰 门媛媛 杨范艺 曾嵘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82-90,共9页
以平陆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探究其生态敏感性分布特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大体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处于塔尖,分别占4.43%和6.3... 以平陆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探究其生态敏感性分布特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大体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处于塔尖,分别占4.43%和6.39%;9个单项影响因子生态敏感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景源分布、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地表水系、道路交通、坡度、人口分布、坡向;依据生态敏感性评估结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其面积为943.4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34%。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建议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及运营管理模式,为运河沿线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保护红线 影响因子分析 平陆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产品价值分区实现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闫天亮 王承武 +2 位作者 陈梦茜 陈暄 赵文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道路缓冲区>高程>坡度>坡向。(2)阿勒泰市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等级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45%,在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以及南部额尔齐斯河两岸均有分布;不敏感等级和低度敏感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山间冲积平原区。(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将阿勒泰市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提升区以及生态防护治理区3个区域,并根据区域特点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特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阿勒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产品 生态分区 价值实现模式 阿勒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成机理的石漠化敏感性评价: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景华 张建龙 +3 位作者 欧阳渊 高慧 刘洪 刘小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石漠化的成因与形成机理,找出影响石漠化敏感性的主要自然因素,选取年降雨量、坡度、岩性组合、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度5个指标,在GIS的支持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黔西县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石漠化的成因与形成机理,找出影响石漠化敏感性的主要自然因素,选取年降雨量、坡度、岩性组合、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度5个指标,在GIS的支持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黔西县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黔西县石漠化仍然处于较为敏感状态,中度、高度和极敏感区域的面积合计为1176.39 km^(2),占46.97%,发生石漠化可能性依然存在;中度、高度和极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洪水—仁和、定新—重新、五里—沙井和钟山—铁石—素朴等区域,与石漠化土地的分布区域一致;绝大部分石漠化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分布在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嘉陵江组是敏感性最高的地层单元;通过综合研究石漠化各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联系及继承关系来比较各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可以替代专家调查表方法,来降低层次分析法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形成机理 改进层次分析法 敏感性评价 贵州省 黔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的黄土区滑坡敏感性评价
4
作者 潘网生 赵恬茵 +1 位作者 李鑫 卢玉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1-280,共10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致灾因子对黄土滑坡敏感性区划的影响,以辅助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方法]在因子筛选和独立性检验基础上,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模型(MARS)自主分割数据,正向拟合若干基函数,同时构建了铰链函数在各基函数之间... [目的]探讨和评价致灾因子对黄土滑坡敏感性区划的影响,以辅助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方法]在因子筛选和独立性检验基础上,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模型(MARS)自主分割数据,正向拟合若干基函数,同时构建了铰链函数在各基函数之间建立连接机制,进而反向自我修正,剔除或修改部分基函数,实现自主选择致灾因子和给出因子权重,最后引入了概率比(PR)模型做精度对比分析。[结果](1)MARS模型的基函数物理含义明确,极大地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易于GIS空间分析实现;(2)评价因子的多重共线性和相关性检验有助于MARS模型优化;(3)MARS模型对极高敏感区和高敏感区的划分较PR模型更为严谨、客观,且滑坡敏感等级区划结果是所有参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关键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MARS模型在铜川市耀州区黄土滑坡敏感性评价研究中,ROC曲线的AUC值为0.879,整体拟合效果好,与野外实地勘察结果相吻合,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 黄土 滑坡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蒙喆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以桂林会仙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择7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特尔斐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会仙湿地公园 生态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杜鹃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6
作者 刘念 吴强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68-70,79,共4页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对自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生态建设调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为例,探析其区域生态敏感性分布,为其生态建设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研,选用水域缓冲区、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对自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生态建设调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为例,探析其区域生态敏感性分布,为其生态建设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研,选用水域缓冲区、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6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利用GIS因子叠加分析法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对百里杜鹃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百里杜鹃可分为5个敏感区,其中,低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极度敏感区的面积分别为110.77 km^(2)、102.61 km^(2)、84.19 km^(2)、95.65 km^(2)、300.86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5.96%、14.78%、12.13%、13.78%、43.35%;中度以上敏感区面积大,百里杜鹃整体敏感性较高,生态环境稳定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科学开发、生态建设调控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 百里杜鹃 空间分布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区地下水环境受隧道开挖影响敏感性评价
7
作者 张竹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7-215,共9页
隧道开挖会打破原有地下水平衡,导致地下水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而如何有效预测未开挖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并用来指导施工,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减少水资源损失的重点。通过研究隧址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隧道开挖会打破原有地下水平衡,导致地下水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而如何有效预测未开挖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并用来指导施工,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减少水资源损失的重点。通过研究隧址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影响因素,构建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地下水环境受隧道开挖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模型,以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万石山隧道为例,对隧址区进行评价。考虑当前研究得出的评价结果多为隧道对环境的整体性评价,而隧道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且有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质会使其存在差异,故按照隧道掘进方向,对不同围岩级别里程断面分别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以断面K5+540为例,其综合评价指标为2.8648,属于一般~较强之间;整体隧址区地下水环境可分为影响敏感性较强~强、一般~较强、一般~较弱、较弱~弱等4个层次。经现场物探和其他评价模型应用验证,分区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可为工程防排水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生态保护区 地下水环境 敏感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康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徐广才 康慕谊 +2 位作者 赵从举 赵文武 秦艳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新疆阜康市域的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作为关键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分别采取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约99.7%的面积存在生... 以新疆阜康市域的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作为关键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分别采取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约99.7%的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从单因子角度看,以土地沙漠化的生态敏感性最为突出,有96.49%的区域对土地沙漠化存在着敏感性,其中高度和中度敏感性分别占46.34%和37.80%.在评价的基础上,辨别出不同生态敏感区域存在的潜在生态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评价 生态分区 ARCGIS 阜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现状与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7
9
作者 张征云 孙贻超 +2 位作者 孙静 邵晓龙 李红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4-957,共4页
依据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和地形等评价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津市的土壤进行了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盐渍化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土壤盐渍化以中度敏感区为主,主要分布天津中部广大平原区... 依据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和地形等评价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津市的土壤进行了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盐渍化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土壤盐渍化以中度敏感区为主,主要分布天津中部广大平原区,而高度敏感区及极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及大港区,不敏感区集中分布在北部蓟县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敏感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康 康艳 +2 位作者 曹明明 汤国安 孙根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8-170,共3页
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叠加综合,辩识出陕西省水土流失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图。从... 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叠加综合,辩识出陕西省水土流失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图。从潜在敏感性看,微-轻度敏感性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总面积的75.77%,中度敏感性分布面积占20.41%,高度-极敏感性分布面积为3.82%。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十分明显,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水土流失现实敏感性与潜在敏感性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轻度敏感性分布面积占61.65%,中度敏感性面积明显增大,占34.15%,高度-极敏感性面积也增加,占4.2%。对比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在其它自然影响因子不易控制的情况下,植被作为侵蚀动力的重要抑制因子,保护植被,提高覆盖度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陕西 水土流失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谭龙 陈冠 +2 位作者 曾润强 熊木齐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边坡为基本研究单元,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白龙江流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人口密度、坡度、坡向、断裂距离、岩性和高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白龙江流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 以边坡为基本研究单元,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白龙江流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人口密度、坡度、坡向、断裂距离、岩性和高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白龙江流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有效地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且能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区: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各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53%,41.46%,12.12%,25.33%,1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滑坡 敏感性评价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62
12
作者 宋晓龙 李晓文 +3 位作者 白军红 黎聪 郑钰 焦松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36-4846,共11页
基于GIS下的网格分析,建立了结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截止到2007)的水禽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识别评价所选物种的生境需求。再... 基于GIS下的网格分析,建立了结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截止到2007)的水禽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识别评价所选物种的生境需求。再基于GIS下的200m×200m网格系统,依据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从景观水平上进行生境现状评价,提出"综合生境适宜性的概念"并计算综合生境适宜性指数,再根据综合指数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然后从已建立的数据库中选取典型物种鹤类作为指示种,同样基于200m×200m的网格,借助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内的人为干扰因子(道路和油井)造成的生境损失;最后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将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结果叠加运算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总的分布规律是靠近沿海的区域敏感性较高,内陆区域的敏感性较低;并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5个等级,其中极敏感区和敏感区面积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74%,较敏感区约占16.26%,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各占22.81%和5.19%。此外,为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生境,对照保护区现有的功能分区,并结合评价结果,讨论了功能分区调整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宜评价 人为干扰分析 生态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不同模型的区域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价及结果检验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邱海军 曹明明 +3 位作者 刘闻 王彦民 郝俊卿 胡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水系、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地层岩性和道路等影响因子,采用信息量法、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3种模型进行滑坡灾害的敏感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评价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会关系到社会... 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水系、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地层岩性和道路等影响因子,采用信息量法、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3种模型进行滑坡灾害的敏感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评价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会关系到社会经济成本。经过采用Cohen’s Kappa系数法、Sridevi Jadi精度评估方法和ROC曲线3种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评价精度。②宁强县滑坡地域分布上,呈现一带三区。其中高、中和低敏感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39.96%,37.7%和2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敏感性评价 结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61
14
作者 刘康 徐卫华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王效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1,共3页
以甘肃省为对象 ,选择了湿润指数、大风天数、土壤质地和冬春季地表植被覆盖度做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并对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河西地... 以甘肃省为对象 ,选择了湿润指数、大风天数、土壤质地和冬春季地表植被覆盖度做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并对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河西地区以高度敏感为主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以中度和轻度敏感为主 ,祁连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沙漠化 敏感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君轶 吴晋峰 +1 位作者 薛亮 陈晓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3,29,共6页
依据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理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并确定了其叠加值。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遥感影像... 依据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理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并确定了其叠加值。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定量计算、专家评议总结等方法,得出陕西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图、陕西省沙漠化类型与强度图、陕西省地质灾害图、陕西省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评价图、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分布图等5个评价因子单要素专题图。利用ArcGIS软件对5幅单要素专题图按照其生态敏感优先度等级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发现极度敏感区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8%,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的长城沿线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抗干扰能力差,属重点生态保护区;重度敏感区占18.61%,分布在陕西长城沿线以南的榆林地区和秦岭的局部区域,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中度敏感区23.3%,分布在秦岭大部分区域及榆林和延安的交界地带,开发强度不宜过高;敏感区占33.03%,分布在渭北旱塬及延安南部、巴山的大部分区域和秦岭的部分区域,可以进行适度的土地开发;低敏感区占15.67%,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汉水谷地等区域,这部分的土地是陕西土地利用的重要区域,适合高强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敏感性评价 GIS 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96
16
作者 杨月圆 王金亮 杨丙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53-2260,共8页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利用2003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利用2003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5个方面,对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36.67%和46.93%,不敏感地区占10.15%,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度敏感类型区在全省各个地区均有分布,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以及滇西的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 敏感性评价 空间分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34
17
作者 莫斌 朱波 +2 位作者 王玉宽 范建容 刘德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59,共5页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其水土流失对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依据1999年重庆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合水土流失观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土壤侵蚀强度及区域分布。根据USLE方程中5大...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其水土流失对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依据1999年重庆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合水土流失观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土壤侵蚀强度及区域分布。根据USLE方程中5大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原因,并提出了有关水土保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春菊 汤小华 +1 位作者 郑达贤 陈文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0,74,共4页
区域土壤侵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综合分析了影响福建省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降水、地形起伏、土壤质地、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福建省的自然环境特征,确定了影响福建省... 区域土壤侵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综合分析了影响福建省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降水、地形起伏、土壤质地、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福建省的自然环境特征,确定了影响福建省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和敏感性等级。在GIS软件支持下,完成了评价指标数据的提取和集成,并按照敏感性等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区域土壤 土壤质地 自然环境特征 植被 福建 人为活动 GIS软件 敏感性评价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艳强 朱波 +2 位作者 王玉宽 刘德绍 魏世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土地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碳酸盐岩出露面积32038 14km2,占幅员面积的38 9%。本文以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现状为背景,以喀斯特地形、坡度和植被盖度三项指标对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石漠化... 土地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碳酸盐岩出露面积32038 14km2,占幅员面积的38 9%。本文以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现状为背景,以喀斯特地形、坡度和植被盖度三项指标对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石漠化敏感区分布范围与辖区石灰岩山地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了诱发重庆市土地石漠化的原因及其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石漠化防治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环境 土地石漠化 敏感性评价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以北川县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建强 范建容 +2 位作者 严冬 郭芬芬 苏凤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为例,对研究区进行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并探究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建立研究区崩塌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距断裂带距离、坡度、坡型、高差、地层岩性等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为例,对研究区进行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并探究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建立研究区崩塌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距断裂带距离、坡度、坡型、高差、地层岩性等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指标的权重定量,使用因子加权相加模型对北川县的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距断裂带距离和坡度对崩塌滑坡影响较强。研究结果将北川县划分为崩塌滑坡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五个区域。其中,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北川县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并沿断裂带延伸,在西部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在极敏感区外围辐射分布,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 敏感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北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