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内陆架沉积物敏感粒级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元 范德江 +3 位作者 张喜林 陈彬 王亮 逄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9-326,共8页
沉积物粒级包含了大量的沉积环境信息,在古环境恢复和重建中被广泛应用。基于采自东海内陆架的三根沉积物岩芯,作者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确定了敏感性粒级,探讨了搬运机制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东海内陆架现... 沉积物粒级包含了大量的沉积环境信息,在古环境恢复和重建中被广泛应用。基于采自东海内陆架的三根沉积物岩芯,作者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确定了敏感性粒级,探讨了搬运机制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东海内陆架现代沉积物含有大致相同的三个敏感性粒级,分别是粒级1(<12μm)、粒级2(12—225μm)和粒级3(>225μm)。从北到南敏感粒级具有逐渐细化的趋势,该趋势与长江入海沉积物向南搬运过程中发生的沉积分异作用有关。粒级1和粒级2分别由均匀悬浮次总体和递变悬浮次总体构成,而粒级3则由生物过程产生。结合该区的海洋动力特征,作者认为,粒级2可较好地用来指示冬季海洋动力强度,并具有揭示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沉积物 敏感性粒级 搬运机制 替代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