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魏静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156-157,共2页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心电图变化异常,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心电图变化异常,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CPVT心电图可能的特点是出现T电交替、T波双峰或者倒置以及U波增高等现象,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CPVT有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 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敏燕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9期178-178,180,共2页
儿茶酚胺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已较为肯定。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交感神经的突然兴奋可以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同时还发现甚至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儿茶酚胺同样可能诱发恶性心... 儿茶酚胺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已较为肯定。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交感神经的突然兴奋可以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同时还发现甚至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儿茶酚胺同样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 多形性心动过速 晕厥 猝死 Β受体阻滞剂 I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构建:以室性心动过速病因诊断为例
3
作者 王敏 胡兆 +3 位作者 徐晓巍 郑思 李姣 姚焰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1,共8页
目的构建一个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诊断。方法检索2018—2023年心律失常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医学文献作为知识源,并回顾性收集2013—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室性... 目的构建一个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诊断。方法检索2018—2023年心律失常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医学文献作为知识源,并回顾性收集2013—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作为数据集。采用基于知识规则的方法构建临床路径作为知识驱动模型;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VT病因诊断三分类机器学习模型,并选取其中的最佳模型作为数据驱动模型代表;以临床路径为基本框架,将机器学习模型以自定义运算符的形式嵌入临床路径的决策节点中,作为混合模型。评价上述3种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结果共纳入3部临床实践指南作为知识驱动模型的知识源;收集了1305条患者数据作为数据集,构建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最佳。混合模型采用知识驱动的决策思维,分别将XGBoost模型嵌入2层分类的决策节点中。3种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如下:知识驱动模型为80.4%、79.1%和79.7%;数据驱动模型分别为88.4%、88.5%和88.4%;混合模型分别为90.4%、90.2%和90.3%。结论融合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且混合模型的所有决策结果均基于循证证据,这更接近临床医生的实际诊断思维。未来需更严格地验证混合模型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知识驱动 数据驱动 混合模型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
4
作者 丁绍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2,共3页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临床并不少见,一般发病急,症状重,多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处理不及时,易进展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1])。TdP最常见的诱因是使用致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临床并不少见,一般发病急,症状重,多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处理不及时,易进展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1])。TdP最常见的诱因是使用致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延长的药物和(或)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应激条件下诱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肌细胞 心脏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秀菊 李桂云 孙建霞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89-90,共2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也是导致年轻人心脏性晕厥及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CPVT发病多为青少年,其临床症状与癫痫、长QT问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也是导致年轻人心脏性晕厥及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CPVT发病多为青少年,其临床症状与癫痫、长QT问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有相似之处,故极易误诊。近年来,我们遇到2例CPVT患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 敏感 BRUGADA综合征 多形性 离子通道病 家族遗传 心脏晕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桂云 孙建霞 +1 位作者 郑秀菊 邵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615-616,共2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PVT),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也是导致年轻人心脏性晕厥及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
关键词 儿茶酚胺 心动过速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翁庆忠 凌云 姜健 《临床荟萃》 CAS 1994年第18期833-833,共1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SVT)是由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所促发,且可发生于较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这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在诊断和治疗上显然不同于其它室速,临床上正确认识该病有其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茶酚胺 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8
作者 薛丽 王英慧 樊相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炎 心电描计术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多变的Niagara瀑布样T波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兆红 刘丽萍 赵宏飞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3期6-6,共1页
1病例资料女,69岁。因阵发性胸闷20 d,发作性意识丧失2 d入院。以"晕厥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曾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某院治疗,70 d前因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在我院治疗。经内科治疗症状减轻后出院。20 ... 1病例资料女,69岁。因阵发性胸闷20 d,发作性意识丧失2 d入院。以"晕厥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曾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某院治疗,70 d前因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在我院治疗。经内科治疗症状减轻后出院。20 d前出现阵发性胸闷、近2 d伴发作性意识丧失,再次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电描记术 心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冼巧飞 吴铿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1380-1380,共1页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β受体阻滞剂对大多数CPVT患者效果良好,但对长期足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仍不能满意控制心律失常发生的患者,需要采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治疗。结论 CPVT患者护理各有特点,药物治疗为主的CPVT患者应重视解释疏导和心理护理,而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患者的应重视术后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敏感心动过速 多形性心动过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治平 陈国洪 +1 位作者 韩宏伟 苏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室壁瘤形成大小、左室大小、左心功能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证实并发室性心动过速21例归为室速组,其余为非室速组,分析比...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室壁瘤形成大小、左室大小、左心功能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证实并发室性心动过速21例归为室速组,其余为非室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特点、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两组间左房直径[(4.49±0.47)cm比(4.07±0.62)cm,P=0.040]、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34±0.80)cm比(5.77±0.76)cm,P=0.029]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5.18±1.01)cm比(4.33±0.94)cm,P=0.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室壁瘤膨出直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其左室大小与室性心动过速有一定关系,而与室壁瘤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壁瘤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龚爽 李树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7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7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变化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率[(71±14)次/min vs (101±16)次/min]、收缩压[(110±17) mm Hg(1 mm Hg=0. 133 k Pa) vs (139±12) mm Hg]及舒张压[(72±12) mm Hg vs (88±11) 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 37%vs 76. 92%,P <0. 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文兵 王联发 +1 位作者 管玉明 胡传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8期573-574,共2页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由于其可造成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需要积极处理,目前导管射频消融已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我院近2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例,现报...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由于其可造成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需要积极处理,目前导管射频消融已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我院近2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低血钾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奇志 王磌 +2 位作者 李军 黄明慧 孟海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肥大 低血钾症 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扭转 病因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的频率依赖性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清 刘建华 +1 位作者 丁修云 周聊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QT的频率依赖性对心肌梗死 (MI)后室性心动过速 (VT)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2例有Q型AMI后 3个月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别测定清醒阶段、睡眠阶段、苏醒阶段在不同RR间期 (6 0 0ms、80 0ms、10 0 0ms)时的QT间期 ,... 目的 探讨QT的频率依赖性对心肌梗死 (MI)后室性心动过速 (VT)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2例有Q型AMI后 3个月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别测定清醒阶段、睡眠阶段、苏醒阶段在不同RR间期 (6 0 0ms、80 0ms、10 0 0ms)时的QT间期 ,同时计算QT的频率依赖性。其中VT组 2 7例 ,非VT组 2 5例。结果 VT组患者的QT间期的频率依赖性明显高于非VT组患者 (P均 <0 .0 1) ,尤以苏醒阶段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依赖 心肌梗塞 心动过速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 RR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美 褚松筠 王新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62-463,共2页
1临床资料女性,52岁,因“间断心悸4年,加重1d”于2012年10月7日入院。患者4年来间断心悸,症状发作时于外院行心电图示“房颤”。入院1d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心悸,伴胸闷憋气、乏力、大汗,不能平卧入睡,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1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佟刚 高贵森 葛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效果理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心动过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志红 张红宇 王红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7期22-23,共2页
目的测定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VT组31例,非VT组30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的DC值、HRV各指标值进行... 目的测定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VT组31例,非VT组30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的DC值、HRV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间DC值、SD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组和非VT组DC值低于对照组,VT组SDNN、rMSSD和pNN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动过速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诱发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华先平 吴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某些药物的应用,可能是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QT间期延长容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猝死,危害极大。目前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报道1例患者应用西酞普兰... 某些药物的应用,可能是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QT间期延长容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猝死,危害极大。目前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报道1例患者应用西酞普兰后诱发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西酞普兰 诱发 长QT间期综合征 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