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黄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朝军 韩巨才 +2 位作者 刘慧平 王智俊 陶文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为了解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变化及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 测定了苹果黄蚜在白天不同时间对杀虫剂啶虫脒、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及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对苹果黄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为了解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变化及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 测定了苹果黄蚜在白天不同时间对杀虫剂啶虫脒、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及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对苹果黄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苹果黄蚜在白天对所试药剂的敏感性呈规律性变化, 在9∶30am和4∶30pm对各药剂均出现敏感性高峰, 为喷药的最佳时间, 而在2∶30pm敏感性最低, 应减少在此时向区域内用药; 混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 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以有效成分1∶9, 吡虫啉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 啶虫脒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混配对苹果黄蚜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黄蚜 杀虫剂 敏感性变化 混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引起大鼠体温变化与痛觉敏感性的关系
2
作者 杨永录 杨镇 李晓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60-1660,共1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时间曲线与痛觉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60-320 g,实验前一天下午将大鼠放入22℃人工环境气候箱中,分别单笼饲养,允许动物自由进食进水.用无线遥测仪连续测量...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时间曲线与痛觉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60-320 g,实验前一天下午将大鼠放入22℃人工环境气候箱中,分别单笼饲养,允许动物自由进食进水.用无线遥测仪连续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用热盘疼痛测试仪测试大鼠肢爪疼痛反应回撤的潜伏期作为痛觉敏感性变化的指标,每次间隔60min.实验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观察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1β(15μg/kg)引起大鼠体温、活动和痛觉敏感性的变化.为了排除测试痛觉敏感性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而影响体温的实验结果,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只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体温和活动变化的影响,作为对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WISTAR大鼠 痛觉敏感 体温变化 敏感性变化 疼痛反应 实验前 测试仪 时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变迁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俞汝佳 吕晓菊 +2 位作者 冯萍 朱淑媛 周志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1-354,共4页
对我室1995~1997年两年中所分离的临床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两年中共收集标本3357份。1995~1996年收集了1800份标本,病原菌分离率为37.61%(677/1800)。在... 对我室1995~1997年两年中所分离的临床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两年中共收集标本3357份。1995~1996年收集了1800份标本,病原菌分离率为37.61%(677/1800)。在677株分离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40.64%,以金葡球菌(55.21%)及表葡球菌(35.02%)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46.15%,以不动杆菌(26.94%)、大肠埃希氏菌(24.17%)和铜绿假单胞菌(21.94%)为主。1996~1997年收集了1557份标本,病原菌分离率为36.42%(567/1557)。在567株分离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49.74%,以金葡球菌(60.27%)和表葡球菌(29.55%)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45.22%,以大肠埃希氏菌(39.26%)、铜绿假单胞菌(19.63%)和不动杆菌(15.56%)为主。用K-B法测定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体外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苯唑西林、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逐年下降(苯唑西林从22.68%降至19.31%,氧氟沙星从85.64%降至80%,环丙沙星从80.88%降至73.33%),而对头孢菌素类的敏感性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生素 耐药 敏感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带稳定系数的敏感性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奋华 杨志军 +1 位作者 刘艳 罗建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57,共3页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的Janbu条分法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露天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滑动带稳定系数Fs的敏感性的影响因子。通过敏感性计算,确定了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3个主要影...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的Janbu条分法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露天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滑动带稳定系数Fs的敏感性的影响因子。通过敏感性计算,确定了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3个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与Fs的变化规律。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比较,得出内摩擦角φ比其他2个因子敏感度最强的结论。敏感性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为很好地控制滑动带和保证露天坑滑坡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聚力C 内摩擦角φ 重度γ影响因子敏感性变化规律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径流情势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登 荐圣淇 胡彩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汾河入黄径流量锐减,加剧了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入黄径流量的减少致使黄河干流流量的减少,加剧了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短缺。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析了...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汾河入黄径流量锐减,加剧了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入黄径流量的减少致使黄河干流流量的减少,加剧了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短缺。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析了汾河流域入黄控制站河津站1956—2012年的径流情势的变化情况,入黄径流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并且在1971年左右发生了突变减少。然后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造成径流突变减少的影响因子,其径流受到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域属性改变的影响。随后采用Budyko公式分析其敏感性,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比人类活动更加敏感。最后采用累计斜率法分析上述参数对径流的影响比率,得到径流量受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和流域属性的影响比率分别为16.29%、-4.86%和8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趋势变异诊断 径流影响因子分析 变化敏感分析 影响比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感应电机转子时间常数MRAS的在线辨识方法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高林 杨荣峰 +4 位作者 张家皖 于泳 马建雄 蔡亮 徐殿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3,共6页
针对转子时间常数变化可能会导致感应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发生失调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方法。通过Popov超稳定性理论对辨识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一种在... 针对转子时间常数变化可能会导致感应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发生失调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方法。通过Popov超稳定性理论对辨识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一种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中检测电流矢量角的死区效应补偿策略,以克服三相逆变器死区效应导致的相电压重构误差以及电流波形畸变的负面影响,并分析所研究的MRAS转子时间常数辨识方法对所涉及电机参数的敏感性。通过11 kW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转子时间常数辨识 MRAS 死区效应补偿 参数变化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ing maps and hot working mechanisms of supercritical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7
作者 王梦寒 王瑞 +1 位作者 孟烈 王根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56-1563,共8页
The hot working mechanism of 2Cr11 MolVNbN steel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mpression tests at temperatures of900-1150 ℃ and strain rates of 0.005-5 s^(-1).At strains of 0.2,0.3,0.5 and 0.7,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hot working mechanism of 2Cr11 MolVNbN steel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mpression tests at temperatures of900-1150 ℃ and strain rates of 0.005-5 s^(-1).At strains of 0.2,0.3,0.5 and 0.7,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ain rate sensitivity,power dissipation efficiency and instability paramete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Power dissipation maps and instability maps at different strains were established.The optimal and the instable deformation regimes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processing maps based on the dynamic material model.The processing map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typical strains of 0.2,0.3,0.5 and 0.7,predicting the instability regions occurring at high strain rate more than 0.05 s^(-1),which should be avoided during hot deformation.The optimized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hot working of 2CrllMolVNbN supercritical stainless steel were temperatures of 1080-1120 ℃ and strain rates of 0.005-0.0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processing map strain-rate sensitivity hot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