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神经质纵向预测攻击行为的时间路径模型:敌意归因偏向和愤怒沉浸的双向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文凤 夏凌翔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6-402,共7页
神经质被认为是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性因素,但是其影响攻击行为的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尝试用由一般攻击模型发展出的神经质预测攻击行为的时间路径模型来解释这一问题,并通过对848名大学生的纵向调查来检验该模型的主要观点... 神经质被认为是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性因素,但是其影响攻击行为的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尝试用由一般攻击模型发展出的神经质预测攻击行为的时间路径模型来解释这一问题,并通过对848名大学生的纵向调查来检验该模型的主要观点。结果发现:敌意归因偏向代表的事中因素和愤怒沉浸代表的事后因素相互预测;神经质既可以通过从敌意归因偏向到愤怒沉浸的路径也可以通过从愤怒沉浸到敌意归因偏向的路径来预测攻击行为;神经质可以同时通过敌意归因偏向和愤怒沉浸的中介作用预测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质 攻击行为 敌意归因偏向 愤怒沉浸 链式中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欣蔚 夏凌翔 +2 位作者 弓鑫钰 权方英 陈允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2-697,共6页
目的:在大学生中修订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SIP-ABQ)。方法:对631名大学生(样本1)和600名大学生(样本2)分别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Buss-Perry攻击问卷(BPAQ)、替代性攻击问卷(DAQ)和SIP-ABQ负性情绪分量表为构念效度检验问... 目的:在大学生中修订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SIP-ABQ)。方法:对631名大学生(样本1)和600名大学生(样本2)分别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Buss-Perry攻击问卷(BPAQ)、替代性攻击问卷(DAQ)和SIP-ABQ负性情绪分量表为构念效度检验问卷;6个月后对样本1中的238人进行重测。结果:对SIP-ABQ归因部分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敌意归因、工具归因和积极归因3个因子,累计方差总解释率为45.71%;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3因子模型,排除工具归因和积极归因的5个条目后的拟合指数良好(χ^2=399.40,df=145,χ^2/df=2.75,CFI=0.92,TLI=0.91,RMSEA=0.05,SRMR=0.06);敌意归因得分与各构念效度得分均呈正相关(ICC=0.29~0.59)。问卷3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7、0.77、0.63,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78、0.65、0.71。结论: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中文版的敌意归因的效度与信度良好,可以作为大学生敌意归因偏向的评估工具,但应谨慎使用工具归因和积极归因分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意归因偏向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问卷 修订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邱方晖 罗跃嘉 贾世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6-956,共11页
探讨了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加工中反应偏向和敏感性的影响。使用愤怒、恐惧原型生成表情连续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类别知觉实验范式考察了高、低攻击个体识别和辨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的类别转折点和斜率。结果发现,与低攻击个体相比,高... 探讨了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加工中反应偏向和敏感性的影响。使用愤怒、恐惧原型生成表情连续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类别知觉实验范式考察了高、低攻击个体识别和辨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的类别转折点和斜率。结果发现,与低攻击个体相比,高攻击个体识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类别界线处的曲线斜率更大;高攻击个体具有类别界线向恐惧一端偏移的倾向,但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这表明,高攻击个体不存在敌意归因偏向,而是对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转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加工 攻击性 类别知觉 敌意归因偏向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动机对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关系的中介作用:一项纵向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芮 夏凌翔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8-797,共10页
特质愤怒是影响反应性攻击的重要人格因素,反应性攻击的提出是基于攻击动机,但是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特质愤怒可以通过增强反应性攻击的特异性动机(即敌意性动机)以及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的共同性... 特质愤怒是影响反应性攻击的重要人格因素,反应性攻击的提出是基于攻击动机,但是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特质愤怒可以通过增强反应性攻击的特异性动机(即敌意性动机)以及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的共同性动机(即道德准许动机)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为了检验该假设,对5个省市共1007名大学生的特质愤怒、敌意归因偏向(代表敌意性动机)和道德推脱(代表道德准许动机)、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进行了3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后,第一个时间点的特质愤怒可以通过第二个时间点的敌意归因偏向和道德推脱预测第三个时间点的反应性攻击;(2)敌意归因偏向只能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而不能跨时间预测主动性攻击;(3)道德推脱可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这一结果支持了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模型,发展了人格与攻击关系的理论与研究,对于揭示反应性攻击形成的动机机制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愤怒 反应性攻击 攻击动机 敌意归因偏向 道德推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