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调整的效率逻辑及其制度变革启示——以湖北沙洋县农地调整实践为例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海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156-157,共8页
由于分散细碎的地权无法有效整合,农地利用存在"反公地悲剧",突出表现为公共品供给困境及农地细碎化问题。湖北沙洋县通过农地调整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农民个体组织起来形成集体行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策原则... 由于分散细碎的地权无法有效整合,农地利用存在"反公地悲剧",突出表现为公共品供给困境及农地细碎化问题。湖北沙洋县通过农地调整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农民个体组织起来形成集体行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策原则有效整合细碎化地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地利用的"反公地悲剧"问题。这表明农地调整具有协调农民利益关系促进农地利用的效率功能,这源于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基础及其产权整合的制度优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土地分散承包的弊端日益凸显,集体所有制的产权整合功能更为重要。当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应赋予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农地调整权利,回应农民的诉求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调整 效率逻辑 反公地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逻辑还是权力逻辑 公司政治与上市公司CEO强制离职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典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178,共28页
基于1997-2007年676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其 CEO、董事长、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相关政府官员的访谈资料,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CEO强制离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揭示出一种与代理理论预测和西方经验不同的中国的CEO解职规... 基于1997-2007年676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其 CEO、董事长、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相关政府官员的访谈资料,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CEO强制离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揭示出一种与代理理论预测和西方经验不同的中国的CEO解职规律。研究表明,CEO解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受"效率逻辑"的支配,更是一个社会政治过程,受"权力逻辑"的强烈影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权力逻辑"压倒"效率逻辑"的现象可能是阻碍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和其他组织和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从而使改革流于形式,新制度止于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逻辑 权力逻辑 公司政治 CEO强制离职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的效率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磊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9,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理论逻辑,为推进国土空间“最后一公里”落实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地域空间优势条件进行...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理论逻辑,为推进国土空间“最后一公里”落实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地域空间优势条件进行的空间组织设计和政策制度安排,遵循从自发优势竞争向分化优势治理演进的土地资源配置理论逻辑,是全局顶层设计与局部分工效率的统一;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效率改进应在比较优势引导下,聚焦土地资源空间均衡与融合,注重县域空间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强化“流空间”思维,推动要素充分流动,形成主体功能凸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县域国土空间分工协作新格局。研究结论:县域国土空间分化优势治理应从(土地)产权治理和用途管制入手补齐制度短板,从户籍制度、财政金融、用地计划、政府绩效入手健全保障体系,从土地市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入手建构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 效率逻辑 路径选择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效率”逻辑与生态转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永安 高月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81-483,共3页
现行集体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以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为逻辑,"方便"政府征地和工业化的低成本和快速推进。而农地主体的权益规定模糊,特别是农地产权界定以及以此相联系的责、权、利不清,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现行集体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以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为逻辑,"方便"政府征地和工业化的低成本和快速推进。而农地主体的权益规定模糊,特别是农地产权界定以及以此相联系的责、权、利不清,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紧张的生态困境。众多学者对此多有争议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仍未形成共识。现行农地制度必须实现生态转型才能走出困局:首先要改变理念,由经济人思维向生态人思维转变;其次要明确土地责任权,实现国家(政府)国土资源权,以及农民主体的土地财产所有权的"两权制衡",从制度上消除投机行为的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效率逻辑 生态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与合法性:我国政策扩散的双重逻辑——基于新高考综合改革的事件史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季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68,共7页
以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为例,对中国制度背景下政策由试点到扩散的逻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效率与合法性是我国政策从试点到扩散遵循的双重逻辑。其中,在试点起始阶段,效率逻辑下的经济因素与合法性逻辑下的中央信号发挥的影响力更为显... 以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为例,对中国制度背景下政策由试点到扩散的逻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效率与合法性是我国政策从试点到扩散遵循的双重逻辑。其中,在试点起始阶段,效率逻辑下的经济因素与合法性逻辑下的中央信号发挥的影响力更为显著;在试点扩散阶段,合法性逻辑与效率逻辑下的经济因素成为政策扩散的主要驱动力。中央信号与经济因素不论是在试点起始阶段还是试点扩散阶段,都持续地作用于政策扩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效率逻辑 合法性逻辑 新高考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审判中法律修辞的效率性逻辑——基于法经济学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峻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153,共6页
在法律修辞的研究中,尽管学者们不断强调法律修辞的非逻辑性,但是效率性逻辑仍旧构成了法律修辞运用中一条隐含的主线。不论是案件审判的法官,还是当事人或者律师,他们都在收益最大化的作用下运用法律修辞。从案件审判的事实认定环节,... 在法律修辞的研究中,尽管学者们不断强调法律修辞的非逻辑性,但是效率性逻辑仍旧构成了法律修辞运用中一条隐含的主线。不论是案件审判的法官,还是当事人或者律师,他们都在收益最大化的作用下运用法律修辞。从案件审判的事实认定环节,到法律适用环节,再到情理说服场景,在运用法律修辞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效率性逻辑。但就总体而言,法律修辞的运用应该遵循社会成本最小化这一效率性逻辑,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等主体运用法律修辞的收益应该符合这一逻辑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司法审判中充分发挥法律修辞作用,同时避免法律修辞的误用与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判 法律修辞 效率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侦查领域的应用:技术发展与价值导向的互动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8,共14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传统警务,持续推动着智能化侦查在打防管控领域应用的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人工智能应用于侦查工作经历了从智能化侦查1.0向智能化侦查2.0的转型升级,逐步从符号主义主导的应用阶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传统警务,持续推动着智能化侦查在打防管控领域应用的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人工智能应用于侦查工作经历了从智能化侦查1.0向智能化侦查2.0的转型升级,逐步从符号主义主导的应用阶段迈向连接主义趋向的应用阶段。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此种技术演进背后反映出价值逻辑的嬗变,由早期注重效率导向的显性逻辑,扩展到效率导向的显性逻辑与秩序导向的隐性逻辑二元并举的双重逻辑。但是,随着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的系统性推进,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连接主义加剧了侦查工作中程序正当性的价值缺位问题,以至于出现“底线价值(秩序)—必要价值(正当性)—衍生价值(效率)”之间价值连接断裂的情况。因此,为促进技术发展与价值导向的交融,有必要在正当性价值指引下重点围绕场景规制和责任规制构建符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律的规制方案,形成“风险—嫌疑”的阶段化规制、“任意侦查—强制侦查”的强度性规制、“从环境空间到意识空间”的维度化规制的场景规制方案,以集体型责任为例外、分布式责任为原则的“集体型+分布式”的责任规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侦查 效率逻辑 秩序逻辑 技术正当程序 场景规制 责任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吸纳社会的逻辑、风险与治理——卡尔·波兰尼视角下的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过程(2014—2022) 被引量:6
8
作者 段新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在卡尔·波兰尼的经济社会学视野下,市场吸纳社会意味着原处于社会中的人及物质等要素会被吸纳到市场中并反作用于市场扩张。中国网约车市场扩张表明,该吸纳过程内含三种逻辑:第一,商品化逻辑,通过激励机制吸收大量的劳动者并出售... 在卡尔·波兰尼的经济社会学视野下,市场吸纳社会意味着原处于社会中的人及物质等要素会被吸纳到市场中并反作用于市场扩张。中国网约车市场扩张表明,该吸纳过程内含三种逻辑:第一,商品化逻辑,通过激励机制吸收大量的劳动者并出售他们的劳动力产品;第二,利用数字技术落实自律性市场理念,从而在商品化逻辑基础上实现效率逻辑;第三,通过市场对社会的实质嵌入,利用交易者的社会动机消除效率逻辑与实际交易状况之间的摩擦,从而形成互惠逻辑。这三种逻辑共同塑造了网约车市场的认知合法性并支撑其扩张。但是,市场吸纳社会的逻辑蕴含着潜在风险,这包括劳动者异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以及交易中的道德风险。虽然三种风险在推动政府响应社会保护诉求的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霸权所主导的市场扩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 市场吸纳社会 商品化逻辑 效率逻辑 互惠逻辑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变迁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云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9,共8页
以制度主义的政策过程分析和家庭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变迁的双重实践逻辑。在制度和效率双重逻辑驱使下,中国家庭在结构、关系和功能诸方面发生显著转变。改革开放逾40年,我国城乡家庭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这... 以制度主义的政策过程分析和家庭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变迁的双重实践逻辑。在制度和效率双重逻辑驱使下,中国家庭在结构、关系和功能诸方面发生显著转变。改革开放逾40年,我国城乡家庭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这是政府推行“再家庭化”不能回避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制度逻辑 效率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机构改革的进程与逻辑——基于“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的视角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哲 曹静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75,111,共18页
从发展行政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8次机构改革是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中国发展的主题,机构改革在一定的逻辑支配下展开。运用"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中国机构改革,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权力、效... 从发展行政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8次机构改革是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中国发展的主题,机构改革在一定的逻辑支配下展开。运用"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中国机构改革,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权力逻辑注重不同主体关系间的权力配置;效率逻辑着眼资源有效配置下的经济增长;民生逻辑则重视服务供给中的民生福祉。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贯穿机构改革的整个历程,它们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而是不同改革阶段有所侧重的呈现。在这三重逻辑的支配下,中国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诸多约束。未来机构改革需进一步优化权力、效率和民生逻辑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高效互动结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机构改革 权力逻辑 效率逻辑 民生逻辑 高效互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于君博 林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4,共8页
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为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应形成了三种垃圾分类治理模式。从我国目前这三种分类模式的交易成本及内... 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为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应形成了三种垃圾分类治理模式。从我国目前这三种分类模式的交易成本及内在运作机制的分析可见,尽管政策执行过程体现了追求效率的逻辑,但面对治理机制自身合法性的约束,各种治理模式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并不理想,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面临着重重阻力。为改变这一困境,结合当前垃圾分类治理的新形势,应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治理模式、治理主体的认识,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整合多元治理机制,实现垃圾分类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治理模式 交易成本 效率逻辑 合法性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企业产生问题的解释及其缺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54-58,共5页
经济学是最早开始涉猎企业产生问题的学科,主流经济学分别从企业的生产与成本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释。由于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对企业产生问题的解释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表现为缺乏社会性的、动态的研... 经济学是最早开始涉猎企业产生问题的学科,主流经济学分别从企业的生产与成本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释。由于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对企业产生问题的解释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表现为缺乏社会性的、动态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经济学 企业产生问题 效率逻辑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公企业党建效能极化现象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靖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168,共8页
近年来,党建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在学术界颇受认可,但持该观点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大多只做了建党组织与不建党组织的区分,并未区分已建党组织企业的党组织运作成效,实际造成了非公企业党建效能被夸大。实证调研发现,非公企业党建效能存... 近年来,党建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在学术界颇受认可,但持该观点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大多只做了建党组织与不建党组织的区分,并未区分已建党组织企业的党组织运作成效,实际造成了非公企业党建效能被夸大。实证调研发现,非公企业党建效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极化现象,突出表现为:越是生产经营好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越高,党建工作的效能越好;越是生产经营不理想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越差,党建更多地只是具备仪式性的特征。究其原因,非公企业党建极化现象是企业盈利能力差异、无罚则的党建法规制度以及非公企业党建对印象政绩考核的依赖合力造成的结果。展望未来,非公企业党建在新时期的推进与发展,必须做到在政党政治逻辑与企业效率逻辑之间寻求平衡,如此才能缓和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的客观张力,促进党员向好,也促使商业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企业 基层党建 极化现象 政治逻辑 效率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的功能错位及其治理
14
作者 张乾友 《社会科学家》 2025年第4期47-54,共8页
人才是拥有稀缺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人才政策是政府出台的旨在吸引人才为其所管理之经济体而劳动的优待政策。由于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最重要的人才政策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它表现为政府利用公共资源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 人才是拥有稀缺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人才政策是政府出台的旨在吸引人才为其所管理之经济体而劳动的优待政策。由于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最重要的人才政策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它表现为政府利用公共资源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的物质优待与权力优待。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同时包含效率逻辑与权力逻辑。其效率逻辑表现为,它试图通过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政策优待赋予其创新优势,进而提高后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创新效率;其权力逻辑表现为,这些优待会在人才体系内部生成权力结构,进而扭曲创新方向,降低创新效率。权力逻辑导致了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的功能错位,要恢复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创新功能,就需要将它与政策优待脱钩,通过排除权力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 人力资本 创新 效率逻辑 权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