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提高成形磨削效率和精度的接触线优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二廓 黄筱调 +2 位作者 袁鸿 方成刚 张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4,共8页
针对成形磨削斜齿轮过程中存在的磨削效率较低和齿向修形扭曲问题,从成形磨削原理出发,求解出砂轮与齿面之间的接触线,通过分析其性质,总结出磨削参数对接触线的影响规律,得到砂轮安装角度对接触线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的结论。根据所得规律... 针对成形磨削斜齿轮过程中存在的磨削效率较低和齿向修形扭曲问题,从成形磨削原理出发,求解出砂轮与齿面之间的接触线,通过分析其性质,总结出磨削参数对接触线的影响规律,得到砂轮安装角度对接触线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的结论。根据所得规律,研究成形磨削斜齿轮磨削效率、精度与接触线之间的关系。在不受磨削干涉影响的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算法对影响接触线形态变化的砂轮安装角度进行优化,并通过调整砂轮安装角度来控制接触线形态,从而实现对接触线的优化。实例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磨削加工的效率和齿向修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磨削 接触线 砂轮安装角 效率和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金属表面小缺陷检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伟 李震宇 余慧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9-1655,共7页
传统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是通过人工目测完成的,由于人工目测方法存在效率低下、漏检率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难以满足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的效率和精度要求。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金属表面的小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 传统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是通过人工目测完成的,由于人工目测方法存在效率低下、漏检率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难以满足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的效率和精度要求。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金属表面的小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7算法的金属表面小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5种金属表面小缺陷的数据集;然后,设计了扩散卷积,利用步长改变了卷积核中特征点的间距,扩大了卷积层的感受野;设计了方向注意力模块,通过分割输入特征图,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进行了特征提取,在通道维度上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根据通道的权重,完成了对输出通道数目的重新调整,增强了YOLOv7对小缺陷的位置感知;最后,研究了不同算法在金属表面小缺陷数据集上的目标检测结果,设计了消融实验,对改进策略进行了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训练策略下,与传统的YOLOv7算法模型相比,改进后的YOLOv7算法对小缺陷的检测效率为91 fps,平均检测精度为88.0%,较原模型提高了3.6%。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该方法精确检测复杂背景下的金属表面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效率和精度 改进YOLOv7算法 深度学习 扩散卷积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矩形网格的局部网格细化LBM算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安博 孟欣雨 +1 位作者 杨双骏 桑为民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88-2296,共9页
传统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特别是基于均匀正方形网格的经典单松弛计算模型(SLBM),其算法鲁棒性和数值稳定性较差,限制了LBM的发展和应用.而网格细化策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窘境,但是传统LBM中网格细化必然会导致计算效率骤降,计算设... 传统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特别是基于均匀正方形网格的经典单松弛计算模型(SLBM),其算法鲁棒性和数值稳定性较差,限制了LBM的发展和应用.而网格细化策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窘境,但是传统LBM中网格细化必然会导致计算效率骤降,计算设备要求攀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非均匀矩形网格结构,结合插值LBM算法的思路,在保证物面处和流动变化剧烈区域的局部网格细化以及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出了25点拉格朗日插值LBM算法.以经典顶盖驱动方腔内流为算例,开展了包括不同网格分辨率和插值格式的对比分析研究.验证算例既包括了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也涉及了非定常周期性流动的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插值格式,拉格朗日插值格式表现优异;文章局部网格细化工作可以确保物面处及流动变化剧烈区域流动细节的捕捉;数值模拟算法可以为数值仿真提供可信的计算结果;同时大幅降低了总网格数量.因此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效率;数值模拟方法鲁棒性较好,适用于包括定常和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矩形网格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25点拉格朗日插值 计算效率和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速驱动的AGV驱动单元分析与改进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华东 江南 雷超帆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8,共6页
商用自动导引车(AGV)通常采用链传动机构进行动力传动,其车轮的固定结构可以视为悬臂式结构.因此,容易发生驱动轮"外掰"和启停"冲击"问题,这限制了AGV在频繁和快速加速或减速过程中的精确运动.本文以某公司设计的AG... 商用自动导引车(AGV)通常采用链传动机构进行动力传动,其车轮的固定结构可以视为悬臂式结构.因此,容易发生驱动轮"外掰"和启停"冲击"问题,这限制了AGV在频繁和快速加速或减速过程中的精确运动.本文以某公司设计的AGV为例,通过反复试验和数值模拟,从结构和受力分析入手,找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驱动单元的"L"形悬挂机构引起了较大的应力,使各个零部件的接触间隙放大;链传动机构的使用使AGV在频繁启停或正反向运动时,容易在链轮和链条之间形成间隙.之后从工程角度提出了新的驱动单元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大幅减小了机构中的应力,提高了传动精度,为AGV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更实用、更优化的驱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V 简支式直连 驱动单元 传动效率和精度 仿真分析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