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施工中限位管的冻结效果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军 胡向东 任辉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7-1163,共7页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采用管幕冻结法施工。为了获取合适的冻结施工参数,采用原型试验研究限位管的冻结效果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管幕冻结施工过程中实顶管正上方冻土发展较快时,可通过在限位管循环热盐水来控制冻土发展,...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采用管幕冻结法施工。为了获取合适的冻结施工参数,采用原型试验研究限位管的冻结效果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管幕冻结施工过程中实顶管正上方冻土发展较快时,可通过在限位管循环热盐水来控制冻土发展,其中,限位管温度为8℃比2℃时能更好地控制冻土厚度;但是,若实顶管与空顶管之间的冻土及空顶管上方的冻土仍需要发展时,可采用2℃盐水,此时,冻土帷幕厚度继续增加,但幅度减小。因此,采用限位管控制冻土帷幕发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冻结施工 拱北隧道 温度场 原型试验 冻结效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再现巧夺“地”工——釜溪河复合绿道地形塑造效果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华清 许冲勇 谭福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97,共5页
地形塑造是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借鉴传统造园理念、自然生态观和画论中有关"三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釜溪河复合绿道工程实践,从设计及工程施工的角度,对影响地形塑造效果的观念意识、技术关键和保护利用等问题进... 地形塑造是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借鉴传统造园理念、自然生态观和画论中有关"三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釜溪河复合绿道工程实践,从设计及工程施工的角度,对影响地形塑造效果的观念意识、技术关键和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地形塑造效果控制应在观念上追求"虽由人造,宛自地成",强调师法自然"意"为先;在生态理念上注重保护利用;在技术上把握坡度、密实度、平整度、曲折度、尺度、围合度、等高线、边缘线、天际线等"六度三线"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形 塑造 效果控制 复合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媒体互动式传播效果控制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志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4-258,共5页
传统媒介时代,大众传播效果控制的研究,主要以单向式传播运作模式为出发点。随着社会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互动式传播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传播方式的变化及新媒体技术带来新的传播运行特点,以往的传播效果控制理论已不再完全适用,需要... 传统媒介时代,大众传播效果控制的研究,主要以单向式传播运作模式为出发点。随着社会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互动式传播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传播方式的变化及新媒体技术带来新的传播运行特点,以往的传播效果控制理论已不再完全适用,需要重新审视它的规律。新媒体互动式传播的交互性、实时性、网状发散性、无限循环性使传播效果的控制趋于更复杂、更困难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媒体“把关人”弱化、实时交互的难以应对、网络传播的失控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信息环境,通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自觉传播意识的控制、努力形成互动传播中的协作与共识以及智能数字技术的支持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传播 实时交互性 把关人 传播效果控制 智能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绿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
4
作者 张野 韩春鲜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2期197-198,共2页
随着城建绿化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地都加大了建设投入力度,有效改善了园林建设面貌。做好景观绿化工作,不仅是城市建设需要,也可满足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探讨了景观绿化工程施工中的... 随着城建绿化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地都加大了建设投入力度,有效改善了园林建设面貌。做好景观绿化工作,不仅是城市建设需要,也可满足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探讨了景观绿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策略,改善以往施工中的不足,确保施工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绿化工程 施工 效果控制 存在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园林设计建设的影响因素及效果控制分析
5
作者 梁俊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6期119-120,共2页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网络科技的发达使得各种创新型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同时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网络科技的发达使得各种创新型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同时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城市的外部形象,为日常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决定园林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的手法对园林景观的外观与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篇文章就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的概况进行总结概括,分析建设城市园林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城市园林景观效果控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 建设 效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茶细蛾发生动态及性诱剂控制效果
6
作者 王迎春 尧渝 +5 位作者 黄颖博 李兰英 龚雪蛟 黄藩 张娟 张冰玲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7-51,77,共6页
2019—2023年每年的2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茶园内,采用性诱捕器和检叶法对茶细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每7 d调查1次,并于2021年开展性引诱剂对茶细... 2019—2023年每年的2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茶园内,采用性诱捕器和检叶法对茶细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每7 d调查1次,并于2021年开展性引诱剂对茶细蛾防治效果试验。调查结果发现,茶细蛾在当地茶园每年发生6代,以蛹越冬。成虫最早始见于2月下旬,终见于11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第1代为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第2代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第4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5代为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幼虫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虫口量极低,第4代或第5代后虫口量显著增加。茶细蛾呈5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两个发生盛期,主要危害夏、秋茶。应用性引诱剂对第2代至第5代幼虫防治效果为55.56%~100%,平均防效为75.92%。应用性引诱剂能有效监测茶细蛾发生动态并控制其危害,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细蛾 发生动态 性引诱剂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复配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
7
作者 张智丽 张良凤 +4 位作者 刘毅 李东梅 王凯涛 黄静 郭靖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探究2种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不同复配比例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的控制效果,以提高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废弃物利用效率。将烟叶和烟梗单一使用及分别与生石灰复配成不同比例(质量比分别为4∶1、2∶1、1∶1、1∶2... 探究2种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不同复配比例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的控制效果,以提高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废弃物利用效率。将烟叶和烟梗单一使用及分别与生石灰复配成不同比例(质量比分别为4∶1、2∶1、1∶1、1∶2、1∶4,总质量浓度为0.2 g/L),探究其对福寿螺存活、行为、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复配对福寿螺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并抑制存活个体的摄食和生长,且整体表现出生石灰含量占比越高、福寿螺被抑制越明显的趋势。从存活、行为、摄食和生长来看,无论单一使用或与生石灰复配,烟叶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均强于烟梗,超过95%的福寿螺在14d内死亡。烟叶与生石灰复配处理下,福寿螺难以摄食,并通过闭厣来躲避两者的侵害,随着生石灰含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福寿螺闭厣比例不断增加,甚至达100%。烟草与生石灰单一使用及复配处理下福寿螺摄食量均明显下降,同时体重增长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均受到明显抑制(烟梗单一使用除外)。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复配能够有效控制福寿螺,且生石灰的加入能提高烟草废弃物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烟草 生石灰 复配 废弃物利用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后熟时间对贵州黄花梨蜂蜜嗜渗酵母菌质量控制效果的比较
8
作者 罗文菊 艾蓉 +2 位作者 许浩翔 姜玲玲 雷露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为探究黄花梨(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控制方法,以封盖95%的贵州黄花梨蜂蜜巢脾为样品,在不同温度(26、28、30℃)和后熟时间(0、1、2、3、4、5、6、7 d)下,对黄花梨蜂蜜水分、波美度、总糖含量、嗜渗酵母菌数进... 为探究黄花梨(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控制方法,以封盖95%的贵州黄花梨蜂蜜巢脾为样品,在不同温度(26、28、30℃)和后熟时间(0、1、2、3、4、5、6、7 d)下,对黄花梨蜂蜜水分、波美度、总糖含量、嗜渗酵母菌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6℃和28℃后熟条件下,黄花梨蜂蜜需要6 d成熟,在该天数下,水分含量和嗜渗酵母菌数降至较低,波美度和总糖含量达到较高值;在30℃后熟条件下,黄花梨蜂蜜成熟仅需要5 d,此时的水分含量降至较低,为(15.90%±0.50%),嗜渗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低,为(34±11)CFU/g,波美度和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43.08±0.01)和(82.27%±0.46%)。在30℃、5 d后熟条件下为黄花梨蜂蜜成熟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生长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梨(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蜂蜜 温度 后熟时间 嗜渗酵母菌 质量 控制效果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斜拉索粘滞阻尼器力学性能与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胤 荣向波 王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3,共7页
针对在役斜拉索粘滞阻尼器长期服役后易产生液体泄漏的问题,采用性能试验和有限元法定量评估并分析液体泄漏对阻尼器力学性能和减振控制效果的影响。首先,采用性能试验的方法分析实桥液体泄漏粘滞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滑移产生的机理;然... 针对在役斜拉索粘滞阻尼器长期服役后易产生液体泄漏的问题,采用性能试验和有限元法定量评估并分析液体泄漏对阻尼器力学性能和减振控制效果的影响。首先,采用性能试验的方法分析实桥液体泄漏粘滞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滑移产生的机理;然后,引入缝隙单元并与粘壶单元串联,建立液体泄漏粘滞阻尼器力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并通过试验验证;最后,基于该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斜拉索-液体泄漏粘滞阻尼器的系统模型,分析液体泄漏对斜拉索附加模态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泄漏导致粘滞阻尼器阻尼力滞回曲线出现明显的滑移现象;液体泄漏后粘滞阻尼器内部出现空隙,当活塞杆经过空隙时无法产生正常的阻尼力,导致阻尼力滞回曲线出现滑移平台,显著削弱了阻尼器的耗能能力;随着滑移量的增大,粘滞阻尼器能够实现的一阶附加模态阻尼比逐渐减少,降低了其对斜拉索的减振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粘滞阻尼器 液体泄漏 滑移 阻尼力 附加模态阻尼比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
10
作者 白智江 秦萌 +1 位作者 秦治勇 杨再学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为进一步评估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筛选适用于贵州省农田害鼠防治的新产品。【方法】设试验药剂区、对照药剂区和空白对照区3个处理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投药,投饵方式为毒饵... 【目的】为进一步评估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筛选适用于贵州省农田害鼠防治的新产品。【方法】设试验药剂区、对照药剂区和空白对照区3个处理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投药,投饵方式为毒饵站投饵和裸露投饵相结合,采用夹夜法调查灭鼠前后鼠密度,统计害鼠怀孕率及胎仔数,调查饵料取食情况,观察鼠类适口性和安全性。【结果】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在投药后30 d、60 d、90 d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4.34%、77.65%、68.91%,以投药后60 d控制效果为最好;对雌鼠怀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5 d平均盗食量率、盗食率分别为10.45%和50.00%,适口性较好,对非靶标生物及人、畜禽安全。【结论】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可作为贵州省农田灭鼠的替代杀鼠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农田害鼠 控制效果 适口性 安全性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下深部巷道控制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洪涛 高广龙 +3 位作者 张红军 李建建 解学磊 赵万里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5,共13页
本文基于后注浆的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工艺,并通过对FLAC3D软件中内嵌PILE结构单元修正,提出了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数值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地应力、原岩强度等级、支护构件长度、布设间距、注浆强化指数与预应力6种因素下巷道围... 本文基于后注浆的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工艺,并通过对FLAC3D软件中内嵌PILE结构单元修正,提出了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数值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地应力、原岩强度等级、支护构件长度、布设间距、注浆强化指数与预应力6种因素下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揭示了各类因素对围岩变形量、塑性区演化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下控制效果敏感性评价指标,将影响因素依次划分为围岩强度、地应力、锚注支护构件设计3个层级,并根据各因素敏感性层级给出了工程措施建议。最后,以现场典型软弱破碎地层巷道为工程依托,研发了具有强度高、可施加预应力等优势的组合式高强注浆锚杆与高强中空注浆锚索。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全长预应力锚注支护可有效增强软弱破碎围岩自承载能力,充分发挥锚固构件的支护潜力,限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预应力锚注 巷道 数值模拟 敏感性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的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及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华 高少芳 +1 位作者 赵欣 米金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的近视控制情况,基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构建近视控制效果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改善青少年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后配戴OK镜的289例患者为OK镜配戴组,同期选取28...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的近视控制情况,基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构建近视控制效果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改善青少年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后配戴OK镜的289例患者为OK镜配戴组,同期选取289例配戴框架眼镜患者为框架镜配戴组,观察配戴2年、4年后患者眼轴长度增加情况,并以配戴OK镜4年后患者眼轴长度变化量为依据分为近视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基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配戴2年、4年后,OK镜配戴组患者屈光度增加值、眼轴长度增加值均低于框架镜配戴组(均为P<0.001)。两组患者间配戴前、配戴2年及4年后角膜内皮细胞参数及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基础眼轴长度、每日配戴时间、正确用眼卫生行为、瞳孔直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放学后做作业时间、每日睡眠时间达标是重要性排序前7的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学后做作业时间长是OK镜配戴患者近视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基础眼轴长度、瞳孔直径、每日配戴时间、用眼卫生行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是近视控制效果的因素;ROC曲线、校准曲线及DCA曲线提示,基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准确性、一致性及临床效用。结论OK镜具有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对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影响甚微,安全性较高,且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基础眼轴长度、瞳孔直径、每日配戴时间、用眼卫生行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是近视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而加强预测模型构建有助于对近视控制不良高危人群的识别,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近视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抽采钻孔三维模拟及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墨然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64,共7页
针对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完成后缺少钻孔三维可视化及控制效果评价的工具,难以精确识别钻孔空白带,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抽采钻孔的三维模拟及评价技术。通过导入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钻孔施工数据,提取巷道、钻场、钻孔、测量点等基... 针对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完成后缺少钻孔三维可视化及控制效果评价的工具,难以精确识别钻孔空白带,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抽采钻孔的三维模拟及评价技术。通过导入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钻孔施工数据,提取巷道、钻场、钻孔、测量点等基础数据,对巷道底板高程沿导线测量点的高程值进行插值处理,将巷道等图元的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构建了可反映煤层、巷道和钻孔特征的三维模型。提出了基于体积法的钻孔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边长等于抽采有效半径的控制体,通过计算穿过控制体钻孔长度之和与抽采有效半径的比值来定量评价钻孔的控制效果,并将钻孔控制效果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三维展示,便于对钻孔的疏密及钻孔空白带的位置进行分析,为精确补充钻孔提供决策依据。基于该技术,开发了抽采钻孔三维模拟及控制效果评价系统,并在窑街煤电金河煤矿16215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处理了3786个钻孔数据,绘制了巷道、钻场、钻孔和煤层的三维模型,钻孔三维模拟情况与现场一致,通过控制效果分析对钻孔空白带施工了补充钻孔,有效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抽采 抽采钻孔 三维模拟 控制效果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层隧洞中隔离桩对围岩位移的控制效果分析
14
作者 石宇雷 曾哲哨 +2 位作者 王珂 纪丙蔬 宗祥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设置隔离桩作为一种控制城市隧洞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有效手段,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作用效果还罕有研究。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龙泉隧洞,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隔离桩桩位、桩径、桩长及桩顶埋深等参数对隧洞衬砌及地表建筑物变形控... 设置隔离桩作为一种控制城市隧洞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有效手段,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作用效果还罕有研究。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龙泉隧洞,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隔离桩桩位、桩径、桩长及桩顶埋深等参数对隧洞衬砌及地表建筑物变形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隔离桩能够阻隔地层应力的传递,合理的设计参数是充分发挥隔离桩阻隔作用的关键;同等条件下,隔离桩对地层位移的限制作用在水平方向优于竖直方向;隔离桩距离隧洞越近、桩径越大,控制变形效果越好;隔离桩只有穿过地层滑移面并嵌入下层土体时,才能够较好控制由隧洞开挖引起的隧洞衬砌以及地表建筑物位移,建议嵌入下层土体深度为隔离桩长度的1/4;适当设置桩顶埋深能够降低隔离桩对于土体的牵引作用,建议桩顶埋深深度为隔离桩长度的1/5。研究成果可为隔离桩在城市浅埋复合地层隧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桩 复合地层 浅埋隧洞 围岩变形 控制效果 龙泉隧洞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霉素及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束兆林 何东兵 +4 位作者 姚克兵 赵来成 缪康 杨红福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5,共2页
6种供试农药,以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药后7~14 d,病指防效分别为72.16%~77.91%和66.52%~71.08%,明显好于其他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井冈霉素,对水稻生长发育... 6种供试农药,以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药后7~14 d,病指防效分别为72.16%~77.91%和66.52%~71.08%,明显好于其他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井冈霉素,对水稻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从防治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建议采用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推荐用量为600~750 mL/hm2,药液量为750 kg/hm2粗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药剂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绒寄甲控制栗山天牛林间试验效果 被引量:38
16
作者 魏建荣 杨忠岐 +2 位作者 王平彦 孙绪艮 孙垒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87,共3页
采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卡(每卡有卵80~900粒)的方法对栗山天牛进行防治,每个天牛排孔处挂1个卵卡,约两个月后,通过检查幼虫排粪孔判断花绒寄甲对该天牛幼虫的寄生数及天牛幼虫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释放区虫口减退率88.60%(对照54.19%)。
关键词 栗山天牛 花绒寄甲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处理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志杰 张淑莲 +2 位作者 张锋 王琦 严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7-180,共4页
通过盆栽与大田试验相接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效应。结果表明,黄瓜根结线虫病对温度反映比较敏感,45℃温度处理8 h,在盆栽条件下发病程度减轻98.8%,处理16 h防治效果达到100%,50℃温度处理8 h,防治效果也达到100%... 通过盆栽与大田试验相接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效应。结果表明,黄瓜根结线虫病对温度反映比较敏感,45℃温度处理8 h,在盆栽条件下发病程度减轻98.8%,处理16 h防治效果达到100%,50℃温度处理8 h,防治效果也达到100%。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高温闷棚4 d发病程度减轻99.6%,高温闷棚8 d田间未见病株。高温处理后棚室第3年对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仍高达95%以上。该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是控制北方地区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黄瓜 根结线虫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郭良珍 冯荣杨 +1 位作者 梁恩义 李旭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8-400,共3页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黄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 ,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 ,结果发现 ,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而且在倒 6~ 1 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 ,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区 ,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黄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 ,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 ,结果发现 ,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而且在倒 6~ 1 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 ,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区 ,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 ,全株的防效达到 2 2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甘蔗螟虫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48
19
作者 刘爱芝 李素娟 韩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64,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225~480 g拌100kg小麦种,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全生育期麦蚜的危害,持效期长达7个月.在小麦发生始盛期至高峰期,防治效果达91.38%~99.52%.小麦的千粒重、单穗重、小区产量均较高,千粒重提高了9.41%~13.41%,小麦增产... 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225~480 g拌100kg小麦种,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全生育期麦蚜的危害,持效期长达7个月.在小麦发生始盛期至高峰期,防治效果达91.38%~99.52%.小麦的千粒重、单穗重、小区产量均较高,千粒重提高了9.41%~13.41%,小麦增产37.36%~4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拌种 小麦蚜虫 控制效果 增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近年来PM_(2.5)污染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宇超 邹北冰 +4 位作者 朱乔 戴静 张彬 冯凝 黄晓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于深圳大学城站点的PM_(2.5)多年监测数据,对深圳市近年来PM_(2.5)浓度及其化学组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圳市采取的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显示:2007—2015年深圳大学城站点PM_(2.5)年均质量浓度由... 基于深圳大学城站点的PM_(2.5)多年监测数据,对深圳市近年来PM_(2.5)浓度及其化学组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圳市采取的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显示:2007—2015年深圳大学城站点PM_(2.5)年均质量浓度由2007年的52.70μg/m^3降低至2015年的31.15μg/m^3,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限值(35μg/m^3),大气污染控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2015年与2009年的PM_(2.5)化学组成相比,下降最多的依次为SO_4^(2-)、有机物(OM)和元素碳(EC),分别降低4.44、3.03、1.99μg/m^3。对深圳市实施的综合污染控制措施分析表明,近年来深圳市PM_(2.5)浓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机动车尾气控制、电厂脱硫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重点行业治理等。OM在PM_(2.5)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并占据首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OM的一次来源以及二次来源的同步控制,并注重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成 控制效果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