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游诗歌的效果史——兼论“中兴四大家” 被引量:3
1
作者 墙峻峰 张远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4,共4页
本文主要从诗评家的褒贬、诗评家的取舍、一般读者群的选择等三个角度,通过对中兴四大家尤其是陆游与杨万里的比较,来看陆游诗歌在宋元时期的效果史。
关键词 陆游 效果史 中兴四大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历史流传物——文化实践解释学阅读札记之二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元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91,共5页
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 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改变传统文化意识的既成结构,形成新的集群/民族文化心理共同体。史蝶飞等认为当代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通过都市化的报刊阅读、旅游文化和教育选择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品位结构与身份认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不能简单地根据收入和社会行为进行界划,也不能仅仅按照西方通行的理论看待这一现象,它受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语境的多维而复杂的影响。罗如春提出赛义德是后殖民知识分子中惟一一位系统探讨知识分子角色身份的思想家。赛义德心目中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以流亡者、边缘人身份,打破专业藩篱,秉持业余态度,坚持社会批判,面对权势说真话,成为普适价值的捍卫者。赛义德本人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也表征了后殖民知识分子带有普遍性的角色身份及其认同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传物 效果史 文化无意识 中国中产阶级 文化品位 培育 赛义德 后殖民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人工辅助授粉增产效果好
3
作者 王务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8年第4期34-34,共1页
人工辅助授粉是减少玉米秃顶、缺粒,促进籽粒饱满的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10%左右。
关键词 增产效果 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 增产措施 授粉受精 开花授粉 柱头上的花粉 高温干旱 异花授粉 效果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诚品”研究——基于台湾地区学位论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静萍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6,共4页
运用接受美学视角,对近20年(1995—2014)台湾文献信息网所收录之98篇"诚品"学位论文,分别从效果史、阐释史,以及影响史三个方面,探讨台湾学界对诚品的相关研究。进而指出"诚品"形象构建的学术轨迹。
关键词 接受理论 诚品书店 效果史 阐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过程中的《湘君》、《湘夫人》
5
作者 高曼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二《湘》 《湘君》 《湘夫人》 接受过程 民主思想 阅读活动 文学作品 阅读接受 效果史 顾炎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简介 [西德]G.格林(《接受美学研究概论》摘要)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悌伦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1.接受美学在西方的兴起1972年,德语学者在西德的斯图加特市开了一次学术交流大会;大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赋予语言学和文学学以历史意义。”在这次大会的十个议题中,有两个是献给接受学研究的。接受学研究的浪头在西方掀起来了。... 1.接受美学在西方的兴起1972年,德语学者在西德的斯图加特市开了一次学术交流大会;大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赋予语言学和文学学以历史意义。”在这次大会的十个议题中,有两个是献给接受学研究的。接受学研究的浪头在西方掀起来了。在这个浪头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西德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耀斯。1973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拉欣和歌德的伊菲格尼·后记:关于接受美学方法的局限性》。另外,他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向文学学挑衅的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意义 接受美学 意义结构 美学方法 效果史 生产美学 资产阶级 研究者 德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