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薛武军 傅耀文 +5 位作者 林涛 王建立 王长希 孙启全 明英姿 叶啟发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0-717,共8页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干预性研究(NCT03099122)。纳入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并接受rATG诱导治疗(...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干预性研究(NCT03099122)。纳入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并接受rATG诱导治疗(累积剂量为5 mg/kg)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讨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移植物失功和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15例成年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07例患者可评估疗效。活组织检查证实的AR(BPAR)和AR的发生率分别为2.8%(95%可信区间0.6%~8.0%)和4.7%(95%可信区间1.5%~10.6%)。DGF的发生率为13.1%(95%可信区间7.3%~21.0%),移植物和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7.2%(95%可信区间92.0%~99.4%)和99.1%(95%可信区间94.9%~100%)。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血清肌酐和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DGF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常见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包括贫血(8.7%)、感染性肺炎(8.7%)和尿路感染(8.7%)。结论标准剂量的rATG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表现出较低的BPAR、AR和DGF发生率,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蛋白 肾移植 诱导治疗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菌Ⅲ型效应蛋白调控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幕绵 陈舒婷 +4 位作者 李涛 黎振兴 麦培婷 郝彦伟 宫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38-150,共13页
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常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发青枯病(Bacterial wilt),造成植物产生不可逆的萎蔫、死亡。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茄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Ⅲ型分泌系统(Type... 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常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发青枯病(Bacterial wilt),造成植物产生不可逆的萎蔫、死亡。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茄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在青枯菌侵染寄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青枯菌利用T3SS向寄主细胞分泌大量Ⅲ型效应蛋白(TypeⅢeffectors,T3Es)以干扰寄主的免疫反应。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青枯菌如何通过识别寄主体内的靶标蛋白来干扰寄主细胞、调控寄主免疫功能。因此,对青枯菌T3Es靶向识别的植物蛋白进行鉴定有助于了解青枯菌T3Es的生物学功能、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挖掘寄主中青枯病抗性相关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尽管大多数T3Es功能仍然未知,但目前已报道的青枯菌T3Es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干扰植物先天免疫、诱导植物发生超敏反应、影响植物代谢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来调节寄主抗青枯病能力。该文综述青枯菌T3Es的特征、功能鉴定方法及其参与调控青枯菌致病性及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青枯菌T3Es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进行展望,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青枯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免疫系统的应答机理,为青枯菌诱导寄主抗性机制的解析及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菌 青枯病 Ⅲ型分泌系统 效应蛋白 靶标蛋白 致病性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效应蛋白Hg16B09对植物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王宇 尤佳 +2 位作者 陈傲霜 徐利剑 胡岩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9-766,共8页
为明确大豆胞囊线虫效应蛋白Hg16B09是否对植物免疫反应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借助本氏烟草叶片瞬时表达Hg16B09,利用免疫激发子触发PTI和ETI反应,考察激发子诱导烟草叶片细胞过敏性坏死反应发生、活性氧爆发以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为明确大豆胞囊线虫效应蛋白Hg16B09是否对植物免疫反应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借助本氏烟草叶片瞬时表达Hg16B09,利用免疫激发子触发PTI和ETI反应,考察激发子诱导烟草叶片细胞过敏性坏死反应发生、活性氧爆发以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g16B09在烟草细胞中瞬时表达能够显著抑制鞭毛蛋白flg22诱导H;O;的产生及防御基因PTI5、WRKY22-A、WRKY22-B和ACRE31的表达,其表达量相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5%、61%、67%和61%。Hg16B09也能抑制由丁香假单胞杆菌Pst DC3000和线虫无毒效应子Rbp-1触发的HR发生,并减少了细胞坏死面积;qRT-PCR分析显示,Hg16B09对Pst DC3000激活的SA途径防御基因PR1a、PR2、WRKY51及PI1上调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表达量分别降低了67%、71%、48%和81%。以上结果表明Hg16B09对植物的PTI和ETI免疫反应具有双重抑制作用,说明调控寄主免疫防御是Hg16B09促进SCN寄生的一个关键毒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效应蛋白 Hg16B09 PTI免疫反应 eti免疫反应 防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利昔单抗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跃 郑瑾 +6 位作者 李杨 田晓辉 田普训 丁小明 薛武军 康永明 奉友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502,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巴利昔单抗(BAS)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比较BAS和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巴利昔单抗(BAS)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比较BAS和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分析BAS和ATG对肾移植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共1721例肾移植受者,其中883例使用ATG,838例使用BAS。ATG组和BAS组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TG组术后1年内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B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使用ATG和BAS进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其术后1年有效性相当,但BAS安全性较好。未来应进行不同的免疫风险分层的临床研究,以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利昔单抗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肾移植 免疫诱导 排斥反应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感染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训练诱导的细胞因子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秋灵 陈连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免疫功能 过度训练 抗炎性细胞因子 应对 白介素-1Α 前列腺素E2 剧烈运动 急性期反应 IL-1Α 肌肉酸痛 组织损伤 协同效应 炎症过程 运动诱导 IL-4 运动后 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Hasp58抑制植物免疫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增菊 王婷 +3 位作者 汤春蕾 赵梦鑫 康振生 王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为明确小麦条锈菌吸器特异表达效应蛋白Hasp58抑制植物免疫的功能,利用PCR获得Hasp58的全长cDNA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Hasp58的信号肽;将Hasp58构建到pGR106载体用于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系统,明确H... 为明确小麦条锈菌吸器特异表达效应蛋白Hasp58抑制植物免疫的功能,利用PCR获得Hasp58的全长cDNA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Hasp58的信号肽;将Hasp58构建到pGR106载体用于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系统,明确Hasp58抑制细胞坏死的毒性功能;将Hasp58构建到pCambia1302载体用于烟草细胞定位,明确Hasp58定位情况;将Hasp58构建到pEDV6载体用于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介导的小麦瞬时表达系统,对小麦胼胝质、过敏性坏死面积、活性氧、菌丝面积、菌丝长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Hasp58抑制寄主植物PAMPs引发的免疫反应(PTI)和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ETI)功能。结果表明,条锈菌Hasp58的cDNA全长为1 026 bp,编码342个氨基酸,N端含26_aa的信号肽;通过农杆菌侵染,在烟草中瞬时表达Hasp58,发现其能够抑制由BAX诱导的细胞坏死,为条锈菌的候选效应蛋白;烟草细胞定位发现,含有信号肽和缺失信号肽的Hasp58与GFP融合表达均定位在细胞质,推测该效应蛋白在胞质作用;利用细菌的三型分泌系统在小麦中瞬时表达Hasp58,发现其能够抑制荧光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胼胝质积累,导致由无毒性条锈菌小种CYR23引起的小麦过敏性坏死面积和活性氧减少,使菌丝面积和长度增加。推测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Hasp58可抑制寄主植物的PAMPs引发的免疫反应(PTI)和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ETI),并促进自身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效应蛋白 PAMPs引发的免疫反应(PTI) 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e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姚人骐 马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9-752,共4页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反应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免疫负性调控因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家族成员。研...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反应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免疫负性调控因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家族成员。研究发现,TIPE2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发生异常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预后转归等密切相关,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提示TIPE2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TIPE2表达的缺陷可通过引起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的高反应性或促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入血,加重炎症反应并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或通过打破免疫稳态间接诱发自身免疫疾病。本文拟对TIPE2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PINK1与炎症及免疫反应
8
作者 张召茹 周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是一种与线粒体自噬、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PINK1蛋白由5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表达广泛。除了帕金森病,PINK1还...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是一种与线粒体自噬、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PINK1蛋白由5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表达广泛。除了帕金森病,PINK1还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调控,如肿瘤、糖尿病、心肺功能异常等。近年的研究表明,PINK1的表达影响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线粒体抗原递呈,参与调节机体固有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另外,炎症小体NLRP3对肺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也与PINK1表达有关。PINK1也能通过NLRP3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参与脓毒症诱导的免疫代谢活动。本文就近年来PINK1与炎症、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 T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 免疫反应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促进HSP70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杀伤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2 位作者 岑溪南 朱强 任汉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 (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 1和IL 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 (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 1和IL 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免疫效应细胞。分别给予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和耐受株MCF7 /ADR非致死温度热冲击 42℃ 1h,继续培养 4h, 24h, 48h后收获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HSP70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靶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HSP70在两种靶细胞上的表达有差异,加热前MCF7 /ADR细胞HSP70表达明显高于MCF7,加热后 4h,HSP70在MCF7 /ADR表达提高了 6倍,在MCF7表达提高了 22倍,超过了耐药株。药物敏感株MCF7增殖的热抑制率低于耐药株MCF7 /ADR。热冲击前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MCF7 /ADR细胞。热冲击后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的杀伤活性提高了 86. 23%,超过了对MCF7 /ADR的杀伤活性 (提高了 30. 32% )。结论: 热疗明显提高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表达,增加了免疫效应细胞对这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差异性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应细胞 HSP70表达 MCF7/ADR细胞 热疗 杀伤肿瘤 多药耐药细胞株 流式细胞术检测 四甲基偶氮唑蓝 杀伤活性 药物敏感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 细胞增殖活性 MCF7增殖 MCF7细胞 热休克蛋白 靶细胞 CD3单抗 差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NDV)基质(M)蛋白在体外对炎症因子诱导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蕾 陈福勇 +1 位作者 郑世军 索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炎症因子 诱导 蛋白 基质 家禽传染病 分子机制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水解物在试验性变性脑脊髓炎中对免疫反应的改善
11
作者 罗曼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第5期68-69,共2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猪的脊髓蛋白水解物诱导各类试验性变性脑脊髓炎的动物模型产生口服免疫耐受。其方法是给鼠灌喂猪的脊髓蛋白匀浆水解物,在出现临床症状的高峰期取其脾脏,用3-甲基胸腺嘧啶法测定脾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细胞因子INF... 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猪的脊髓蛋白水解物诱导各类试验性变性脑脊髓炎的动物模型产生口服免疫耐受。其方法是给鼠灌喂猪的脊髓蛋白匀浆水解物,在出现临床症状的高峰期取其脾脏,用3-甲基胸腺嘧啶法测定脾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细胞因子INF-γ”IL-10、IL-4和TCF-γ的水平。结果表明,摄入了由脾细胞匀浆组织诱导的水解物的鼠繁殖率较低,且体内IFN-γ受到抑制。猪脊髓蛋白水解物对免疫反应(特别是经口服诱导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抗原的特异性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物 脑脊髓炎 免疫反应 试验性 变性 组织诱导 IL-10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免疫反应的选育影响蛋鸡生产性能
12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8-68,共1页
研究发现鸡舍中存在高浓度的脂多糖(LPS),可能存在免疫调节效应。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科研人员采用歧化选育的第30世代蛋鸡皮下注射绵阳红细胞,在7和12周龄气管内注射人血清白蛋白(HuSA)和脂多糖,结果显示,与体液免疫反应性低的... 研究发现鸡舍中存在高浓度的脂多糖(LPS),可能存在免疫调节效应。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科研人员采用歧化选育的第30世代蛋鸡皮下注射绵阳红细胞,在7和12周龄气管内注射人血清白蛋白(HuSA)和脂多糖,结果显示,与体液免疫反应性低的蛋鸡(L系)相比,体液免疫反应性高的蛋鸡(H系)具有较高水平的HuSA特异性抗体和结合钥孔血蓝蛋白的天然抗体,并且7周龄时由LPS引起的免疫调控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反应 蛋鸡 生产性能 选育 特异性抗体 免疫调节效应 人血清白蛋白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化因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13
作者 宋晓华 张亚 《预防兽医学进展》 2001年第3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趋化因子 化学趋向诱导蛋白 淋巴细胞 形成 成熟 定位 炎症反应 自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AV-3重组疫苗诱导抗BHV-1的免疫力
14
作者 李秉鸿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21期7-7,共1页
加拿大Alexander.N.Z.等对牛腺病毒-3(BHV-3)重组疫苗的作用进行研究。BHV-3重组疫苗表达了牛疱疹病毒-1(BHV-1)糖蛋白gD的不同形式,抗预存BHV-3特异性抗体牛对BHV-1的感染,他们使用表达全长gD(BAV<sub>3</sub>.E3gD)... 加拿大Alexander.N.Z.等对牛腺病毒-3(BHV-3)重组疫苗的作用进行研究。BHV-3重组疫苗表达了牛疱疹病毒-1(BHV-1)糖蛋白gD的不同形式,抗预存BHV-3特异性抗体牛对BHV-1的感染,他们使用表达全长gD(BAV<sub>3</sub>.E3gD)或gD的截段翻译部分(BAV<sub>3</sub>·E<sub>3</sub>gDt)或缺E<sub>3</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诱导 重组疫苗 特异性抗体 抗B 牛腺病毒 翻译部分 蛋白 保护性免疫反应 鼻分泌物 牛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蛋白家族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哲 张峰 +2 位作者 梁建斌 于德斌 武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3,共3页
硒(Se)是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其功能涉及甲状腺激素代谢、预防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癌症,以及免疫反应.硒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通过硒蛋白的产生,硒蛋白参与免疫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驱动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研究硒蛋白的作用... 硒(Se)是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其功能涉及甲状腺激素代谢、预防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癌症,以及免疫反应.硒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通过硒蛋白的产生,硒蛋白参与免疫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驱动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研究硒蛋白的作用机理,对掌握硒蛋白调控生物合成和代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蛋白家族 功能 免疫反应 激素代谢 退行性病变 生物学效应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软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惠珍 王树军 +5 位作者 柳子星 李美星 王颖 张勇 陈影 葛海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猪软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方法分离制备猪软骨细胞和淋巴细胞 ,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和IFN γ诱导比较分析 ,经3 H TdR法观察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FACS测定软骨细胞表面猪白细胞抗原(SLA)分... 目的探讨猪软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方法分离制备猪软骨细胞和淋巴细胞 ,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和IFN γ诱导比较分析 ,经3 H TdR法观察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FACS测定软骨细胞表面猪白细胞抗原(SLA)分子表达变化 ;不同时间收集混合反应中淋巴细胞 ,分别应用PCR和ELISA技术分析其表达的IFN γ、IL 4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成功制备了猪的软骨细胞和淋巴细胞 ,软骨细胞表达SLAI类分子 ,而不表达SLAII类分子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对淋巴细胞有轻微刺激扩增作用 ,经IFN γ诱导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混合培养 ,18h后上清中可检测到IFN γ蛋白 ,而IL 4表达无变化。结论软骨细胞SLAI类分子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产生IFN γ,进一步诱导软骨细胞SLAII类分子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淋巴细胞 IFN-Γ 同种异体移植 免疫排斥 表达 诱导 TdR法 蛋白含量 混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与皮肤免疫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俊琴 普雄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3-864,F0003,共3页
关键词 皮肤免疫系统 紫外线诱导 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18
作者 谭祖键 李起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0,36,共2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Anexperimentalstudyontherepairmentofbonedefectwithbonemor┐phogeneticprotein谭祖键李起鸿(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 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Anexperimentalstudyontherepairmentofbonedefectwithbonemor┐phogeneticprotein谭祖键李起鸿(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骨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修复 载体 免疫反应 实验 诱导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7分子与抗肿瘤免疫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赟 张子恒 张朋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肿瘤进展与人免疫系统间的联系已经被广泛研究,有许多免疫分子已被证实参与其中。CD47(整合素相关蛋白)为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人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研究表明CD47在肿瘤细胞表面也有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转移... 肿瘤进展与人免疫系统间的联系已经被广泛研究,有许多免疫分子已被证实参与其中。CD47(整合素相关蛋白)为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人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研究表明CD47在肿瘤细胞表面也有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复发等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相互作用,并发出"别吃我"的免疫抑制性信号,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巨噬细胞吞噬。因此,开发以CD47为靶点的拮抗剂可阻断此抑制性信号,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效应,以达到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目的。最新研究证实,CD47拮抗剂在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CD47分子的结构功能、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以其为靶点的拮抗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及临床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相关蛋白 靶向CD47的拮抗剂 抗肿瘤免疫反应 免疫效应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离子通道与其功能的关系
20
作者 周斌 蔡绍曦 赵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362-1364,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离子通道 慢性炎症疾病 支气管哮喘 嗜酸粒细胞 细胞膜脂质 炎性细胞 免疫调控 效应细胞 发病机制 诱导作用 炎症介质 毒性蛋白 调节机制 跨膜蛋白 相互作用 屏障功能 功能异常 生理过程 EOS 多种 细胞内 分子层 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