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性效应导向的集成电路废水关键致毒物质筛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玲 程婉清 +3 位作者 贾敏 穆洪新 张孝林 吴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4,共7页
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废水管控的难点。本研究融合细胞毒性及其污染物非靶检测方法,开展了典型集成电路废水处理单元出水中的关键污染物甄别研究。结果发现二沉池及强化二沉池出水中高响应可疑物均为酰胺类含氮化合物。基于人... 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废水管控的难点。本研究融合细胞毒性及其污染物非靶检测方法,开展了典型集成电路废水处理单元出水中的关键污染物甄别研究。结果发现二沉池及强化二沉池出水中高响应可疑物均为酰胺类含氮化合物。基于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效应导向的分馏分析发现,两种水体高毒馏分中可疑物主要为含氮化合物、含氟酮类化合物和酯类物质,但两种水体的具体高致毒物质不同,可能是强化工艺对污染物的差异化混凝去除所致。本研究可为集成电路废水中关键致毒物质甄别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水 关键致毒物质 效应导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毒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慧 袁鹏 +2 位作者 宋永会 程建光 赵亚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1,共7页
针对中国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评估体系的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外在毒性检测、毒性评价标准与方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明确了工业废水急性毒性检测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全废水毒性测试法(WET)及其在工业废水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 针对中国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评估体系的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外在毒性检测、毒性评价标准与方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明确了工业废水急性毒性检测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全废水毒性测试法(WET)及其在工业废水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对毒性评价标准的阐述,系统总结了发展较成熟的毒性鉴别评价法(TIE)和效应导向分析法(EDA)的流程与应用实例,以期为中国工业废水毒性检测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毒性测试 毒性评价 毒性鉴别评价法 效应导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被动加标法在水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萍 程飞 +1 位作者 李慧珍 游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7-1188,共12页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体系中化合物浓度的稳定,增强数据的准确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是最常用的加标介质,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已成功用于多种化合物的细胞和生物个体毒性测试,然而在被动加标的发展中也遇到系列瓶颈问题.PDMS被动加标的应用局限于中等疏水性的化合物(lg K_(OW)=3—6),如多环芳烃(PAHs)和部分多氯联苯(PCBs),却极少用于高疏水性化合物(lg K_(OW)>6);主要用于小体系、短时间实验,而与环境更相关的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应用尚待研究;缺乏定量方法,难以估算测试体系中PDMS对化合物损失的补偿能力;被动加标方法缺乏标准化.因此,未来发展需加强研究化合物从PDMS释放与水体浓度补充的关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完善被动加标技术规范,发展适用于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被动加标方法.此外,通过被动加标方法有效地结合原位采样与实验室毒性测试,利于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综合考虑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被动加标 毒性测试 效应导向分析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