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朱晓华 朱丽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HFMEA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输液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状态焦虑量表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护理差错和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穿刺疼痛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穿刺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静脉输液 风险管理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米淑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0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IS静脉溶栓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投币法分为接受常规急...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IS静脉溶栓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投币法分为接受常规急救流程干预的对照组(n=60)和接受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6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完成各环节用时、神经功能以及溶栓效率,随访1年后,统计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分诊完成时间、分诊完成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至药物首推时间、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开始时间≤60 min的达标率、血管再通率、溶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明显功能障碍、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明显残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方案可显著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各环节用时,提高溶栓效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情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多项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秦莲花 杨若澜 +1 位作者 黄双丽 杨蓉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FMEA)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入我院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FMEA)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入我院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联合督导干预,观察组接受FMEA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SF-36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NISS评分更低(P<0.05),且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SF-36评分,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彭红 李梅 +2 位作者 彭巧丽 黄钰茹 邱菊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9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急诊2018年1月1-1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1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将2018年1月21-3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急诊2018年1月1-1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1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将2018年1月21-3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原因尤其是居家留置期间的高危因素等实施整改,对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导管堵塞、意外脱管、静脉炎、留置针压伤、外渗)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留置针留置时间为(5.1±0.7)d,长于对照组;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为(193.6±31.8),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的2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可有效降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儿童急诊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留置时间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成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小燕 黄中伟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的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观察2组患者...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的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能评分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RPN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静脉导管护理效能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静脉留置针 安全性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干预在咽喉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鲁丽琴 时春霞 瞿亚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28-133,共6页
目的 探讨咽喉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2例咽喉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模式干预组(2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干预,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FMEA干预,两组均干预... 目的 探讨咽喉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2例咽喉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模式干预组(2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干预,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FMEA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患者经历创伤后成长和复原情况,干预后采用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MMAS-8)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采用满意度评分表(SR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结果 模式干预组术后下床、拔除引流管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模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GSES、PTGI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模式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式干预组总治疗依从率及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喉肿瘤手术患者实施FMEA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肿瘤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干预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伟 刘怡 +1 位作者 袁卫 徐凤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166-16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够促进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经股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邓祎 刘奕希 刘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前瞻性、单中心对照研究,按抽签法对其进行分组,将47例...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前瞻性、单中心对照研究,按抽签法对其进行分组,将4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同时将4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FMEA模式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经比较,均未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和分娩当天,2组的FPG和2hPG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FPG和2hPG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7.66%);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3.40%),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FMEA模式护理有助于改善G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减轻新生儿的窒息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尿病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护理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宁宁 张明月 +2 位作者 刘颖 黄捷 陈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加用FMEA模式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均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护理14d后,2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FMEA模式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其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2期4201-4203,共3页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7例)。给予...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后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宫颈环扎术治疗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采用FMEA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功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医院产科住院产妇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芳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6期995-996,1007,共3页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医院产科住院产妇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2017年起通过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团队、确定工作流程、计算风险顺序数及其建立医院产科住院产妇院内感染...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医院产科住院产妇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2017年起通过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团队、确定工作流程、计算风险顺序数及其建立医院产科住院产妇院内感染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进行持续改进,比较2016年和2017年产妇院内感染率的差异。结果:2017年经实施产科住院产妇院内感染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产科住院产妇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2016年度(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可有效分析住院产妇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和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医院感染 医院产科 住院产妇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鞘注液调配流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柏成 王梅 +3 位作者 刘杨 张先明 周丽芳 袁树伟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鞘注液调配流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鞘注液调配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对PIVAS鞘注液调配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评估,选出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对失效原因进...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鞘注液调配流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鞘注液调配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对PIVAS鞘注液调配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评估,选出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PIVAS鞘注液调配流程中,共找出34项中、高风险点,从人员培训、流程改进以及质量控制检查监督等方面进行改进。34项中、高风险点经过6个月的改进后,风险优先指数(RPN)下降了57.9%,药师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鞘注液的调配契合率从改善前的96.3%增至改善后的97.7%,催询医嘱数由(13.7±2.3)条/月下降至(8.2±1.3)条/月,降幅40.1%。结论:FMEA可以对PIVAS鞘注液调配流程中的质量控制风险点进行识别与评估,建立鞘注液调配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可及时发现流程中的中高风险点,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鞘注液 质量控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院内血液运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倩倩 张扬 《现代医院》 2025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院内血液运送安全管理中缩短血液运送时限的方法与依据。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年4月—6月院内血液运送371例次作为对照组,2024年4月—6月院内血液运送379例次作为观察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组建... 目的探讨在院内血液运送安全管理中缩短血液运送时限的方法与依据。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年4月—6月院内血液运送371例次作为对照组,2024年4月—6月院内血液运送379例次作为观察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组建多部门参与的专案改进小组,分析院内血液运送流程中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关键失效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并对实施FMEA前后的血液运送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FMEA前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院内血液运送时间由专案实施前的18.36 min降至专案实施后的8.2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落实优化人力配置、规划运送路线、加强信息监测等改进方案,有效保障了老旧院区内血液制品的安全及时运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血液 运送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痔疮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14
作者 赖娟 冯娟 +2 位作者 陈雪 耿慧 喻甜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痔疮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岱山医院)收治的痔疮手术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分为对照组(2022年2月至12月)与观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痔疮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岱山医院)收治的痔疮手术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分为对照组(2022年2月至12月)与观察组(2023年1月至12月),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比较两组失效模式风险指数评分、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失效模式风险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提升痔疮手术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手术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院内感染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管理在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李梅 成晓莹 成向进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的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盐城市中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与43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3年1—6月盐城...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的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盐城市中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与43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3年1—6月盐城市中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与43名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的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率低、手卫生正确率低、个人防护执行不到位风险优先数(RPN)值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的管理在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有效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管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钱彩华 仲艳 陆关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7期1863-1868,共6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 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2023年1-7月外科病房术...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 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2023年1-7月外科病房术后放置腹部引流管的患者360例。其中1-3月应用前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4-7月应用后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HFMEA质量改进方法,成立外科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管理流程改进小组,并对其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的原因分析,比较改进前后引流管管周MASD的发生率,引流管管周MASDⅢ+Ⅳ度的发生占比以及主要失效模式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结果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后,引流管管周MASD的发生率下降(P<0.05),Ⅲ-Ⅳ度引流管管周MASD的发生减少(P<0.05),14项RP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引流管管周MADS管理流程,规避护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闭环管理在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明 张铭光 +1 位作者 任宏飞 刘素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03-105,112,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闭环管理对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实... 目的 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闭环管理对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的闭环管理。比较两组肠道准备合格率、结肠镜检查时间、镜检舒适度(疼痛状态、镇静效果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检查前结肠镜检查认知水平评分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镜进镜时间、整体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状态、镇静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肠镜检查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两组结肠镜检查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FMEA的闭环管理能显著提高住院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且能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闭环管理 肠道准备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在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霍佳佳 方萍 +4 位作者 王玲 任长安 姚远 徐绍莲 乐文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6期647-652,658,共7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3月HFMEA实施前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7月HFMEA实施...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3月HFMEA实施前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7月HFMEA实施后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评估工具,对引发肺部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及风险环节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RPN>125分项目制定改进措施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观察组6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监管其过程3项标准预防的合格率及3项护理流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针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环节,落实专科感控技术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关键环节护理流程,联合督导核查及感控技术得以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急性脑卒中 感控技术标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结合社会技术概率风险评估在降低病区药房用药错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皓 王小川 +3 位作者 关玮伟 赵庚昊 魏京海 赵一鸣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结合社会技术概率风险评估(ST-PRA)在降低病区药房用药错误(M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7月调剂药品的条目数和出现的ME的数量,作为基线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医疗FMEA结合ST-PRA进行...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结合社会技术概率风险评估(ST-PRA)在降低病区药房用药错误(M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7月调剂药品的条目数和出现的ME的数量,作为基线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医疗FMEA结合ST-PRA进行药品管理,再次统计干预后2023年2-7月药品条目数量和ME。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风险优先指数(RPN)及各项ME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差错数从338下降至266,错误率从0.096%下降至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N从2728.4下降至12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用药差错对比皆有下降。结论:医疗FMEA结合ST-PRA有助于降低病区药房的RPN,减少其给药错误率,降低潜在的用药风险,提高病区药房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错误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社会技术概率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流程优化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子怡 谢欣照 +3 位作者 王可欣 吕昕怡 周昊阳 陈彦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190-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综合医院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FMEA对综合医院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应急流程中的风险...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综合医院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FMEA对综合医院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应急流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估,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查找出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125的重点风险,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进行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采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现4大方面16个风险点,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高风险点的RPN均下降至125以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门急诊急救设备利用率、患者突发事件及时通报率、患者突发事件及时反馈率、患者突发事件急救成功率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FMEA应用于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利于优化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从而提升综合医院门急诊应急处置能力,使门急诊患者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门急诊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