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故障区域识别的电网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何小飞 童晓阳 周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34,共6页
针对电网中因元件故障导致多个保护连锁动作的现象,提出了基于故障区域识别和贝叶斯网络的新型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以电网元件为根节点分别建立贝叶斯网络,利用实时接线分析法确定故障区域以缩小诊断范围,再对故障区域中各元件的贝叶斯网... 针对电网中因元件故障导致多个保护连锁动作的现象,提出了基于故障区域识别和贝叶斯网络的新型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以电网元件为根节点分别建立贝叶斯网络,利用实时接线分析法确定故障区域以缩小诊断范围,再对故障区域中各元件的贝叶斯网络,利用反向推理得到各元件故障概率。结合SCADA/RMS系统信息,正向推理和相应计算推断出故障元件、拒动与误动的保护装置及断路器。算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于级联跳闸情况可准确诊断出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故障诊断 贝叶斯网络 故障区域识别 SCADA/RMS系统 级联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继电保护信息与改进谱聚类分析的电网故障区域识别算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建锋 张科曌 +1 位作者 高亮 黄世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7-43,共7页
为了提高聚类算法在故障区域识别中的定位能力与容错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继电保护状态信息与谱聚类相结合的电网故障区域识别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各个智能电子装置(IED)提供的继电保护状态值形成特征向量,然后根根事先划定的元件与IED的... 为了提高聚类算法在故障区域识别中的定位能力与容错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继电保护状态信息与谱聚类相结合的电网故障区域识别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各个智能电子装置(IED)提供的继电保护状态值形成特征向量,然后根根事先划定的元件与IED的关联方式,对谱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故障元件。在容错性方面,对特征向量畸变对聚类分析的影响做出了分析,并发现使用密度调整谱聚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经仿真实验表明,对核函数的密度差进行改进,相比于已有的基于聚类原理的故障定位算法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容错能力,并且定位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区域识别 谱聚类 密度差 继电保护信息 容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超 魏荣智 +3 位作者 奚鑫泽 刘明群 何鑫 李胜男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9,共12页
针对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直流线路昆北侧边界和龙门侧边界直流功率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T区线... 针对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直流线路昆北侧边界和龙门侧边界直流功率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T区线模功率突变量的正负差异,指出三端直流线路不同区域故障时的故障特征差异。其次,对线模功率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提取线模功率高频能量,结合T区线模功率突变量、正负极功率突变量幅值,组成故障特征量,作为GRU的输入量,故障区域作为输出量,构建GRU故障区域识别模型。然后,将测量点得到的故障特征量输入训练完成的GRU模型中,即可达到故障区域识别的目的。通过大量仿真,验证了所提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准确率高,且可耐受300Ω的过渡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幅频特性 门控循环单元 故障特征量 故障区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波形特征故障区域判别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仕龙 吴涛 +3 位作者 王朋林 高敬业 毕贵红 罗灵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针对将现有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应用于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时,存在难以区分T区两侧故障、耐过渡电阻能力弱和阈值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及波形特征进行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的方法。首先,... 针对将现有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应用于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时,存在难以区分T区两侧故障、耐过渡电阻能力弱和阈值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及波形特征进行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的方法。首先,对三端混合直流线路不同故障区域进行故障特征分析;然后,对线模电压和线模电流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提取线模电流中低频分量和线模电压高频分量,结合正负极电压波形特征,组成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量,并将故障区域作为输出量,构建深度学习故障区域识别模型;最后,用训练过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获取的故障特征量进行处理,以实现故障区域识别的目的。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具有准确率高和基本不受过渡电阻影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故障特征分析 深度学习模型 故障特征量 故障区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区域快速识别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新原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斯淇 李永丽 陈晓龙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6-171,183,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区域快速识别的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新原理。根据故障区域识别函数在线路连接点的相位特征判断故障区域,进而利用混合线路正序测距方程推算得到的故障距离表达式在故障线路段上进行精确测距。该算法无需判断故... 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区域快速识别的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新原理。根据故障区域识别函数在线路连接点的相位特征判断故障区域,进而利用混合线路正序测距方程推算得到的故障距离表达式在故障线路段上进行精确测距。该算法无需判断故障类型,在线路连接点附近故障区域识别无死区,测距过程无需迭代搜索和伪根识别,计算量小,易于编程实现。仿真测试表明,新算法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负荷电流等因素的影响,满足工程对测距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线路 故障测距 故障区域识别函数 相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路归一和网络解耦的配网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亮 曾祥君 +1 位作者 邓名高 邓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49,共7页
针对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多分支线路、环形网络线路以及多端电源的配电网线路拓扑结构的故障测距难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故障测距方法。融合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动态重构配电网络,采用多端行波时差数组群比法识别故障区域,为便于线路网络解... 针对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多分支线路、环形网络线路以及多端电源的配电网线路拓扑结构的故障测距难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故障测距方法。融合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动态重构配电网络,采用多端行波时差数组群比法识别故障区域,为便于线路网络解耦,将混合线路归一化,运用包含故障区域的网络最优路径法将复杂配网拓扑解耦为树状结构,利用基于故障区域局部双端定位的递推网络定位法,实现故障测距。仿真分析和现场工程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故障定位精度在200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配电网 行波时差 故障区域识别 线路归一化 网络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偏差2-范数的有源配电网故障距离定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鑫 滕欢 +1 位作者 梁梦可 滕德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20-728,共9页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传统配电网的故障定位算法产生影响甚至使其失效。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偏差2-范数的故障定位算法。算法首先依次对配电网各个节点注入单位电流,通过匹配系统电源出口电流变化计算值与故障前的测量值获得线性...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传统配电网的故障定位算法产生影响甚至使其失效。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偏差2-范数的故障定位算法。算法首先依次对配电网各个节点注入单位电流,通过匹配系统电源出口电流变化计算值与故障前的测量值获得线性比例系数;然后,对分布式电源的电流响应值进行修正,进而对其电流变化量进行2-范数电流偏差处理;最后,以最小电流偏差的节点进行故障区域识别和故障距离定位。本算法考虑了有源配电网的非平衡特性,而且无需预判故障类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在PSCAD/EMTDC上搭建有源配电网的仿真模型,在Matlab上进行故障数据处理,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有源配电网 故障区域识别 故障距离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Petri网的继电保护行为评判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岩 张锐 +1 位作者 霍福广 张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81,共6页
模糊Petri网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保护行为的评判,为此,提出了应用模糊Petri网前后向推理的继电保护行为评判新方法。为缩小诊断范围,首先利用实时接线分析法对故障区域进行识别;再对故障区域内的元件利用模糊Petri网... 模糊Petri网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保护行为的评判,为此,提出了应用模糊Petri网前后向推理的继电保护行为评判新方法。为缩小诊断范围,首先利用实时接线分析法对故障区域进行识别;再对故障区域内的元件利用模糊Petri网前向推理进行诊断;最后,利用后向推理算法,并结合数据采集与监控/能量管理系统(SCADA/EMS)信息及相应计算,推断出拒动及误动的保护装置和断路器。详细给出了模糊Petri网后向推理的算法以及对保护装置和断路器进行评价的判据。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故障分析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故障诊断 模糊PETRI网 故障区域识别 前后向推理 保护行为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功率相平面的柔性直流电网后备保护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洪彬 周念成 +3 位作者 廖建权 范炳昕 宋佳航 倪静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3-1283,共11页
基于双端信息的柔性直流电网保护方法具有无需整定阈值、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保护线路全长、可靠性高等优势,可以弥补单端信息保护的缺陷。为实现直流电网线路故障的全范围检测,同时实现后备保护与主保护的协调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故... 基于双端信息的柔性直流电网保护方法具有无需整定阈值、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保护线路全长、可靠性高等优势,可以弥补单端信息保护的缺陷。为实现直流电网线路故障的全范围检测,同时实现后备保护与主保护的协调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相平面的直流电网线路双端保护方法。首先建立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模型,利用回路分析法推导短路故障电流和电压,计算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然后分析不同故障类型下正负极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的和差特征,分别利用功率差与功率和构造相平面,实现故障区域识别与故障选极。同时通过引入低电压判据,对故障分量瞬时功率重新进行计算,消除线路出口处存在保护死区的问题。该保护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够保护线路全长,且具有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后备保护 瞬时功率 相平面 故障区域识别 故障选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宣文博 张艳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共5页
分析继电保护安装处的测量阻抗与线路阻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定义一个具有自适应特性的补偿阻抗,并分析故障点相对于串联补偿装置不同位置时补偿阻抗的相角特性,即金属性故障位于串补装置之前时,补偿阻抗的相角为0°;金属性故障位于... 分析继电保护安装处的测量阻抗与线路阻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定义一个具有自适应特性的补偿阻抗,并分析故障点相对于串联补偿装置不同位置时补偿阻抗的相角特性,即金属性故障位于串补装置之前时,补偿阻抗的相角为0°;金属性故障位于串补装置之后时,补偿阻抗的相角介于90°和270°之间。据此提出识别串补线路故障点的方法,并与传统的电平检测方案相结合形成新的距离保护方案。该方法适用于串补装置安装于线路不同位置的运行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超越动作问题,而且可提高保护的灵敏度。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补偿线路 距离保护 故障区域识别 相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