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意作为犯中“结果回避可能性”之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金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94,共17页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能否适用于故意作为犯,存在较大争议。“假想的结果原因”和“假想承诺”理论无法为故意作为犯中的限制结果归责提供充足的理由。以客观归责为代表的“肯定说”和以主观归责为代表的“否定说”分别优先以结果避免可...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能否适用于故意作为犯,存在较大争议。“假想的结果原因”和“假想承诺”理论无法为故意作为犯中的限制结果归责提供充足的理由。以客观归责为代表的“肯定说”和以主观归责为代表的“否定说”分别优先以结果避免可能性和结果预见可能性来限制刑事不法,在价值立场上也难分高下。实际上,从规范构造和实践基础的层面出发,将故意犯和过失犯理解为并列而非对立关系,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由于容许风险的存在,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可以适用于故意作为的法定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作为犯 结果回避可能性 客观归责 主观归责 法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