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事形态学与电影文本分析结合的价值与困难:形式主义与普洛普叙事学的电影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托多洛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流结构主义叙事学遭遇危机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盛行于俄国文学批评界的形式主义方法被重新挖掘而出。[1]其中,民间文学研究者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与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 在托多洛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流结构主义叙事学遭遇危机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盛行于俄国文学批评界的形式主义方法被重新挖掘而出。[1]其中,民间文学研究者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与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逊等名字被重新提出,这些被组织在结构主义理论阵营中的研究者比托多洛夫的理论早了40余年。普洛普的叙事理论研究从对民间故事叙事模式的把握出发,以全局性的眼光和具体的民间故事为分析文本,发掘出超越具体民间故事文本的基本结构,并力图将其应用到一切广义上的叙事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叙事学 文学批评界 什克洛夫斯基 普洛普 故事形态 托多洛夫 叙事作品 结构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故事形态
2
作者 叶世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主要从故事形态的角度探究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认为鲁迅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线形”故事形态,又开创了具有现代小说意识的“圆形”和“螺旋形”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故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只在有无中——陈源斌小说的故事形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长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7-93,共7页
小说作为一种通过字词排列让接受者“读”出某种情状的心理艺术,若欲使文学的组合具有结构意义,使语言的叙述得到“物质”附着,最终成为一种“有生”符号,便不能不予故事以必要关照。窃以为,从英文中“故事”与“小说”皆用“story”表... 小说作为一种通过字词排列让接受者“读”出某种情状的心理艺术,若欲使文学的组合具有结构意义,使语言的叙述得到“物质”附着,最终成为一种“有生”符号,便不能不予故事以必要关照。窃以为,从英文中“故事”与“小说”皆用“story”表示的现象看,二者的相关与同一实乃由来已久。小说的千年发展,万般变化,其实都是围绕着故事在小说中的荣辱宠弃、沉浮隐显而展开的。并由此派生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流派,引发出一次次风起云涌的思潮。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界一大批先锋派作家群起创作“无故事”小说的冒险,似亦传达了一些作家及读者对传统小说过于膜拜故事的厌倦。谁能想到,“无故事”小说才闹腾了几个年头,复又柴尽烟消,哀歌四起了。这似乎又显示了人们对小说中故事地位的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结构 陈源斌 故事形态 故事结构 中国小说 先锋派作家 心理艺术 结构意义 传统小说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小说故事空间形态的文学生态性
4
作者 李盛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相对于传统小说而言,网络小说是一种空间性文本,主要建构了拟现实态空间和超现实态空间。拟现实态空间主要指网络小说中以乡村和城市为主的空间形态,其中又分为内向型小空间和外向型跨域大空间两种形态。而超现实态空间主要表现为网络... 相对于传统小说而言,网络小说是一种空间性文本,主要建构了拟现实态空间和超现实态空间。拟现实态空间主要指网络小说中以乡村和城市为主的空间形态,其中又分为内向型小空间和外向型跨域大空间两种形态。而超现实态空间主要表现为网络玄幻小说的“阶梯式空间”、网络盗墓小说的“积木式空间”和网络穿越小说(网络同人小说)的“缺口式空间”。各类空间形态构成了不同的文本形式和审美特征。网络小说的空间形态具有文学生态性,一是内在性地推动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发展,二是体现为文学的一种空间现代性面孔。深入探究网络小说的故事空间形态,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文学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故事空间形态 文学生态性 空间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品性、原型基因与功能释放:影视剧故事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109,114,共6页
影视剧故事品质决定其价值,故事品质则由其品性、基因及其功能性所决定.可以从故事戏核和戏魂、故事形态和戏剧模式,以及故事动力系统和叙事方式等方面分析故事品性.对故事模式及故事原型的分析可以发现故事的传承基因及其创新性,对故... 影视剧故事品质决定其价值,故事品质则由其品性、基因及其功能性所决定.可以从故事戏核和戏魂、故事形态和戏剧模式,以及故事动力系统和叙事方式等方面分析故事品性.对故事模式及故事原型的分析可以发现故事的传承基因及其创新性,对故事功能性的分析则帮助我们把握故事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及其作为商品的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 戏剧模式 故事动力系统 故事原型 故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福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 ,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 /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 ,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 /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素 ,是第一个主张对故事全面考察并加以分类的学派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并未从根本上超越以往的分类法 ,只是要求分类更加精细有效 ;列维 -斯特劳斯认为普罗普的研究是形式主义的 ,并从结构人类学立场出发展开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对在研究中“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的问题做出实践回应的 ,是以表演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尝试。表演理论意识到准确分析故事含义并非是单纯面对文本的问题 ,这一理论事实上暴露了故事研究中文本研究与传承 (表演 )研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传承研究 自然主义研究 范式 故事形态 表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乡者的精神隐蔽所——评张惠雯小说集《飞鸟和池鱼》 被引量:1
7
作者 斯炎伟 许志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张惠雯的写作是出众的,她擅于从平实的日常事件中淬炼出极致细腻的内心情感,即使是看似“俗套”的故事形态,经过其颇具诗意的笔墨点染,以及灵动明净的语言叙述,也会具备一种独特的美学内涵,每每于平常处见深意。作为一名新移民作家,张... 张惠雯的写作是出众的,她擅于从平实的日常事件中淬炼出极致细腻的内心情感,即使是看似“俗套”的故事形态,经过其颇具诗意的笔墨点染,以及灵动明净的语言叙述,也会具备一种独特的美学内涵,每每于平常处见深意。作为一名新移民作家,张惠雯在小说集《飞鸟和池鱼》里集中书写了“还乡”的故事,其中的故乡文化形态和人物隐微的精神思绪等,则都呈现出种种耐人寻味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 语言叙述 新移民作家 美学内涵 还乡者 飞鸟 日常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灾难神话与当代灾难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虹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共2页
人类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各种灾难的侵袭,现代社会的人类具有越来越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灾难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当灾难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灾难带给人们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这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在灾难面前人类怎样构筑自己心灵的... 人类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各种灾难的侵袭,现代社会的人类具有越来越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灾难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当灾难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灾难带给人们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这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在灾难面前人类怎样构筑自己心灵的堡垒,怎样把灾难的创伤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分析古代灾难神话故事和当代社会的灾难片,发现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并向今天的人们提出一些面对灾难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灾难神话 灾难片 故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叙事”的颠覆文本
9
作者 宋红岭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0,共2页
普罗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认为西方民间故事的基本形式是“追寻”,他总结了31种叙述模式,英雄受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英雄被认出等。格雷马斯把普罗普的人物角色简化为“主体/客体”、“发送者/接收者”、“帮手/对手”,其... 普罗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认为西方民间故事的基本形式是“追寻”,他总结了31种叙述模式,英雄受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英雄被认出等。格雷马斯把普罗普的人物角色简化为“主体/客体”、“发送者/接收者”、“帮手/对手”,其结构关系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叙事 神圣 民间故事 故事形态 叙述模式 人物角色 格雷马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原的叙述圈套 被引量:155
10
作者 吴亮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3期45-51,共7页
在我的印象里,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叙述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马原声称他信奉有神论。
关键词 马原 小说叙述 叙述圈套 叙述方式 叙述故事 故事形态 小说家 无意识 经验方式 可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沦落与救赎——苏童《我的帝王生涯》读解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8-54,共7页
一尽管苏童自己不承认,但我仍认为是他挽救了先锋派。当然,这种挽救首先源于一种背叛,源于对曾经热衷过的夸张激进的形式实验的抛弃与改造,源于他在先锋派昙花一现命运到来之前不露痕迹的抽身而出。首先,苏童选择了故事。这个曾经被先... 一尽管苏童自己不承认,但我仍认为是他挽救了先锋派。当然,这种挽救首先源于一种背叛,源于对曾经热衷过的夸张激进的形式实验的抛弃与改造,源于他在先锋派昙花一现命运到来之前不露痕迹的抽身而出。首先,苏童选择了故事。这个曾经被先锋派亵渎、肢解过的小说范畴,重新被苏童拣了回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先锋派 形式实验 自我救赎 文化符号 人性 尴尬处境 故事形态 生存方式 象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日图景与超越之梦——吕新长篇小说《抚摸》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9-105,98,共8页
在我从前走马观花般的阅读印象中,山西作家吕新总是和赵树理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家联系在一起.在我尘封已久的阅读记忆中,吕新绝对与新潮小说无关.然而,当他的中篇小说《手稿时代:对一个圆形遗址的叙述》、《发现》和《南方遗事》等... 在我从前走马观花般的阅读印象中,山西作家吕新总是和赵树理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家联系在一起.在我尘封已久的阅读记忆中,吕新绝对与新潮小说无关.然而,当他的中篇小说《手稿时代:对一个圆形遗址的叙述》、《发现》和《南方遗事》等呈现在我眼前时,其先锋性的文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小说 新潮小说 长篇小说 语言意识 文本形态 赵树理 尘封已久 中篇小说 先锋性 故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