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功能视角下“政银担”贷款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山东和安徽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惠春 范文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41,160,共12页
本文以山东济南和安徽宿州试点为典型案例,分析比较了两地"政银担"农业信用担保贷款模式的运行机制,总结归纳了政府在其中的职责与功能。研究表明:政府参与可以弥补农村信贷市场缺陷,降低贷款成本并提高贷款可获性;两地试点... 本文以山东济南和安徽宿州试点为典型案例,分析比较了两地"政银担"农业信用担保贷款模式的运行机制,总结归纳了政府在其中的职责与功能。研究表明:政府参与可以弥补农村信贷市场缺陷,降低贷款成本并提高贷款可获性;两地试点在风险分担方式、准入门槛以及政府服务深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三方协调度低、风险再分担机制缺失、隐性贷款门槛较高等问题抑制了试点的预期效果。因此,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应通过构建协调监督与风险再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政银担"模式,以提高农业信贷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银担" 农业保贷款 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担:新型“政银担”挑起产业兴旺“金扁担”
2
作者 吴佩锷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9期14-15,共2页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80后的李华科来说,在这个春天,他扎根养殖业的信心更足了。这得益于2021年年初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担公司)启动的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试点推进工作。
关键词 政银担 产业兴旺 农业信贷 养殖业 模式试点 80后 河南省 李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贷担保运作模式、实践经验与发展困境破解——基于江苏案例分析
3
作者 胡杰 罗剑朝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102,共13页
明晰农业信贷担保运作模式、掌握农业信贷担保实践经验和发展困境破解之道,既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农业信贷担保发挥政策效果的必然前提。本文以江苏农业信贷担保为例,深入分析其运作模式、实践经验及面临的困境... 明晰农业信贷担保运作模式、掌握农业信贷担保实践经验和发展困境破解之道,既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农业信贷担保发挥政策效果的必然前提。本文以江苏农业信贷担保为例,深入分析其运作模式、实践经验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破解策略。研究发现,江苏农业信贷担保通过“银担”“政银担”和“银企担”等模式,有效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解决了农业融资难题。然而,也面临信息获取难、反担保物评估困难、变现能力弱及地方政府和农业龙头企业存在寻租风险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本文从农业信息化建设、资产评估准确性、激励与约束机制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破解策略。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数据化转型,强化风险管理,提升政策效能,为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贷 政银担 江苏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设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基于四川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江源 马松 +1 位作者 李佳驹 吴亚璘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102,共3页
大力发展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安徽模式是我国破题银担合作的有效创新,具有重要的复制推广价值。四川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借鉴创新,做大做强做优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省级担保分险体系建设,才... 大力发展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安徽模式是我国破题银担合作的有效创新,具有重要的复制推广价值。四川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借鉴创新,做大做强做优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省级担保分险体系建设,才能切实发挥担保对企业的支持作用,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性 政银担合作 安徽模式 中小企业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财政金融支农协同作用研究--基于DEA-Malmquist和Tobit模型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洪侠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6,共13页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采用2011~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多角度研究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协同作用以及东中西部的差异。结果表明:近几年财政金融支农呈现由“直接投”向“间接引”改革,创新多...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采用2011~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多角度研究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协同作用以及东中西部的差异。结果表明:近几年财政金融支农呈现由“直接投”向“间接引”改革,创新多种模式更加注重风险分担机制;东部地区的财政金融支农全要素协同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纯技术协同效率最高,中部地区处于以机械化水平为代表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阶段;财政自持度、城乡二元结构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金融支农协同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财政和金融部门缺少支农协调机制、支农投入不足、涉农贷款市场供需不匹配、农村金融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财政金融支农协同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 支农 金融支农 协同机制 政银担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宜宾市农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研究
6
作者 邓雨琪 苏小松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正限制着我国农业发展。四川省于2018年实施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简称“风险补偿金制度”),制度要求财政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本文利用...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正限制着我国农业发展。四川省于2018年实施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简称“风险补偿金制度”),制度要求财政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本文利用宜宾市实施的风险补偿金制度实施模式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宜宾市风险补偿金制度主要分为“政府+农业担保公司+银行”“政府+银行”两种模式,概括了风险补偿金制度运行机制及特点,并对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补偿金制度 模式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