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政策环评制度的构建——以新《环境保护法》第14条为中心 被引量:12
1
作者 庄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2,共7页
我国由于政策失误而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不胜枚举,殷鉴不远。因而,有必要引入政策环评制度,并以之改善政府传统上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与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相比较,政策环评具有最早阶段、整体性、效果累积性、持续... 我国由于政策失误而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不胜枚举,殷鉴不远。因而,有必要引入政策环评制度,并以之改善政府传统上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与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相比较,政策环评具有最早阶段、整体性、效果累积性、持续性等特点。以新环保法第14条的规定为契机,应在政府决策程序的前端尽早将环境价值纳入考量。政策环评的具体制度设计包括:明确适用范围和评价标准,建立独立的审查委员会,撰写环评报告书并予以公告,拟定替代方案,强化公众参与程序与信息公开,追踪监测等,从而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环 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利益相关方分析——以海南省禁塑政策为例
2
作者 李林子 赵玉婷 +1 位作者 詹丽雯 李小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45-1851,共7页
聚焦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利益相关方,引入利益相关方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有关理论,建立适用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框架,涵盖利益相关方识别、利益相关方参与、利益相关方分析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并将其应用于海南省禁塑政... 聚焦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利益相关方,引入利益相关方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有关理论,建立适用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框架,涵盖利益相关方识别、利益相关方参与、利益相关方分析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并将其应用于海南省禁塑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利益相关方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禁塑政策执行给核心利益相关方成本利益带来明显改变,政府主体有较强的动因推动政策执行,但行政成本增加较大;企业主体最主要的成本变化来源于原材料成本增加,农贸市场商户是受政策影响利益损失最大的主体类型,可能会影响政策执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行为博弈关系,政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越高,企业守规的概率就越高,而企业守规的成本增加越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也越大;公众主体尤其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禁塑政策执行下可能会采取改变生活消费的行为策略,但具体的改变作用有待观察。据此,从利益共荣、成本分摊、利益约束和利益补偿等方面提出促进利益相关方协同的优化对策建议。研究所构建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有助于识别关键利益群体,厘清利益诉求和政策关联,促使各方以可接受的成本推进政策实施并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影响评价 政策环 利益相关方 禁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规范-学科基质与评价模式-制度安排”的中国政策环评范式研究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千淇 张亚宁 包存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17-1824,共8页
当前我国政策环评范式尚未形成普遍共识。梳理了政策与政策环评的相关概念,将政策划分为广义政策、狭义政策、政策工具3个层次,并认为政策环评对象应是狭义政策,政策分析不仅应将该政策置于其所属政策体系即广义政策中,还须从该政策方... 当前我国政策环评范式尚未形成普遍共识。梳理了政策与政策环评的相关概念,将政策划分为广义政策、狭义政策、政策工具3个层次,并认为政策环评对象应是狭义政策,政策分析不仅应将该政策置于其所属政策体系即广义政策中,还须从该政策方案所包含的相关政策工具入手,分析政策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形成政策合力;提出了涵盖“价值规范-学科基质与评价模式-制度安排”等层次的政策环评范式,并以某省可再生能源政策为例进行了初步应用。最后就政策环评加强理论研究、积累实践经验、推进制度建设、最终构建政策环评范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环 战略 政策 政策体系 政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证成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永宁 张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3-62,共10页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政策环评作为处于上位的、前端的环评制度,其将环境价值内化于行政决策体制,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目前政策环评地方实践的效果不够理想,这主要归根于法律法规的笼统以及技术方法的欠...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政策环评作为处于上位的、前端的环评制度,其将环境价值内化于行政决策体制,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目前政策环评地方实践的效果不够理想,这主要归根于法律法规的笼统以及技术方法的欠缺。政策环评应从主体、客体、内容、方法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环评的责任主体有必要延伸至基层行政部门;评价客体形式须进行精准界定;评价内容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一步修正累积影响的范畴,建立跟踪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预估环境影响、环境效益以及比对替代条款,并适当引入公众参与,建立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环 境风险 源头防控 累积影响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政策分类和政策环评主要对象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耿海清 李南锟 李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5-1829,共5页
对于我国的政策,在广义上可分别从层次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类。基于政策分类,我国的政策环评对象在类别上主要是具体政策中的经济政策,在层级上主要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性质上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策... 对于我国的政策,在广义上可分别从层次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类。基于政策分类,我国的政策环评对象在类别上主要是具体政策中的经济政策,在层级上主要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性质上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再综合考虑现有法规对各类政策在制定程序中的环境影响评估要求,认为应将经济政策中的规范性文件作为政策环评重点对象,将技术标准作为技术政策的主要类型纳入政策环评。为了准确识别政策环评对象,我国还应建立规范的政策环评对象筛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分类 政策环 对象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政策循证决策机制研究--以日本第六期《科学技术与创新基本计划》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溯 董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168,共13页
循证决策是近年来政策界广泛关注的主题,本文以如何应用该方法为出发点,基于政策环模型分析各决策环节的决策需求、定位相应的证据需求,综合多元决策参与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证据的特征构建循证决策的应用模型,并以日本制定第六期《科学... 循证决策是近年来政策界广泛关注的主题,本文以如何应用该方法为出发点,基于政策环模型分析各决策环节的决策需求、定位相应的证据需求,综合多元决策参与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证据的特征构建循证决策的应用模型,并以日本制定第六期《科学技术与创新基本计划》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印证,以期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决策 科技创新政策 政策环 证据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