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低空经济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朋飞 蔡小慎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直接关系到该领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修正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低空经济政策层面,选取108项政策文本为研...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直接关系到该领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修正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低空经济政策层面,选取108项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文本挖掘构建低空经济政策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选取的10项代表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运用PMC指标体系计算得分矩阵,创建可视化曲面图。研究结果表明:低空经济政策制定较为合理,政策质量总体表现良好。我国低空经济政策质量整体呈现“上强下弱”态势。部分政策存在政策时效较为薄弱、政策领域有所缺失、政策描述性和诊断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从发挥政策时效功能、优化政策领域布局、完善政策性质定位等多维度出发,提升低空经济政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政策量化评价 PMC指数模型 政策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视角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驱动路径研究
2
作者 杨羽頔 杨惠雯 孙才志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14,共18页
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 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2011—2022年间,我国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态势,结合实际背景可划分为刺激政策影响消化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期三个主要阶段。(2)从空间维度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呈现早期向低水平集中、后期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高水平地区提升幅度大、速度快,低水平地区发展缓慢,中等水平地区分化现象明显。(3)从政策驱动路径看,考察期内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经历了由多路径分散驱动到单路径创新驱动,再到单路径融合驱动的发展过程。低水平地区主要由“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驱动,中等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驱动,高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政策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新质生产力 “四链”融合 政策文本挖掘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人才政策的量化评价与时空演变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强远 叶杨 李晓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基于“人才争夺战”的背景和城市人才政策的视角,在“多地区—多政策”模式下政策量化的标准制定及流程与量化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开展探索性研究,并利用自然语言分析(NLP)、文本挖掘等方法,整理2002—2021年中国3308项地级市人才政策的... 基于“人才争夺战”的背景和城市人才政策的视角,在“多地区—多政策”模式下政策量化的标准制定及流程与量化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开展探索性研究,并利用自然语言分析(NLP)、文本挖掘等方法,整理2002—2021年中国3308项地级市人才政策的量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才政策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刻画,中国地级市人才政策在数量与质量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02—2011年为探索起步期,2012—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2016—2018年为无序竞争期,2019年至今为降温退坡期。政策得分上“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明显,但趋势已经有所改变。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和政策趋同现象严重,人才引进和使用需求定位亦不明确。“重招引、轻培育”的人才“焯水”现象严重,同时,对所引育人才的配套措施完备性上存在欠缺。据此,建议加强东西部、南北方人社协作,推动人才资源双向流动;依托城市资源禀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制定更具针对性与差异化的人才政策;改变重引轻用的政策导向,围绕各具体环节制定,形成“引育留用”前后贯通的完整政策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才政策 政策量化 时空演变 政策文本挖掘 自然语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