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政策参数拨款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侯瑞山 杨树林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5,42,共4页
关键词 政策参数 拨款机制 拨款项目 综合定额 拨款公式 拨款方式 等学校 专项基金 工资水平确定 住房公积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制市场中激励分布式能源发电的电能虚拟存储政策(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黎灿兵 刘文灿 +3 位作者 曹一家 周金菊 李利娟 何丽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41-3147,共7页
可再生、清洁能源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是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管制的电力市场中,用户自建分布式能源会影响自然垄断的电网企业的利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放DG并网,为此,需对DG并网后的计... 可再生、清洁能源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是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管制的电力市场中,用户自建分布式能源会影响自然垄断的电网企业的利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放DG并网,为此,需对DG并网后的计量、计费、管理政策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适应管制电力市场的电能虚拟存储政策模型来推行电能虚拟存储政策。该模型应能确保用户自建分布式能源对电力企业利益的影响在其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能够最大程度激励用户自建分布式能源。然后通过对该政策模型的参数优化确定了最优模型参数和所有用户自建分布式能源的容量。为促进该项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阶段,通过提高允许的政策参数,逐步提升对用户自建分布式能源的激励力度。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电力政策 政策参数 电力企业 管制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利华 黄中伟 马跃纲 《热带地理》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支撑能力。指出目前金华市的水荒不是水源型缺水,而是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根据20多年的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支撑能力。指出目前金华市的水荒不是水源型缺水,而是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根据20多年的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研究了金华市未来政策实施后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指出,对于金华市来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高方案和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目标、经济慢速发展的低方案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中方案才是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仿真 政策参数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4
作者 何德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9-62,68,共5页
一、构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 离开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的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地平稳运行,这一点已毋容置疑。但是,即便是在上述宏观调控的有效区域内,若政府仍沿袭传统的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 一、构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 离开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的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地平稳运行,这一点已毋容置疑。但是,即便是在上述宏观调控的有效区域内,若政府仍沿袭传统的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控,强制干预,那么,市场经济仍然不可能稳定、健康、高速发展。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构建新型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实现宏观调控手段、方式、对象、内容的全面转轨。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入市场,无论是生产经营决策还是长期投资的长远目标决策,企业都是以市场价格(包括利率)信号为依据,并以市场利润为经营目标。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已不像在传统体制下那样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由国家(或政府)来统一安排其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的身分在市场上行使自己的权力和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企业有不受侵犯的、独立的自主权,因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就必须以承认和尊重、不损害企业的这种自主权为前提;由于企业有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经济利益,所以国家就只能通过市场和利用“看不见的手”来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和行为的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金融调控 中央银行 市场经济体制 间接调控 宏观调控 直接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 政策参数 市场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