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左卫民 何永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中国历来重视最高法院的信访工作,但是信访实践与形式理性化的司法技术间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由于其存在具有深刻的政法传统背景,故在可预见的将来取消最高法院的信访制度是不现实的。不过伴随中国政法传统的变迁,作为政治参与形式、... 中国历来重视最高法院的信访工作,但是信访实践与形式理性化的司法技术间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由于其存在具有深刻的政法传统背景,故在可预见的将来取消最高法院的信访制度是不现实的。不过伴随中国政法传统的变迁,作为政治参与形式、纠纷解决机制的最高法院信访制度,将会逐步纳入到现代司法的运行机制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法院 信访 政法传统 现代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法传统看我国农村宅基地抵押流转的必然性——兼论农村宅基地抵押流转的途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军书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尽管国家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不得抵押,可是各地都以各种形式变通处理,这其中体现着重要的政法传统。我国立法的政法传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原则。在实现宅基地抵押流转方面应采取如下对策:更新宅基地... 尽管国家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不得抵押,可是各地都以各种形式变通处理,这其中体现着重要的政法传统。我国立法的政法传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原则。在实现宅基地抵押流转方面应采取如下对策:更新宅基地流转的立法理念;建立并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稳步发展宅基地抵押市场;科学设计宅基地抵押权实现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传统 农村宅基地 抵押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政法传统的历史生成与法治转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安秀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共5页
人民政法传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法实践中逐渐萌芽、发展和逐渐生成的。正确对待人民政法传统的态度是: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成的,不能机械地固守或神话人民政法传统;它的本质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奉行群众路线,倡导司法民主,... 人民政法传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法实践中逐渐萌芽、发展和逐渐生成的。正确对待人民政法传统的态度是: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成的,不能机械地固守或神话人民政法传统;它的本质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奉行群众路线,倡导司法民主,坚持实事求是,倡导司法公开,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等;人民政法传统与现代法治并不具有天然的逻辑自洽性,发扬和创新人民政法传统需要遵循法治思维和司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法传统 历史生成 法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法传统、制度逻辑与公诉方式之变革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青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特定公诉方式并非是根据某种美好的理念乃至个人好恶进行简单抉择的结果,而是有其结构性的制度根源。无论理论界所认可的公诉方式"应当"何为,亦不论法律规范所表达的公诉方式"必须"如何,囿于政法传统下一体化的司... 特定公诉方式并非是根据某种美好的理念乃至个人好恶进行简单抉择的结果,而是有其结构性的制度根源。无论理论界所认可的公诉方式"应当"何为,亦不论法律规范所表达的公诉方式"必须"如何,囿于政法传统下一体化的司法权力结构以及国家主义的诉讼构造,公诉案卷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司法实践的核心和基础。一体化司法目标之实现,公、检、法三机关的协同运作,法官对事实真相所负之澄清义务以及法院系统内部科层式的检查监督均与公诉卷宗之运用须臾不可分离。故在论及公诉方式变革之际,应将其置于除理念和规范以外更为广阔的制度背景中加以考察,扬弃理念之争及革命式的制度改革,注重个别项目之完善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之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方式 变革 政法传统 诉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治化中的群众工作方式调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益刚 刘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群众路线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政法资源,但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在行政法治进程中需要予以调适和矫正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对成都金牛区曹家巷"自改"模式等城市拆迁改造典型范例的考察,可以看出,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的法... 群众路线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政法资源,但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在行政法治进程中需要予以调适和矫正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对成都金牛区曹家巷"自改"模式等城市拆迁改造典型范例的考察,可以看出,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的法治化调适方向,应当是在公民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克制"法律家长主义"的边界、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下完善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在行政执法的成本效益核算逻辑中植入少数人权利保障的宪政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政法传统 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绩效考评制度的功能与反思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建 李瑜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44-51,共8页
法院构建的以指标为内容、数字为手段的法官绩效考评制度,本意是通过促进法官更好地审判以提高司法质量和实现司法正义。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唯数字化的倾向,背离了制度设计的本意。学界已对制度运行的异化现象给予了反思和批判,但由于... 法院构建的以指标为内容、数字为手段的法官绩效考评制度,本意是通过促进法官更好地审判以提高司法质量和实现司法正义。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唯数字化的倾向,背离了制度设计的本意。学界已对制度运行的异化现象给予了反思和批判,但由于方法不对并没有能够充分解释异化的内在逻辑。从内在视角出发,本文认为法官绩效考评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弥漫着政法传统的特点,制度的意图与支配制度的文化之间的内在张力才是制度运行中出现异化的根本原因。实现司法正义的根本途径在于需要从政法传统思维中走出来并过渡到法治思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绩效考评制度 司法正义 政法传统 法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法院“造法”的逻辑——以温州等地宅基地流转试验为切入点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博 夏立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3,共10页
目前地方政府和法院对现行法律中"宅基地不得抵押"的规定有所突破,这类实质性的"造法"行为被人为地纳入了"能动司法"的范畴。对"造法"过程的考察表明,在"政法传统"的逻辑下,我国地... 目前地方政府和法院对现行法律中"宅基地不得抵押"的规定有所突破,这类实质性的"造法"行为被人为地纳入了"能动司法"的范畴。对"造法"过程的考察表明,在"政法传统"的逻辑下,我国地方法院的"造法"行为体现出的与其说是司法的"能动性",不如说是司法与政治的"联动性"。改革开放以来,"条块"政制关系中强调"以块为主"的倾向强化了既有的"政法传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法院"造法"腾挪出了空间。地方法院的"造法"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一是"造法"过程镶嵌在政法结构中;二是"造法"基础来自于实质合理性的要求;三是"造法"行为将被长期容忍甚至鼓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造法 宅基地流转 能动司法 政法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瑜青 张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73,308,共11页
司法对转型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研究司法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既有的关于司法的研究方法有四种,这些方法作为研究进路各有利弊。情境论主张整体、同情地分析研究对象,但缺乏价值上的超越意识;政法传统中的方法看到了司法背后的政治... 司法对转型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研究司法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既有的关于司法的研究方法有四种,这些方法作为研究进路各有利弊。情境论主张整体、同情地分析研究对象,但缺乏价值上的超越意识;政法传统中的方法看到了司法背后的政治因素,但忽略司法独立性的价值与实在法对司法的意义;规范法学主张在制定法建构的法秩序中来研究司法,对规则多元与实质正义取向传统的忽略,是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回应型司法研究认为司法需要与社会互动、回应社会需求,但与社会过多的互动可能会消解法律权威,导致司法主体性丧失。对这四种研究方法的分析、反思与批判,对司法研究的推进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研究 情境论 政法传统 规范法学 回应型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文件:法律虚置后的裁判非正式规则——规则供给与文件政治的二重读解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晨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1-159,共9页
司法文件是中国文件政治现象在司法中的投影。它既非多数民主、也非个体决策,而是高层精英司法偏好的制度化。在法律软执行后成为法律的等功能替代物,发挥着与法律近似的制度供给功能。建构论唯理主义立法进路、审判纪律约束、法官的功... 司法文件是中国文件政治现象在司法中的投影。它既非多数民主、也非个体决策,而是高层精英司法偏好的制度化。在法律软执行后成为法律的等功能替代物,发挥着与法律近似的制度供给功能。建构论唯理主义立法进路、审判纪律约束、法官的功利化、地方法院竞争及治理化倾向是催生它的动力机制。法官对司法文件有"位阶优先"的强倚赖心态;中国的政法传统与司法管理的强科层制是它运行的制度环境。立法权对司法文件等"非法律之法"的容忍,传递出法律设计的理性之非。欲解围二律背反之困局,不能仅期待立法权主导的精细化立法,该目标只是立法者不可放弃的理想;还应规范与强化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等"辅佐"机制,鼓励地方法院"试点"替代法律适用性司法文件的新举措。否则,即使催生机制全部消除,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司法需求还会使法治期冀的规则之治屡遭否弃,臆造出新的超法律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文件 法律虚置 立法续造 政法传统 精细化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现代化视野中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治勋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0,共4页
"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独创的司法工作模式,直接催生了现代中国司法工作的"政法传统";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时代,它成为党贯彻政治主张、改造社会和凝聚民众的组织手段和政治利器,对于党完成民族救... "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独创的司法工作模式,直接催生了现代中国司法工作的"政法传统";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时代,它成为党贯彻政治主张、改造社会和凝聚民众的组织手段和政治利器,对于党完成民族救亡的时代担当意义重大。在当下建设现代化、法治及和谐社会的语境中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正在于其内在精神切中了司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现代化与司法体制的建构因此毋宁是行走在"马锡五审判方式"所创立的优秀司法传统的延长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锡五审判方式 政法传统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状态中民族习惯法的“出场”与“调适”——基于风险社会学与系统论的质性研究
11
作者 沈赏 张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风险社会学"的要旨"选择即风险",这恰恰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风险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新冠疫情"防控,既能够明确区分"风险分配主体"和"风险化约主体"的权责问... "风险社会学"的要旨"选择即风险",这恰恰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风险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新冠疫情"防控,既能够明确区分"风险分配主体"和"风险化约主体"的权责问题,更能够以一种"系统论"的逻辑指出在"行政法治"这一异常表述下法律和政治面对的根本"吊诡",这表现为"行政止于建议"和"暴力执法的认定"上的模糊,进而反映出了"紧急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张力。通过对实证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一种以"民间习惯法"的介入来转移上述张力的方案的"可接受性"得以证明,但是从风险社会学角度看,"民间习惯法"的"出场"则意味着"风险"和"吊诡"的再制,因此对于这种"出场",又必须通过中国语境下的"政法传统"对其进行"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学 紧急状态 政法 民族习惯法 政法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法理学在中国的兴起
12
作者 邱昭继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7期16-25,共10页
批判法理学的迅速崛起是21世纪中国法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於兴中、冯象和强世功是中国批判法理学思潮的发动者和推动者。於兴中运用文明秩序理论批判一元的法律文明秩序和国家法制主义,并提出社会理论与法之研究的种种面相。冯象则从... 批判法理学的迅速崛起是21世纪中国法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於兴中、冯象和强世功是中国批判法理学思潮的发动者和推动者。於兴中运用文明秩序理论批判一元的法律文明秩序和国家法制主义,并提出社会理论与法之研究的种种面相。冯象则从宗教和伦理的角度对中国的政法体制和法治意识形态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批判。强世功将新中国形成的法律传统概括为法律的治理化传统,并主张中国的法理学应该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批判法理学致力于反思和批判中国的法治和法理学传统,力图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为中国未来的法治和法理学提出一幅理想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法理学 文明秩序 政法传统 法治 治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发生逻辑与常态化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召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5,共13页
专项治理已成为公安司法机关应对刑事司法领域紧迫问题的常用机制,一些重大的刑事司法改革也常带有鲜明的专项治理特征。这与专项治理不断增强的手段合法性、公安司法机关的社会治理功能、结果导向的刑事司法理念、我国的政法传统等密... 专项治理已成为公安司法机关应对刑事司法领域紧迫问题的常用机制,一些重大的刑事司法改革也常带有鲜明的专项治理特征。这与专项治理不断增强的手段合法性、公安司法机关的社会治理功能、结果导向的刑事司法理念、我国的政法传统等密切相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框架下,刑事司法领域专项治理的开展面临着诸多限制,但专门机关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于专项治理的偏好。从组织合法性的角度看,专项治理的发起可以理解为相关主体在面对常规刑事司法积累的突出问题时对利益相关者群体评价压力的一种能动回应,而对压力类型的不同偏好决定了各参与主体的不同行动逻辑。只有在理念、制度、机制等方面做好衔接设计,才可能突破专项治理的常态化悖论,形成专项治理与常规治理有机协同的长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治理 刑事司法 政法传统 发生逻辑 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