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政治重建及前景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志斌 闫伟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79,共6页
随着利比亚国内冲突基本平息,其政治重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也存在着各政治派别相持不下,政治立场存在分歧,社会对立严重,安全形势恶化,国际社会支持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同质化的民族和教派结构,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利比亚不大可... 随着利比亚国内冲突基本平息,其政治重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也存在着各政治派别相持不下,政治立场存在分歧,社会对立严重,安全形势恶化,国际社会支持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同质化的民族和教派结构,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利比亚不大可能出现国家分裂。伊斯兰主义与世俗主义将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利比亚也将更加强调其阿拉伯的国家属性。但从长远来看,利比亚的政治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民主化进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政治重建 部落政治 伊斯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阈下的政治重建批判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群 雷云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人类历史进入风险社会后,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打破了社会原有秩序的平衡,从而导致因果链条的颠覆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颠倒,最终致使传统的非政治因素具备了政治作用,那么政治重建就成为了必然的时代话题和理论焦点。然而,在风险社会背... 在人类历史进入风险社会后,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打破了社会原有秩序的平衡,从而导致因果链条的颠覆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颠倒,最终致使传统的非政治因素具备了政治作用,那么政治重建就成为了必然的时代话题和理论焦点。然而,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进行政治重建并非易如反掌,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风险问责与责任主体虚位之间的悖论、民主悖论、社会保险悖论和理性悖论使政治重建举步维艰。通过对这些悖论的揭示,就为风险社会的控制和治理从重视个人利益的作用、"未来"与"现在"之间的关系、民众的切身利益三个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政治重建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乡村政治重建与灾害应对——以河南商水县救灾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贾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101,共8页
乡村农户无力抵御频发灾害的侵袭,旧政府(权)既不能有效救济灾民也不能领导他们自救。而共产党新政权在乡村政治重建基础之上形成的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工作队下乡、宣传下乡、群众有组织的政治参与以及党-国家对生产的干预与扶助,使... 乡村农户无力抵御频发灾害的侵袭,旧政府(权)既不能有效救济灾民也不能领导他们自救。而共产党新政权在乡村政治重建基础之上形成的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工作队下乡、宣传下乡、群众有组织的政治参与以及党-国家对生产的干预与扶助,使政府对灾民不但能实施直接性的救济措施,而且能积极领导、动员灾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运动式救灾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折射出来的一些问题——民间自由借贷死滞、灾民副业生产中的外部"不经济"现象等,也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治重建 救灾运动 商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之争与政治重建:中华民族理论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8
4
作者 曹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8,共8页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补偿政策,而是要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建立国家学说。这种国家学说要求增加传统民族理论缺乏的个体维度;扭转国族建设的文化本位为政治本位;提高政治效率,从而为充实政治规模提供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中华民族理论不是"民族"的主张,而是"国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古今之争 政治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亚和伊拉克政治重建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涛 《亚非纵横》 2013年第4期48-55,60,共8页
政治重建是国家重建中的重要步骤。利比亚和伊拉克的政治重建既有同质性,也有较强的异质特征。综合而言,利比亚的重建过程将是一个波折不断和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 政治重建 伊拉克 利比亚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6
作者 陈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9-52,共4页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几十年来固有的政治构架。战后,在美国主导下,伊拉克踏上了艰难的政治重建之路。一年多来,伊拉克的政治重建先后在组建文职机构、建立临管会、签署临时宪法、权力移交和组建临时政府、组织过渡议...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几十年来固有的政治构架。战后,在美国主导下,伊拉克踏上了艰难的政治重建之路。一年多来,伊拉克的政治重建先后在组建文职机构、建立临管会、签署临时宪法、权力移交和组建临时政府、组织过渡议会选举和组建新政府等几方面展开,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开展得极不顺利。在美国重兵助阵下举行的过渡议会选举预示着未来的政治重建之路依然会荆棘载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政治重建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大选与政治重建前景
7
作者 韩志斌 《亚非纵横》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伊拉克大选于2005年1月31日举行。2月13日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结果:以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约48%的选票,得票数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库尔德政党联盟,得票率超过25%;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 伊拉克大选于2005年1月31日举行。2月13日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结果:以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约48%的选票,得票数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库尔德政党联盟,得票率超过25%;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的得票率接近14%,位居第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政治重建 大选 前景 什叶派穆斯林 2005年 选举委员会 政党联盟 临时政府 领导人 库尔德 阿拉维 选票 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富汗的国名构成与政治重建
8
作者 黄沛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回顾阿富汗的政治变迁史,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阿富汗在政局动荡过后的政治重建往往与国名变更相伴而生。针对这种现象,对于阿富汗的政治重建可以提出假设:国名的构成是阿富汗政治重建过程中指导原则的缩影,可以通过对国名构成要素的分析,... 回顾阿富汗的政治变迁史,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阿富汗在政局动荡过后的政治重建往往与国名变更相伴而生。针对这种现象,对于阿富汗的政治重建可以提出假设:国名的构成是阿富汗政治重建过程中指导原则的缩影,可以通过对国名构成要素的分析,概略地认识政治重建的导向。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出一个猜想:阿富汗的政治重建与国名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国名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历史上阿富汗政治重建的成果做出解释,并对其正在进行的政治重建结果做出合理的预测。为验证关于阿富汗的政治重建与国名构成之间关系的猜想,对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执政时期和美国支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时期进行了历史性分析,回顾了这两个历史时期国名的构成以及政治重建目标与结果。最后,根据“阿富汗伊斯兰埃米尔国”这一名称中的诸要素,对当前塔利班主导的阿富汗政治重建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名构成 政治重建 阿富汗 塔利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建兴著:《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林 秦刚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郁建兴 《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 自由主义理论 黑格尔 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萨德时期叙利亚政治稳定与国家治理能力评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新刚 马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共9页
1970年代阿萨德重建政治权威,推进经济改革扩大政治基础,整合社会力量增强政治认同,使叙利亚摆脱了自1946年独立以来的政治权威衰朽与国家动荡,实现了政治稳定。1980年代在经历了经济困顿、政教冲突和权力斗争后,叙利亚重新实现稳定。1... 1970年代阿萨德重建政治权威,推进经济改革扩大政治基础,整合社会力量增强政治认同,使叙利亚摆脱了自1946年独立以来的政治权威衰朽与国家动荡,实现了政治稳定。1980年代在经历了经济困顿、政教冲突和权力斗争后,叙利亚重新实现稳定。1990年代,叙利亚面临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双重压力,阿拉维少数派专权,阿萨德健康状况恶化及其长子意外身亡,政治继承问题凸显,国家治理能力急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菲兹·阿萨德 叙利亚 政治重建 政治稳定 国家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伊斯兰运动与也门民族国家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瑛 黄民兴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30,118,共15页
在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政治伊斯兰运动经历了从政权异见派转变为政治参与者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激进化的特点。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崛起对当前也门国家重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也门政治危机仍在持续,以胡塞武装为代表... 在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政治伊斯兰运动经历了从政权异见派转变为政治参与者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激进化的特点。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崛起对当前也门国家重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也门政治危机仍在持续,以胡塞武装为代表的激进政治伊斯兰势力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但也门现代历史中维持国家政局稳定的经验表明,"融入—温和化"模式对也门未来政治重建和社会转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伊斯兰 也门 政治重建 “融入一温和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内自由分子与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以蒋廷黻、胡适、顾维钧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张玉龙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7,共6页
体制内自由分子的政治重建运动经历了组建"自由主义内阁"与独立组建"中国自由党"两个彼此联系又因循递进的阶段,并彰显出异样的特征。由于情感上更多地倾向国民党政权,且视美国的支持为其行为之后盾以及预定揆首胡... 体制内自由分子的政治重建运动经历了组建"自由主义内阁"与独立组建"中国自由党"两个彼此联系又因循递进的阶段,并彰显出异样的特征。由于情感上更多地倾向国民党政权,且视美国的支持为其行为之后盾以及预定揆首胡适的态度反复,使得这场先天不足的政治运动不得不无果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内阁 中国自由党 战后政治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司制度研究: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领域——兼论近代中国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武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共5页
土司制度研究之内容丰富,是民族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社会人文多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这些学科的有机结合构成土司学学科群;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以历史学为主同时兼采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手段与分析工具,土司学具有综合性与... 土司制度研究之内容丰富,是民族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社会人文多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这些学科的有机结合构成土司学学科群;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以历史学为主同时兼采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手段与分析工具,土司学具有综合性与专门性之个性特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近代政治重建与民族政治关系建构视野下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问题,是土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研究 土司学理论与方法 近代政治重建与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亚战后乱局中的部落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金岩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7,120,共14页
利比亚战后未能实现政治和经济重建,相反却陷入了严重动荡,恐怖极端势力趁乱进入并大幅扩张。利比亚战后乱局形成的原因众多,其中部落因素成为造成当前政局动荡的主因之一。具体而言,部落因素对政权过渡、经济重建、安全环境以及对外关... 利比亚战后未能实现政治和经济重建,相反却陷入了严重动荡,恐怖极端势力趁乱进入并大幅扩张。利比亚战后乱局形成的原因众多,其中部落因素成为造成当前政局动荡的主因之一。具体而言,部落因素对政权过渡、经济重建、安全环境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多重影响。此外,在利比亚未来的政治和解及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部落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政治重建 安全危机 部落制度 部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战五周年伊拉克局势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京烈 《亚非纵横》 2008年第2期49-55,62,共7页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5年来,除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外,并未能实现推行民主、建设新伊拉克的战略目标,相反使伊拉克陷入持久战乱的深渊。伊拉克政治体制、新政府是在什叶派、库尔德人、逊尼派三大势力的争斗和妥协中产生的,进而形成了"...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5年来,除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外,并未能实现推行民主、建设新伊拉克的战略目标,相反使伊拉克陷入持久战乱的深渊。伊拉克政治体制、新政府是在什叶派、库尔德人、逊尼派三大势力的争斗和妥协中产生的,进而形成了"多重分权"模式。近年来的动乱局势也主要是源于三大势力的争夺倾轧,特别是教派势力之间的厮杀和反对美国占领、控制伊拉克的斗争。随着主权恢复,伊拉克将步入后占领时期,但短期内仍无法平息混乱与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政治重建 多重分权 后占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拉巴尼:伊拉克第一位民选总统
16
作者 黄培昭 《人民论坛》 2005年第6期84-86,共3页
4月6日,伊拉克过渡国民议会选举出了库尔德领导人、72岁的贾拉勒·塔拉巴尼为伊拉克新总统,原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和财政部长阿卜杜勒·马赫迪为副总统。总统的产生标志着伊拉克组阁危机的结束,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的进程进入一... 4月6日,伊拉克过渡国民议会选举出了库尔德领导人、72岁的贾拉勒·塔拉巴尼为伊拉克新总统,原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和财政部长阿卜杜勒·马赫迪为副总统。总统的产生标志着伊拉克组阁危机的结束,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鉴于塔拉巴尼是整个中东地区的第一位库尔德人总统,又是伊拉克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所以,塔拉巴尼在伊拉克政坛的“闪亮登场”,以及由此而牵出的热门话题——库尔德问题,就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战后 库尔德问题 议会选举 财政部长 临时政府 政治重建 库尔德人 中东地区 领导人 副总统 亚瓦尔 组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