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史“减法”中的马基雅维里政治道德观“正名”辨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剑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今日思想史书写中马基雅维里政治道德观已与“马基雅维里主义”相剥离。由于深受行为主义知识和思想背景的影响 ,在“马基雅维里主义”日益被边缘化的过程中 。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思想史 政治道德观 马基雅维里主义 “正名” 局限性 公共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道德主义者”马基雅维里的政治道德观 被引量:6
2
作者 韦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18,共7页
马基雅维里在历史上多遭人非议,其不朽著作《君主论》中有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狮子与狐狸”等论述使其蒙受“非道德主义者”之恶名。事实上,若细究《君主论》,可知马基雅维里并非完全摈弃道德;相反,他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统... 马基雅维里在历史上多遭人非议,其不朽著作《君主论》中有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狮子与狐狸”等论述使其蒙受“非道德主义者”之恶名。事实上,若细究《君主论》,可知马基雅维里并非完全摈弃道德;相反,他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道德观作一简要述评,以期从中获得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基雅维里 道德主义 政治道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的政治道德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华 《学术论坛》 1987年第3期6-10,共5页
所谓政治道德,就是职业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政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即政治工作范围内的具体道德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对道德和法论述较多,而对政治道德却没有明确完整的阐述。列宁针对当时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和国家机关中严... 所谓政治道德,就是职业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政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即政治工作范围内的具体道德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对道德和法论述较多,而对政治道德却没有明确完整的阐述。列宁针对当时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和国家机关中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提出了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道德观 马克思恩格斯 政治工作者 职业道德 道德要求 道德理论 资产阶级 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政治品德定义的道德原则
4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43,共1页
在曹志为的《论毛泽东的政治道德观》译文(《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年1期)中,[美]斯塔尔认为,毛泽东对政治品德的定义有五项道德原则:它们几乎都包括在“老三篇”中。第一,大公无私(或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白求恩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 在曹志为的《论毛泽东的政治道德观》译文(《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年1期)中,[美]斯塔尔认为,毛泽东对政治品德的定义有五项道德原则:它们几乎都包括在“老三篇”中。第一,大公无私(或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白求恩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付诸实践,谦虚;张思德为人民利益、死得其所;及愚公挖山的集体主义意识。第二,自力更生。毛提出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单位为人们遵循的模式;表扬了自力更生的工业单位的首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原则 政治道德观 集体主义精神 毛泽东思想研究 政治品德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自力更生 集体主义意识 自给自足 人民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孟的“为政”与“为国”——以“为政以德”和“发政施仁”为中心
5
作者 史少秦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8,F0003,共10页
孔孟论政,集中体现于“为政”与“为国”。“为政以德”是孔子德政思想的基点,“发政施仁”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两者共同构成了先秦儒家道德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政以德”从执政者的角度出发,在伦理原则、精神价值等层面探讨政治应... 孔孟论政,集中体现于“为政”与“为国”。“为政以德”是孔子德政思想的基点,“发政施仁”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两者共同构成了先秦儒家道德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政以德”从执政者的角度出发,在伦理原则、精神价值等层面探讨政治应当如何作为,期待恢复周的德礼秩序;“发政施仁”则从民众的角度出发,着重于劝谏君主以仁心施仁政,并以具体仁政措施为诸侯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勉励其行仁政以达王道,定天下于一。孔子意在探究政治运作的本质,孟子旨在拯救时弊,德政与仁政的目的和效果在于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和民众的美好生活,“为政”和“为国”最终都以“为民”为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德政 仁政 道德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