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的发展评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洪铁 王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5,共6页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的发展,对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为主线...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的发展,对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为主线,参考其他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将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通过分阶段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的变化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评价该理论的科学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形成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过程”视域下邻避运动的发生逻辑及治理策略——基于双案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新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探究“中国式”邻避运动的发生逻辑与治理困境意义重大。借鉴政治过程理论构建邻避运动的分析模型,为洞悉邻避运动的“内部黑箱”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通过比较农民和中产阶层两个群体的抗争行动,可以发现,政治机会结构是公众邻避运... 探究“中国式”邻避运动的发生逻辑与治理困境意义重大。借鉴政治过程理论构建邻避运动的分析模型,为洞悉邻避运动的“内部黑箱”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通过比较农民和中产阶层两个群体的抗争行动,可以发现,政治机会结构是公众邻避运动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从行动者社会网络互动视角观之,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体现出差异化;互联网有助于邻避抗争的动员和议题发酵。三者共同作用,构成我国邻避运动发生的逻辑链条。这一认识为其治理提供了思路:重视公众的风险感知、加强风险沟通;扩大政体的开放性,建立健全邻避设施的补偿机制和重大工程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过程理论 邻避运动 发生逻辑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伊拉克周期性抗议运动的政治过程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廪霏 罗林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76,158,共20页
2011年以来,伊拉克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民众抗议运动并表现出周期性兴起和衰落特征。本文以伊拉克五轮抗议运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政治过程理论中的运动产生和运动发展衰落模型,旨在探究伊拉克抗议运动周期性爆发、衰落的原因。本文认为,伊拉... 2011年以来,伊拉克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民众抗议运动并表现出周期性兴起和衰落特征。本文以伊拉克五轮抗议运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政治过程理论中的运动产生和运动发展衰落模型,旨在探究伊拉克抗议运动周期性爆发、衰落的原因。本文认为,伊拉克周期性抗议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不断扩张的政治机会、有效的基层组织动员和民众的认知情感共识,运动产生后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则是社会控制反应、经济社会问题、抗议组织强度、集体构建进程等四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制于伊拉克战争后国外压力和国内制度实践带来的种种弊端,伊拉克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可能性不大,抗议运动周期性起落过程可能将成为常态。同时也应看到,抗议运动已成为倒逼伊拉克国内改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抗议运动 周期性 政治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治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婉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4,共7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结构变迁下的产物,是底层力量的一种自组织和反抗,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单从心理特征、传播途径等视角已经无法解释和分析其实践基础,唯有建立一种政治的视野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逻辑。以麦克亚当的政治过程理论为框...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结构变迁下的产物,是底层力量的一种自组织和反抗,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单从心理特征、传播途径等视角已经无法解释和分析其实践基础,唯有建立一种政治的视野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逻辑。以麦克亚当的政治过程理论为框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政治机会的扩张、内生组织的动员,以及网民的认知解放三者共同推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而外在组织间的互动则进一步加速了它的纵深发展。另外,在政治过程理论的基础上还引入了话语、情感及文化三个因素,作为对分析框架中"认知解放"这一因素的补充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过程理论 网络群体性事件 对抗性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客体关系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志业 杜向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文章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为主体,以"优化"为依托,分别从主客体关系的客观存在性、主客体间的地位平等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不足和扬弃、主客体关系的不断建构性以及动态发... 文章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为主体,以"优化"为依托,分别从主客体关系的客观存在性、主客体间的地位平等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不足和扬弃、主客体关系的不断建构性以及动态发展性五大视角来诠释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 主客体关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