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日本政治语篇探究
1
作者 孙泽钰 陶芸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和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施政演讲中的外交话语为语料,时间跨度涵盖了2021年至2023年,以概念隐喻为框架,运用了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对语...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和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施政演讲中的外交话语为语料,时间跨度涵盖了2021年至2023年,以概念隐喻为框架,运用了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对语料中的隐喻表达特点及其使用动因与功能进行了考察,从而揭示其隐喻使用策略背后真正的政治意图。研究表明:日语政治语篇中外交话语的隐喻使用频率较高,其中拟人隐喻、旅程隐喻、建筑隐喻位居前三,并且岸田对隐喻表达的选择可以反映其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的动因,揭示了隐喻在形象塑造、说服共情、政策推广等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批评隐喻分析 外交话 日本政治语篇 岸田文雄 施政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喻在俄语政治语篇中的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存良 孙磊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3,共4页
对转喻的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格到认知方式的演变和从描写到解释的发展。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转喻都是大量存在的,从语音直至交际语篇,无一不留有转喻思维的痕迹。这反映了转喻是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转喻... 对转喻的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格到认知方式的演变和从描写到解释的发展。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转喻都是大量存在的,从语音直至交际语篇,无一不留有转喻思维的痕迹。这反映了转喻是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转喻思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在于它蕴涵着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本文结合具体语料分析转喻在俄语政治语篇中的认知、语用及语篇功能,揭示转喻在社会政治现实概念化和构建语言世界图景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政治语篇 认知功能 概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政治语篇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姚艳玲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基于政治语言学的理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表征方式及识解操作,以日语的政治语篇为语料分析对象,探讨日语政治语篇的制造者所操纵的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具体分析三任日本首相表明日本政府对战争历史认识的语篇运用哪... 本文基于政治语言学的理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表征方式及识解操作,以日语的政治语篇为语料分析对象,探讨日语政治语篇的制造者所操纵的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具体分析三任日本首相表明日本政府对战争历史认识的语篇运用哪种认知识解模式来实现话语策略,解析其话语意图和意识形态。研究表明三任日本首相均运用概念隐喻操作来操纵话语受众的概念化认知。“安倍谈话”使用提喻、名物化、被动化等识解操作,通过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图,来回避由于直接表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逃避对战争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语篇 策略 识解操作 概念隐喻 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两党政治语篇的批评性隐喻分析——以奥巴马2014国情咨文和在野党对其回应语料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曾洁 杨丽萍 《外文研究》 2014年第3期32-38,105,共8页
国情咨文是执政党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和下一年工作的展望,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运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法,以奥巴马2014国情咨文及共和党人Mike Lee和Rand Paul对其回应的讲话为语料,对隐喻的选择、阐释,以及隐喻的语用效果产生机理进... 国情咨文是执政党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和下一年工作的展望,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运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法,以奥巴马2014国情咨文及共和党人Mike Lee和Rand Paul对其回应的讲话为语料,对隐喻的选择、阐释,以及隐喻的语用效果产生机理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执政党和在野党在隐喻选择方面体现出的不同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体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激活民众的认知机制和情感进而影响民众的行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批评性隐喻分析 政治语篇 隐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说服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曹春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7-72,共6页
政治语篇的主要语用功能是参与国家事务,进而影响社会和改造社会。论文阐释了中英文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现象,并以实例解析隐喻说服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劝说主要有四种诉诸形式,即人品诉诸、感情诉诸、理性诉诸以及情理相济诉诸。隐喻说... 政治语篇的主要语用功能是参与国家事务,进而影响社会和改造社会。论文阐释了中英文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现象,并以实例解析隐喻说服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劝说主要有四种诉诸形式,即人品诉诸、感情诉诸、理性诉诸以及情理相济诉诸。隐喻说服功能有效而得体的运用能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递抽象的政治观点和信息,进而实现政治语篇的语用功能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说服 政治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威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3-35,共3页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家族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并以其不同的语用功能,展现出不同的语用效果。在政治场合中,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含蓄、礼貌、灵活,从而达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家族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并以其不同的语用功能,展现出不同的语用效果。在政治场合中,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含蓄、礼貌、灵活,从而达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政治关系,维护外交礼仪,实现自我保护和特定的政治目的。论文对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和功能以及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法实现途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以此对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限制 政治语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分析——基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现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以经验为背景,调动自身心理因素参与认知的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政治话语是政治家用来表达其政治意图的重要工具。政治语言内涵丰富,如何实现最佳的话语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4年李克强政府...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以经验为背景,调动自身心理因素参与认知的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政治话语是政治家用来表达其政治意图的重要工具。政治语言内涵丰富,如何实现最佳的话语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4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告中涉及的概念隐喻表达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对汉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存在模式以及在文本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语篇 概念隐喻 认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论视角下政治语篇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8
作者 赵艾 贾立强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0X期264-265,共2页
模糊性也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模糊语言的运用使得政治语言更具有灵活性,从而达到政治家的特定政治目的。该文从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出发,对政治语篇中模糊语的功能进行尝试性分析,论述了语用模糊在政治语篇中... 模糊性也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模糊语言的运用使得政治语言更具有灵活性,从而达到政治家的特定政治目的。该文从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出发,对政治语篇中模糊语的功能进行尝试性分析,论述了语用模糊在政治语篇中的独特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政治语篇 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语篇中戏剧隐喻的英译研究——以《毛泽东选集》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卫民 张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戏剧隐喻是在政治语篇中最为常用的隐喻模式之一,其隐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不仅为政治语篇增添了语言艺术魅力,还有助于正确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以《毛泽东选集》中的戏剧隐喻为例...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戏剧隐喻是在政治语篇中最为常用的隐喻模式之一,其隐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不仅为政治语篇增添了语言艺术魅力,还有助于正确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以《毛泽东选集》中的戏剧隐喻为例,探讨戏剧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英译,通过保留、补全、转换或隐去源语隐喻意象等方式来传达隐喻意义。译者应从认知层面剖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在尽可能保留原作的形式下传递隐喻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戏剧隐喻 翻译 政治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语篇中文化隐喻的翻译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松博 闫鑫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27-132,共6页
文化隐喻是带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隐喻,政治话语中汉语文化隐喻的翻译时常出现,且其翻译效果直接影响着政治话语的传播效果,甚至关系到国家形象构建。本文通过外交部、中央文献编译局等官方所给出的政治讲话类的政治语篇的翻译中,有关... 文化隐喻是带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隐喻,政治话语中汉语文化隐喻的翻译时常出现,且其翻译效果直接影响着政治话语的传播效果,甚至关系到国家形象构建。本文通过外交部、中央文献编译局等官方所给出的政治讲话类的政治语篇的翻译中,有关汉语文化隐喻的典型英译案例进行翻译批评,并基于对“通识性文化隐喻”与“非通识性文化隐喻”的概念界定,总结出政治语篇中文化对外译介中文化隐喻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两大翻译传播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家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隐喻 政治语篇 英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观照下政治语篇的翻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方源 《教师》 2008年第18期20-22,共3页
本文拟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对政治语篇的翻译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指出翻译时所遵循的目的论中的相关子理论,同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笔者提出了适当的翻译评论和建议,最终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论文将理论阐发... 本文拟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对政治语篇的翻译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指出翻译时所遵循的目的论中的相关子理论,同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笔者提出了适当的翻译评论和建议,最终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论文将理论阐发与个案分析相携而行.试图达到译学模式理论整合的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政治语篇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转喻视角的日本地缘政治语篇衔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棕楠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9,共7页
语篇衔接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在政治语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转喻研究相对较少,但其价值日益凸显。尤其是概念转喻作为发话者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衔接和连贯作用。语篇转喻建构的语义场背后常隐匿... 语篇衔接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在政治语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转喻研究相对较少,但其价值日益凸显。尤其是概念转喻作为发话者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衔接和连贯作用。语篇转喻建构的语义场背后常隐匿着话语机构意欲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主要以日本智库18篇东北亚地缘政治报告为研究对象建立语料集,依托Al-Sharafi提出的语篇转喻模式衔接机制为理论基础,来阐释此类语篇衔接的实现、意义的建构,并探讨转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衔接特点、作用,为认知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相结合识解日语地缘政治类语篇话语的表层语言学特征和深层言外之意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喻 意义建构 地缘政治语篇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语篇分析类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13
作者 倪小芳 李莉华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本研究以30篇政治语篇分析类学术论文的摘要作为研究语料,借助IMRD模式来分析语篇的宏观体裁结构以及特有的微观语言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政治语篇分析类论文的摘要一般都由四个基本单元构成,即引言(I)、方法(M)、结果(R)、讨论(D);但也... 本研究以30篇政治语篇分析类学术论文的摘要作为研究语料,借助IMRD模式来分析语篇的宏观体裁结构以及特有的微观语言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政治语篇分析类论文的摘要一般都由四个基本单元构成,即引言(I)、方法(M)、结果(R)、讨论(D);但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偏差,主要在于对I-M-R-D线性序列的违背,或是某个基本单元的缺失等。此外,过去时态以及被动语态以较高频率出现在"方法"单元,使得研究呈现得更为客观。本研究分析了政治语篇分析类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及其语言特点,能为此类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语篇分析 摘要 体裁分析 IMRD模式 言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政治语篇英语翻译探析——以十九大报告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梦鸾 刘靖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8期22-24,共3页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经济再次迈上新台阶,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世界地位日渐稳固,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文献,其中,英译本尤为重要。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所提出的功能目的论为理论视角,结合十...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经济再次迈上新台阶,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世界地位日渐稳固,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文献,其中,英译本尤为重要。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所提出的功能目的论为理论视角,结合十九大报告英译本,探讨该理论在政治语篇英语翻译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对政治语篇的翻译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 政治语篇 英译 十九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政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综述
15
作者 刘莉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X期221-222,共2页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方式,主要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同时揭露出话语背后所隐藏的权利、意识形态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发现和揭露这些事实,而提出改进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方法。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在政治...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方式,主要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同时揭露出话语背后所隐藏的权利、意识形态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发现和揭露这些事实,而提出改进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方法。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在政治语篇分析中所用到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分析(CDA) 政治语篇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语篇中的劳动隐喻场景分析——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16
作者 仇涵 《现代语文》 2018年第7期86-91,共6页
Musolff(2004)的隐喻场景理论认为政治语篇中包含的隐喻场景可以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评价态度。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劳动隐喻的分析显示,其中包含的泛劳动、生产、建造等场景通过凸显不同的概念元素形成数条鲜明的故事线,呈现了... Musolff(2004)的隐喻场景理论认为政治语篇中包含的隐喻场景可以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评价态度。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劳动隐喻的分析显示,其中包含的泛劳动、生产、建造等场景通过凸显不同的概念元素形成数条鲜明的故事线,呈现了不同的结构特征和认知特征。此类隐喻场景反映了中国政治语篇中塑造的中国政府的劳动者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评价和态度性信息,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和执政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语篇 隐喻场景 劳动 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语境角度看政治语篇翻译——以《十九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17
作者 游智才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6期62-64,共3页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性的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中国政治语篇的翻译在对外宣传工作中的影响力也愈加凸显出来,对外宣传工作其中的中国政治语篇的翻译工作需要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和精确度,虽然该领域的翻译工作一直由相关部门负责,但是政...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性的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中国政治语篇的翻译在对外宣传工作中的影响力也愈加凸显出来,对外宣传工作其中的中国政治语篇的翻译工作需要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和精确度,虽然该领域的翻译工作一直由相关部门负责,但是政治语篇的翻译以及其理论研究相较于其他类别的翻如文学翻译等稍有滞后。同时,对其翻译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翻译策略,翻译标准,翻译技巧等方面,将理论与文本结合相讨论的研究较少。将具体理论和翻译实践工作相结合讨论分析有助于扩大政治语篇翻译的研究视野,也能够丰富政治语篇翻译领域的研究素材。功能文体学从20世纪引入中国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多种语类文本解释力的体现,该理论也应适用于政治语篇地分析研究。该文以《十九大报告》的英译本为例,以功能文体学中的文化语境角度,对《十九大报告》英译文和原文对比分析,揭示在基调、语场、语式的变化及翻译策略选择的合理性及其所遵循的翻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功能文体学 政治语篇翻译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的批评性分析——以《纽约时报》南海争端报道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康俊英 李风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0,共6页
语言从来不是中立的交流媒介,而是一种建构工具,用于构建权力阶层需要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新闻语言更是如此,其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值得分析。本研究以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借鉴以往研究对转述动词的... 语言从来不是中立的交流媒介,而是一种建构工具,用于构建权力阶层需要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新闻语言更是如此,其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值得分析。本研究以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借鉴以往研究对转述动词的分类,采用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方法,通过考察《纽约时报》南海仲裁相关报道中各类转述动词的频数、分布及索引情况,揭示美国权力阶层对南海领土争端的态度和立场。分析表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诽谤、孤立、打压中国的立场及对中国国防和外交政策的肆意歪曲,完全违背了其不持立场的政治承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其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述动词 意识形态 南海争端 政治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篇尾自问自答句的组织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9-25,共7页
自问自答句是讲话人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由讲话人自己提供答语的问句。根据讲话人提供答语的方式,这种问句可以分为提供显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显性答语句)和提供隐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隐性答语句)。隐性答语句在英语... 自问自答句是讲话人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由讲话人自己提供答语的问句。根据讲话人提供答语的方式,这种问句可以分为提供显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显性答语句)和提供隐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隐性答语句)。隐性答语句在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存在是自身特点与这类语篇的特点相互作用,进而相互适应的结果。它在语篇中位置比较灵活,甚至可以出现在这类语篇的篇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用法,篇尾自问自答句具有独特的语篇组织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可以从上文语篇推知时,它具有总结-延续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可以根据常识推知时,则具有总结-突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问自答句 政治演讲 组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治辩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昕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318-319,共2页
情态隐喻也和情态一样,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它反映了说话人对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体现了说话人话语的主观性。该研究基于2008年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语料库,以Halliday的情态系统为理论依据,研究政治辩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研究发现... 情态隐喻也和情态一样,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它反映了说话人对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体现了说话人话语的主观性。该研究基于2008年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语料库,以Halliday的情态系统为理论依据,研究政治辩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研究发现,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运用情态隐喻表示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体现了辨者的情态责任和讲究礼貌策略,能够与观众缩短距离,建立人际关系,最后赢得辩论和选举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情态隐喻 政治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