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莱政治诗评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利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45-248,共4页
雪莱的诗饱含时代气息,政治性强。在对话体的诗歌形式中,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政治暴君、昏君的强烈憎恨,同时对各个时代的政治野心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滋生暴君的封建文化土壤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诗人对自由... 雪莱的诗饱含时代气息,政治性强。在对话体的诗歌形式中,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政治暴君、昏君的强烈憎恨,同时对各个时代的政治野心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滋生暴君的封建文化土壤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诗人对自由、民主、平等、革命等抽象的政治术语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有力的宣传和乐观的预言。在创作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充分实现其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 政治诗 文学评论 歌形式 表现手法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商隐政治诗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慧霞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李商隐流传最广的诗,无疑是那些以"相见时难"为代表的诉说缠绵爱情的"无题"诗。因此,今天的有些读者误以为李商隐只是位爱情诗人,而对他的政治诗知之甚少。当然,这也与李商隐的政治诗大量用典、晦涩难懂有关。李商... 李商隐流传最广的诗,无疑是那些以"相见时难"为代表的诉说缠绵爱情的"无题"诗。因此,今天的有些读者误以为李商隐只是位爱情诗人,而对他的政治诗知之甚少。当然,这也与李商隐的政治诗大量用典、晦涩难懂有关。李商隐一生创作的政治诗有110首左右,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讽喻皇帝荒淫腐朽;二、憎恨宦官擅权专制;三、反对地方藩镇割据。梳理、评述李商隐的政治诗,对于了解其创作的整体风貌,对于理解其创作的独特而复杂的个性和气质,甚至对于更深层地贴近和破解其创作当中的爱情梦幻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政治诗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非 《人文杂志》 1982年第2期115-119,58,共6页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传诵的诗歌,是他所独创的《无题》和一部分抒情咏物之作。那婉曲细腻、缠绵悱恻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多情,那哀怨悽惋、低回深沉的情调透露出诗人的感伤,这是一个遭逢末世而又身世蹭蹬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借诗吐...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传诵的诗歌,是他所独创的《无题》和一部分抒情咏物之作。那婉曲细腻、缠绵悱恻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多情,那哀怨悽惋、低回深沉的情调透露出诗人的感伤,这是一个遭逢末世而又身世蹭蹬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借诗吐露自己的心曲。然而,多情和感伤并不是李商隐的全部性格,他也有着金刚怒目式的歌唱。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却是了解和研究李商隐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李商隐生于国势衰微、江河日下的晚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政治诗 李训 冯浩 藩镇 《有感二首》 李德裕 太和 居易 玄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舜钦政治诗浅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忠礼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4-78,共5页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社会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日益暴露。在他出生前四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便大举侵宋,结果...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社会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日益暴露。在他出生前四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便大举侵宋,结果达成“澶渊之盟”。到他正式从事政治活动时,矛盾更趋尖锐。宋王朝在抵抗外族入侵战斗中屡遭失败,国势日见衰竭,仁宗不得不于庆历三年(1043)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一批老臣推行“欲尽革众弊以纾民”的所谓“庆历新政”。面对这种政治形势,“少慷慨有大志”的苏舜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新政”。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就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一部分。他曾“数上书论朝廷大事”,并上疏范仲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舜钦 政治诗 宋王朝 范仲淹 治平 政治活动 统治者 宋真宗 言直而切 契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星》是一首政治诗吗?——关于意象诗的一封信
5
作者 石天河 《当代文坛》 1985年第5期38-41,共4页
你来信要我谈谈对北岛《慧星》一诗的看法。也许你以为我对意象诗作过很多研究,这其实是误会。我近几年和缪斯非常疏远,很少读诗,对不是发表在《诗刊》、《星星》上的诗,读得更少。对几位较有代表性的青年诗人的作品,虽然注意过,却也都... 你来信要我谈谈对北岛《慧星》一诗的看法。也许你以为我对意象诗作过很多研究,这其实是误会。我近几年和缪斯非常疏远,很少读诗,对不是发表在《诗刊》、《星星》上的诗,读得更少。对几位较有代表性的青年诗人的作品,虽然注意过,却也都欠缺具体的研究,只有一些印象。仅仅是因为我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偏好,对涉及论争的意象诗作品,才作为理论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了一些思考。《诺日朗》那首诗,也是在有人提出批评以后,一位青年朋友来信谈起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慧星 北岛 政治诗 意象派 四人帮 艺术手法 “左” 马克思主义 文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魏源政治诗的人民性——为纪念魏源二百周年诞辰而作
6
作者 许晖 言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4期52-57,共6页
一 当我们不啻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古今中外的一些诗家,诗篇上来,我们似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愤怒出诗人,悲痛产生最好的诗篇。在近代中国,缪斯选择了活跃在鸦片战争前后“默好深思还自守”的“积感之民”魏源,这决不是偶... 一 当我们不啻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古今中外的一些诗家,诗篇上来,我们似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愤怒出诗人,悲痛产生最好的诗篇。在近代中国,缪斯选择了活跃在鸦片战争前后“默好深思还自守”的“积感之民”魏源,这决不是偶然的。狄德罗曾说:“什么时代产生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人民性 政治诗 年诞辰 林则徐 为纪念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前后 《海国图志》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船山的政治诗和山水诗
7
作者 蒋维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9-60,共2页
张船山(1764—1814年)名问陶,学仲治,四川遂宁人。清乾隆时曾授翰林院检讨,嘉庆十五年选授山东荣州知府。后因病罢官,流寓吴门,于嘉庆十八年卒子客舍。他十五岁时就能写诗,随着阅历的加深,他的诗愈写愈好,与当时的名诗人李调元并峙西蜀... 张船山(1764—1814年)名问陶,学仲治,四川遂宁人。清乾隆时曾授翰林院检讨,嘉庆十五年选授山东荣州知府。后因病罢官,流寓吴门,于嘉庆十八年卒子客舍。他十五岁时就能写诗,随着阅历的加深,他的诗愈写愈好,与当时的名诗人李调元并峙西蜀,驰誉海内。袁枚在致洪亮吉书中说;“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船山)诗犹未见耳。”《遂宁县志》称他的诗“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从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时人推崇他,有“青莲再生”的美誉。他一生写的诗,总数当在四千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船山 山水 政治诗 洪亮吉 四川遂宁 翰林院 乾隆 李调元 县志 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杜甫的政治诗《北征》
8
作者 群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1期89-97,54,共10页
杜甫(公元712—770)是我国唐代具有重法轻儒倾向的政治诗人。《北征》是杜甫著名的长篇政治诗。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杜甫这篇重要作品,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杜甫诗中的主要政治倾向,批判地继承唐诗这份古代... 杜甫(公元712—770)是我国唐代具有重法轻儒倾向的政治诗人。《北征》是杜甫著名的长篇政治诗。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杜甫这篇重要作品,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杜甫诗中的主要政治倾向,批判地继承唐诗这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促进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政治诗 《北征》 唐肃宗 叛乱 军事路线 政治倾向 统治者 明哲 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政治讽喻诗英译七空间模式浅析——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
9
作者 董广才 王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34-41,共8页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汉语政治讽喻诗英译的得失,试图探究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七空间模式能否应用于政治讽喻诗及其他古典诗歌的翻译研究,并探讨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七空间模式 政治讽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硕鼠》是一首政治鼓动诗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怀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经·硕鼠》 政治鼓动 注释 田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海涅译诗及其他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晓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海涅 鲁迅 政治诗 抒情 译介 为政 年代 经历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王禹偁的诗歌内容
12
作者 卢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宋初诗人王禹偁,自幼家道贫寒,年少时经历五代离乱。入仕后,八年三黜,一贬再贬,最终卒于蛮荒之地。然而他"守正直"、"佩仁义",极度彰显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百折不屈的精神。他坚守君明臣贤、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他一... 宋初诗人王禹偁,自幼家道贫寒,年少时经历五代离乱。入仕后,八年三黜,一贬再贬,最终卒于蛮荒之地。然而他"守正直"、"佩仁义",极度彰显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百折不屈的精神。他坚守君明臣贤、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他一生情寄山水,心向自然,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羡慕僧人、道士避居山水的超然情怀,与他们也有诗歌往来。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平易清丽和沉郁峻拔兼具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政治诗 悯农 谪居 闲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前夕几首诗词创作缘由考析
13
作者 吴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3,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文革”前夕 ,毛泽东集中创作的数首诗词 ,从创作缘由去解读毛泽东彼时彼际的思想、情绪 ;从毛泽东诗词诗意化地表达情致、心态的角度 ,去欣赏其诗词大多作为“政治诗”的艺术特色。毛泽东在诗词方面一直较为注重浪漫主义... 本文试图通过“文革”前夕 ,毛泽东集中创作的数首诗词 ,从创作缘由去解读毛泽东彼时彼际的思想、情绪 ;从毛泽东诗词诗意化地表达情致、心态的角度 ,去欣赏其诗词大多作为“政治诗”的艺术特色。毛泽东在诗词方面一直较为注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个性高扬的“三李诗” ,而不太喜欢杜甫的诗作。但到了他的晚年 ,随着心境的转换 ,在诗的意趣上却又不自觉地趋向杜诗的赅博沉雄。这不能不看作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上的一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政治诗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师道苏诗师承论辨析
14
作者 杨碧海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5,共9页
陈师道对于苏轼诗歌“始学刘禹锡”“晩学太白”的看法,在宋代的苏诗评论中广为人知。《后山诗话》在流传过程中虽有散佚,但此论为陈师道所倡应无疑义。对此论断进行深入查考,可以看出,此论虽有不够精密之处,但却是有其事实基础的。这... 陈师道对于苏轼诗歌“始学刘禹锡”“晩学太白”的看法,在宋代的苏诗评论中广为人知。《后山诗话》在流传过程中虽有散佚,但此论为陈师道所倡应无疑义。对此论断进行深入查考,可以看出,此论虽有不够精密之处,但却是有其事实基础的。这种查考辨析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苏轼诗歌的发展演变,也可以为古代文学批评材料的使用提供一个具体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刘禹锡 怨刺 政治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冯玉祥的诗
15
作者 许宗元 《江淮论坛》 198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中国古今都有不少戎马诗人,但多属投笔从戎者,真正出身行伍的,却如凤毛麟角。冯玉祥将军属于后者,他自称“丘八诗人”。 冯玉祥只读过一年零五个月的私塾,旋因家贫辍学。十二岁从军糊口,尔后便当了五十五年的“丘八”,可以说是一个典型... 中国古今都有不少戎马诗人,但多属投笔从戎者,真正出身行伍的,却如凤毛麟角。冯玉祥将军属于后者,他自称“丘八诗人”。 冯玉祥只读过一年零五个月的私塾,旋因家贫辍学。十二岁从军糊口,尔后便当了五十五年的“丘八”,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行伍出身的军人了。而这位军人一生约写了一千四百首诗,其中不少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以其独特的风格,拥有众多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军人 私塾 将军 中国古典 宣传抗战 政治诗 同胞 自由体 士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射猎舞蹈春游活动
16
作者 徐素卿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1期64-69,共6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整部《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反映各诸侯国的风土风情,是含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整部《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反映各诸侯国的风土风情,是含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主要为贵族宴会和暴露时政的政治诗;《颂》为祭祀诗。《诗经》保存下来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 长期以来,《诗经》一直受到很高的评价,它的全部作品从不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雅》 《风》 《国风》 民间歌谣 地方色彩 上古社会 祭祀 百科全书 政治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明镜 变法的鼙鼓——论王安石的诗
17
作者 李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50-59,21+75,共12页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但是北宋时期伟大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他是负有盛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把诗歌创作当做它抨击时弊,推行变法的战斗武器。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劳动人民 贪官污吏 政治诗 歌创作 封建社会 北宋时期 兼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诗歌
18
作者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4期39-41,共3页
倭马亚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品的地域色彩鲜明,主题特征突出,创作风格迥异。一、诗歌地域特色的形成倭马亚时期,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发展,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 倭马亚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品的地域色彩鲜明,主题特征突出,创作风格迥异。一、诗歌地域特色的形成倭马亚时期,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发展,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不齐,帝国境内逐渐形成了地域色彩鲜明的三大文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马亚 爱情 阿拉伯 歌主题 政治诗 伊斯兰 哈瓦利吉派 蒙昧时期 讽刺 地域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知识流放”中吟唱──孙越生和他的“干校诗”
19
作者 李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孙越生 政治诗
全文增补中
黄凡作品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119,122,共10页
这是我对于所读到的部分黄凡作品的印象。长时期的隔绝造成的陌生感,以及研究者个人囿于视界而难于将对象时空定位,都足以造成诠释的障碍。因而这也只能是一些“印象”而已。政治小说李乔的《七十二年短篇小说选》编序,以“政治诗”、... 这是我对于所读到的部分黄凡作品的印象。长时期的隔绝造成的陌生感,以及研究者个人囿于视界而难于将对象时空定位,都足以造成诠释的障碍。因而这也只能是一些“印象”而已。政治小说李乔的《七十二年短篇小说选》编序,以“政治诗”、“政治小说”的正式登场,为台湾文坛1983年一年内的表现之一。王德威译1984年台湾自立晚报社初版的黄凡小说《反对者》时,说它“是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小说”。以此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者 政治小说 大时代 中国知识分子 作品 知识者 政治诗 白先勇 台湾问题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