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策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元修成 张澍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54-56,共3页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产生、延续和巩固,其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育。多元文化对大...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产生、延续和巩固,其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育。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确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原则,要推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深化与结构优化,要拓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渠道与途径,要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要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社会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 被引量:8
2
作者 蒙象飞 马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政治认同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它不仅是知识教育和认知教育,也是信仰教育。然而,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对知识教育、认知教育同信仰教育异质性的忽略、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依旧是较为突出的现象。这不仅导致用知识取代信仰、用知识衡... 政治认同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它不仅是知识教育和认知教育,也是信仰教育。然而,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对知识教育、认知教育同信仰教育异质性的忽略、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依旧是较为突出的现象。这不仅导致用知识取代信仰、用知识衡量信仰、用知识检测信仰等不良情形,也致使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缺乏理论基础,进而引发政治认知和价值认同等方面的困惑。摆脱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困境,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以政治社会化理论为视角,通过加强政治文化体验和政治活动参与等途径,实现大学生政治认同从被动遵从到主动接纳的转换,进而使政治认同真正上升到信仰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政治社会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现状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文洲 刘海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9-51,共3页
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北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现状,对河北省10所高校2011级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的主流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在动机缺失、不了解少数民族政策等。因... 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北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现状,对河北省10所高校2011级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的主流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在动机缺失、不了解少数民族政策等。因此提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少数民族预科生为本、以媒体技术为手段,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生 政治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范迎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6-58,共3页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政...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为此,要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采用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导向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9
5
作者 潘同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高校的政治认同教育主要从情感方面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培育需要通过信仰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并由理想建构、理论阐释、情境再现、... 高校的政治认同教育主要从情感方面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培育需要通过信仰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并由理想建构、理论阐释、情境再现、规范导入等要素构成。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施路径方面,要融通个体理想和集体理想,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理论产生的复杂情境,增强课程讲授的叙事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身份认同 信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娄君庭 段薇静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75,共3页
新时代加强和推进政治认同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维护党和国家执政体系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高校必须教育大... 新时代加强和推进政治认同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维护党和国家执政体系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高校必须教育大学生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认同,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可从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等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政治情感觉悟、政治信任程度、政治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时代内涵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探赜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晓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6-38,共3页
数字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有助于抢占大学生意识形态主动权先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增强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全局主动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此,高校应加强党委对数字时代政... 数字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有助于抢占大学生意识形态主动权先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增强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全局主动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此,高校应加强党委对数字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的领导,探索人机耦合的政治认同教育新模式,增设系统的素养教育抵制资本侵蚀以及增加大学生政治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数字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挑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认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潘同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124,共4页
从教育内容来看,我国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站起来"视域下的历史认同、"富起来"视域下的绩效认同、"强起来"视域下的治理认同。在新时代,治理认同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我国的治理绩效发生... 从教育内容来看,我国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站起来"视域下的历史认同、"富起来"视域下的绩效认同、"强起来"视域下的治理认同。在新时代,治理认同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我国的治理绩效发生质的飞跃、治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治理目标迈向更高层次、治理理念开始引领时代。当前,应该在多维视角下建构治理认同,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时代视角,丰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视角,增加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比较视角,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历史视角,拓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内容建构 治理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博士生思政教育改革问题的二元Logistic回归
9
作者 王顶明 潘晨晨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提升博士生思政教育认同是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指向性作用的重要一环。为多维、多视角探索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现状及提升路径,本研究基于25所省级管理部门和33所院校层面博士教育改革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博士生思想... 提升博士生思政教育认同是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指向性作用的重要一环。为多维、多视角探索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现状及提升路径,本研究基于25所省级管理部门和33所院校层面博士教育改革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突出问题及其核心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博士生思想政治认同及教育组织活动认同度不高,博士生思政学习缺乏、群体多元化及教学模式的单一则是影响思政教育认同的关键要素。因此,要注重博士生思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博士生实践动力;坚持思政教育统一与多元并存,加深学科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加强博士生思政教育团队建设,发挥朋辈与榜样教育的作用,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及其生成机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魏永强 郑大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8,21,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前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需要契合、利益关系和社会参照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前提、动力和社会尺度。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心理结构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的三重根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静云 林华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8-30,共3页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是人的主体精神增强背景下,提升和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应然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主要有动力性根源、工具性根源和目的性根源。动力性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最根本的依据与原因;工具性根...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是人的主体精神增强背景下,提升和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应然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主要有动力性根源、工具性根源和目的性根源。动力性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最根本的依据与原因;工具性根源以满足阶级统治、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依据与原因;目的性根源则从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依据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动力性根源 工具性根源 目的性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元修成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254,共3页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机制,包括动力、发生、运行、调节与反馈等环节。同时也是一定的外在机理,包括教化、约制、引导、奖惩等内容。外在机理与内在机理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和维系。我们要根据大学...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机制,包括动力、发生、运行、调节与反馈等环节。同时也是一定的外在机理,包括教化、约制、引导、奖惩等内容。外在机理与内在机理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和维系。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党执政的需要,依据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内外机理,加强对大学政治认同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养成。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明确目标、构建内容、探索途径、搭建载体、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 内在机理 外在机理 政治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路径研究
13
作者 禹盼 《福建茶叶》 2022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探析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有效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实践的创新是有必要的,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明确要求。明确激励和激励要求,是科学、合理、有... 探析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有效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实践的创新是有必要的,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明确要求。明确激励和激励要求,是科学、合理、有机协调地探索、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方式。高校要立足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尊重理论和茶文化,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理论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路径,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