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变中的渐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社会模式的演化
1
作者
刘智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模式是国家单向主导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这一模式在整体格局上没有根本的变化,但它已经在向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方向演化。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推动了这一演化进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政治社会模式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毛泽东民族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政治整合模式
2
作者
寇鸿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0-124,共5页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慎重、民主、渐进的族际政治整合方针;国家主义的团结、平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价值整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慎重、民主、渐进的族际政治整合方针;国家主义的团结、平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价值整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整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民族思想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族际
政治
整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流变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开志
周洪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9,共5页
散文是最能表现主体精神和最能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形态的文学文体。中国现代早期散文充分体现了这一审美特质。然而这一审美特质在1930年代之后逐渐消弥,其原因是社会政治学模式的"君临"作用。当代散文表面的繁荣无法掩饰散文...
散文是最能表现主体精神和最能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形态的文学文体。中国现代早期散文充分体现了这一审美特质。然而这一审美特质在1930年代之后逐渐消弥,其原因是社会政治学模式的"君临"作用。当代散文表面的繁荣无法掩饰散文应有的审美特质的遗弃和失落,只有开放的文化背景方能培育出绚烂美丽的散文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精神
审美特质
社会
政治
学
模式
现代早期散文
当代散文
诗化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发展过程略论——“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之十三
4
作者
王锺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五四"及其以后时期的新文艺运动呈现为这样一个发展轨迹:从以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在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与创作实践中,社会学模式被移植过来,并愈益政治化,最终形成社会政治学模式。这一模式在40年代初期已...
"五四"及其以后时期的新文艺运动呈现为这样一个发展轨迹:从以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在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与创作实践中,社会学模式被移植过来,并愈益政治化,最终形成社会政治学模式。这一模式在40年代初期已经完全确立。社会学模式向社会政治学模式的演化,因文体特征的不同,其演化的途径与表现的形式并不相同。在散文领域,这一演化体现为"言志"与"载道"优势地位的掉转;在新诗领域,以歌谣体的兴起为标志的大众化运动及其向着民族化方向的发展,是其具体的演化途径;在小说领域,观念与写实关系的变动,是这一过程的体现;而在戏剧领域,戏剧改革的路线为京剧革命的路线所取替,样板戏及其创作原则之向着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戏剧领域的覆盖,则是这一模式形成并膨胀的历程。政治需要,特别是政治权力对于文艺问题的驱动,乃是社会政治学模式运行的内在机制。"形散神不散"论、"小我化入大我"论、"更典型"论及"三突出"创作原则,是社会政治学模式下的创作论。在社会政治学模式下,文艺批评有一条规律,便是它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上纲分析有愈趋激烈的倾向;而强调本质论、热衷于主题分析、上升到原则高度给对方定罪,则是当时文艺批评的一些特点。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与戏剧类别都面临着摆脱社会政治学模式的任务,并由此而展开了新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文艺观
社会
学
模式
社会
政治
学
模式
创作论
批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变中的渐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社会模式的演化
1
作者
刘智峰
机构
北京行政学院政党学教研部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文摘
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模式是国家单向主导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这一模式在整体格局上没有根本的变化,但它已经在向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方向演化。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推动了这一演化进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政治社会模式
演化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tical and social model
change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毛泽东民族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政治整合模式
2
作者
寇鸿顺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许昌学院社科部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基金
国家民委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GM-05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慎重、民主、渐进的族际政治整合方针;国家主义的团结、平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价值整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整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关键词
毛泽东
民族思想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族际
政治
整合
模式
Keywords
Mao Zedong
national thought
Mode of inter-ethnic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流变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开志
周洪林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9,共5页
文摘
散文是最能表现主体精神和最能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形态的文学文体。中国现代早期散文充分体现了这一审美特质。然而这一审美特质在1930年代之后逐渐消弥,其原因是社会政治学模式的"君临"作用。当代散文表面的繁荣无法掩饰散文应有的审美特质的遗弃和失落,只有开放的文化背景方能培育出绚烂美丽的散文之花。
关键词
主体精神
审美特质
社会
政治
学
模式
现代早期散文
当代散文
诗化散文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发展过程略论——“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之十三
4
作者
王锺陵
机构
苏州大学东吴国学研究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文摘
"五四"及其以后时期的新文艺运动呈现为这样一个发展轨迹:从以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在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与创作实践中,社会学模式被移植过来,并愈益政治化,最终形成社会政治学模式。这一模式在40年代初期已经完全确立。社会学模式向社会政治学模式的演化,因文体特征的不同,其演化的途径与表现的形式并不相同。在散文领域,这一演化体现为"言志"与"载道"优势地位的掉转;在新诗领域,以歌谣体的兴起为标志的大众化运动及其向着民族化方向的发展,是其具体的演化途径;在小说领域,观念与写实关系的变动,是这一过程的体现;而在戏剧领域,戏剧改革的路线为京剧革命的路线所取替,样板戏及其创作原则之向着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戏剧领域的覆盖,则是这一模式形成并膨胀的历程。政治需要,特别是政治权力对于文艺问题的驱动,乃是社会政治学模式运行的内在机制。"形散神不散"论、"小我化入大我"论、"更典型"论及"三突出"创作原则,是社会政治学模式下的创作论。在社会政治学模式下,文艺批评有一条规律,便是它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上纲分析有愈趋激烈的倾向;而强调本质论、热衷于主题分析、上升到原则高度给对方定罪,则是当时文艺批评的一些特点。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与戏剧类别都面临着摆脱社会政治学模式的任务,并由此而展开了新的面貌。
关键词
进化论文艺观
社会
学
模式
社会
政治
学
模式
创作论
批评论
分类号
I10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变中的渐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社会模式的演化
刘智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毛泽东民族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政治整合模式
寇鸿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流变
王开志
周洪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发展过程略论——“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之十三
王锺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