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功能和制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基于政治社会学视域的理论阐释和理解进路 |
张强
张三南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大国竞争下国际身份优化与国际信任重建——基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
郭树勇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3
|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 |
李涛
邬志辉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4
|
交换关系的断裂与重塑——关于“民工荒”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
国虹
毛丹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家长参与教育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
胡金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4
|
|
6
|
典型:一个政治社会学的研究 |
冯仕政
|
《学海》
|
2003 |
127
|
|
7
|
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模式述评 |
徐炜
曾琼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2
|
|
8
|
政治社会学:主题、取向与学科 |
景跃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9
|
“国际政治的秘密”:对马克思国际政治观的政治社会学重读 |
郭树勇
|
《太平洋学报》
CSSCI
|
2007 |
9
|
|
10
|
政治社会学理论范式下的农村教育分析 |
陈坚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1
|
20世纪日本与德国崛起成败比较:一种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 |
郭树勇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7
|
|
12
|
政治社会学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 |
曾育荣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3
|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林权改革:本质、价值和困境 |
何得桂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4
|
中国政治社会学学科发展和研究的推进 |
岳天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
花勇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6
|
惩治黑恶势力组织犯罪运动的政治社会学解析 |
王玉杰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7
|
政治社会学:对象·界限·意义 |
李元书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8
|
出版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
胡洪彬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从泥土中长出的学术精品——简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
唐鸣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0
|
论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韩强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