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英汉政治演说语篇隐喻之异同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61-68,共8页
英汉政治演说中语篇隐喻类型相同,英汉语篇中元信息关系语篇隐喻的数量相同,分布比率接近。除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外的隐喻性主位、隐喻性述位、隐喻性新信息和隐喻性旧信息的数量相同或接近。英汉语篇中有很多衔接语篇隐喻,其中元...
英汉政治演说中语篇隐喻类型相同,英汉语篇中元信息关系语篇隐喻的数量相同,分布比率接近。除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外的隐喻性主位、隐喻性述位、隐喻性新信息和隐喻性旧信息的数量相同或接近。英汉语篇中有很多衔接语篇隐喻,其中元信息关系占据了最大比率,其次是内部连接和语篇照应。英汉语篇中隐喻性旧信息都要比隐喻性新信息的比率高得多。英汉政治演说中的语篇隐喻差异可归结为汉语语篇中语篇照应、内部连接、协商结构、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的数量要比英语语篇中的数量少得多,另英汉语篇隐喻的意思虽然相同或相近,但语言形式不同,主要体现在词序的差异、范畴词的差异、连词的差异和语言成分转化差异方面。英汉语篇隐喻的共性取决于人类认知方式的相似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则起因于东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对语言学理论的扩充,英汉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英汉互译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隐喻
英汉对比研究
政治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政治沟通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丽华
李静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政治
传播
政治
沟通
大众传播媒介
政治
系统
沟通理论
父母子女
政治
态度
政治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宏观视域中的全球化——全球化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评述
3
作者
黄光耀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关键词
全球化
研究评述
视域
宏观
出现频率
社会学家
通俗读物
学术著作
政治演说
多学科
吉登斯
安东尼
术语
使用
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
4
作者
蔡伟良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1期40-42,共2页
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以演说辞和宫廷书信为主,演说辞和宫廷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促成这一发展的主要有来自于政治、宗教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阿拉伯穆斯林,尤其是他们中的文人思维能力的日趋成熟,也不失为一大原因.演说辞倭...
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以演说辞和宫廷书信为主,演说辞和宫廷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促成这一发展的主要有来自于政治、宗教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阿拉伯穆斯林,尤其是他们中的文人思维能力的日趋成熟,也不失为一大原因.演说辞倭马亚时期的演说辞一般可分三类,即政治演说辞、拜谒演说辞和布道演说辞.倭马亚时期派别林立,各派在政治上各抒己见,为能使各自的观点被人了解、接受,达到扩大自己队伍的目的,均对舆论宣传倾注极大热情.各派别不仅有自己的诗人,更有自己的演说家,他们在各种场合或以诗歌,或以演说辞形式进行宣传和鼓动,与其他派别展开政治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演说
辞
倭马亚
阿拉伯
《古兰经》
哈里发
散文
演说
家
书信
伊斯兰
思维能力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英汉政治演说语篇隐喻之异同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娟
机构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61-68,共8页
文摘
英汉政治演说中语篇隐喻类型相同,英汉语篇中元信息关系语篇隐喻的数量相同,分布比率接近。除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外的隐喻性主位、隐喻性述位、隐喻性新信息和隐喻性旧信息的数量相同或接近。英汉语篇中有很多衔接语篇隐喻,其中元信息关系占据了最大比率,其次是内部连接和语篇照应。英汉语篇中隐喻性旧信息都要比隐喻性新信息的比率高得多。英汉政治演说中的语篇隐喻差异可归结为汉语语篇中语篇照应、内部连接、协商结构、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的数量要比英语语篇中的数量少得多,另英汉语篇隐喻的意思虽然相同或相近,但语言形式不同,主要体现在词序的差异、范畴词的差异、连词的差异和语言成分转化差异方面。英汉语篇隐喻的共性取决于人类认知方式的相似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则起因于东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对语言学理论的扩充,英汉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英汉互译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篇隐喻
英汉对比研究
政治演说
Keywords
textual metaphors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ses
political speeches
分类号
H01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政治沟通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丽华
李静霞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政治
传播
政治
沟通
大众传播媒介
政治
系统
沟通理论
父母子女
政治
态度
政治演说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宏观视域中的全球化——全球化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评述
3
作者
黄光耀
机构
江苏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3CGJ009)
关键词
全球化
研究评述
视域
宏观
出现频率
社会学家
通俗读物
学术著作
政治演说
多学科
吉登斯
安东尼
术语
使用
商业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G213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
4
作者
蔡伟良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1期40-42,共2页
文摘
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以演说辞和宫廷书信为主,演说辞和宫廷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促成这一发展的主要有来自于政治、宗教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阿拉伯穆斯林,尤其是他们中的文人思维能力的日趋成熟,也不失为一大原因.演说辞倭马亚时期的演说辞一般可分三类,即政治演说辞、拜谒演说辞和布道演说辞.倭马亚时期派别林立,各派在政治上各抒己见,为能使各自的观点被人了解、接受,达到扩大自己队伍的目的,均对舆论宣传倾注极大热情.各派别不仅有自己的诗人,更有自己的演说家,他们在各种场合或以诗歌,或以演说辞形式进行宣传和鼓动,与其他派别展开政治辩论.
关键词
政治演说
辞
倭马亚
阿拉伯
《古兰经》
哈里发
散文
演说
家
书信
伊斯兰
思维能力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英汉政治演说语篇隐喻之异同
杨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政治沟通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
刘丽华
李静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宏观视域中的全球化——全球化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评述
黄光耀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
蔡伟良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