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希腊城邦公民的政治参与与政治冲突
- 1
-
-
作者
晏绍祥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1,共17页
-
基金
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扶植项目“西方古典学”(2024JXZ008)。
-
文摘
古代希腊城邦频发的政治流亡现象,源自城邦作为公民国家的基本特性。虽然城邦在一定程度上是奴隶主镇压奴隶的机器,但作为统治群体的公民又因地位、利益的不同划分成相当不同的群体,内部存在严重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利益纠纷,反映在城邦政治层面,就是持续的内部冲突。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尽管城邦试图利用包括陶片放逐法在内的法治手段加以调节,但因公民内部矛盾难以调和,城邦又缺乏官僚体系和治安力量的有效应对,终城邦之世,古希腊人始终无法消除冲突及政治流亡现象。公民的政治参与既是希腊城邦活力和繁荣的基础,又使冲突和政治流亡成为城邦政治的常态。
-
关键词
希腊城邦
公民国家
政治流亡
-
Keywords
ancient Greece
city-stat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分类号
K125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马克思、恩格斯与伦敦世界博览会
- 2
-
-
作者
邵雍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1,共7页
-
文摘
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人类文明交流,引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新思考,产生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马克思、恩格斯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伦敦世博会的重要意义、所蕴藏的历史启示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引领功能。他们坚决反对维利希、金克尔等为代表的极端政治流亡者以革命为儿戏,鼓吹暗杀与暴动。伦敦世博会后,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从准备再次发动革命到为未来革命积蓄力量的策略转变。马克思认识到,当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可能发生。
-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伦敦世界博览会
政治流亡者
革命策略
-
Keywords
Marx
Engels
the London World Expo
political exiles
revolutionary tactics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