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薛允升政治法律思想评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华友根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清代 薛允升 政治法律思想 <<读例存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经》和李悝的政治法律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1980年第3期45-49,共5页
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编纂的《法经》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被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编纂法典的规范,李悝也被尊为封建法典的创始者。
关键词 政治法律思想 我国古代 封建法典 法制史 封建统治者 魏文侯 经济改革 劳动人民 尽地力 李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政治法律思想刍议
3
作者 袁敏殊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政治法律思想 统治者 “无为而治” 自然法 愚民政策 理想社会 小国寡民 人为法 大国与小国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陆贾的政治法律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元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政治法律思想 陆贾 思想 代表人物 思想演变 儒家经学 思想问题 思想体系 董仲舒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新儒家政治法律思想述评--兼论儒家思想向现代政治法律理论的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怡龙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0期68-84,共17页
中国的现代化使人们进一步要求中国的思想现代化。作为中国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自然而然就成为思想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大陆现代新儒家一支重要流派的潮汕新儒家在这场思想现代化运动中致力于将儒家思想向现代... 中国的现代化使人们进一步要求中国的思想现代化。作为中国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自然而然就成为思想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大陆现代新儒家一支重要流派的潮汕新儒家在这场思想现代化运动中致力于将儒家思想向现代政治法律理论的转换,初步形成了以"良心"为突破口、以"仁"为核心的新仁学人权宪政理论体系。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大力的肯定,他们的勇气值得我们真诚的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家 儒家思想 政治法律思想 人权 宪政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治法律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后实况辩——儒学的悲剧与天朝的没落
6
作者 李晓明 夏道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除作为阳奉阴违的招牌外,儒家思想的积极面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遭到了几乎彻底的背叛,根本发挥不了培育、团结、激励社会力量以自强及抵御外侮的作用。作为这种背叛的直接后果就是抵抗意志、决心的动摇及投降、... 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除作为阳奉阴违的招牌外,儒家思想的积极面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遭到了几乎彻底的背叛,根本发挥不了培育、团结、激励社会力量以自强及抵御外侮的作用。作为这种背叛的直接后果就是抵抗意志、决心的动摇及投降、卖国份子的大肆作祟,更是构成了从纯军事角度看未必注定失败的这场战争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故不应将鸦片战争的失败完全、直接归因于儒学,更不应就此彻底抹杀儒学中蕴涵的一定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法律思想 鸦片战争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名家的政治法律思想
7
作者 陈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名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的学派,近现代对之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名家思想中逻辑思想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用详尽的资料,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名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中国古代逻辑学家,指出名家思想中虽有... 名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的学派,近现代对之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名家思想中逻辑思想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用详尽的资料,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名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中国古代逻辑学家,指出名家思想中虽有重智与言的一面,但归根结蒂它是为政治伦理服务的;作者进而从名家的言论著述和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归结出了名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并总结出了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政治法律思想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李斯政治法律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鹤皋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5期74-80,共7页
(一) 李斯,楚国上蔡(今江南上蔡西南)人。他和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年轻时曾“为郡小吏”,于公元前247年入秦,先后在秦担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等官职。在秦始皇亲政的整个时期,李斯一直处于主要的辅佐... (一) 李斯,楚国上蔡(今江南上蔡西南)人。他和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年轻时曾“为郡小吏”,于公元前247年入秦,先后在秦担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等官职。在秦始皇亲政的整个时期,李斯一直处于主要的辅佐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 秦始皇 政治法律思想 中央集权制 法家思想 秦朝 客卿 中国历史 严刑峻法 封建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制集权和政治权术的鼓吹者——韩非——论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及其影响
9
作者 王超 《江海学刊》 1983年第1期75-79,96,共6页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先秦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此人虽已死去二千多年,但棺盖已朽而结论未定,对于他的千秋功罪,历来褒贬纷纭,莫衷一是。
关键词 政治法律思想 韩非 专制集权 权术 代表人物 先秦法家 公元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政治法律思想简论
10
作者 邵德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4-20,共7页
对于黑格尔的政治法律思想,黑格尔在世时和他做为德国古典哲学之星殒落以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直至近年,基本倾向仍是认为黑格尔在哲学上革命性是主导的,而在政治上保守性是主导的;因而对其哲学遗产,发掘之功未尽,对其政治法律... 对于黑格尔的政治法律思想,黑格尔在世时和他做为德国古典哲学之星殒落以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直至近年,基本倾向仍是认为黑格尔在哲学上革命性是主导的,而在政治上保守性是主导的;因而对其哲学遗产,发掘之功未尽,对其政治法律思想遗产,瞻顾有亏。因此,笔者认为,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论黑格尔政治法律思想,揭示其历史的特点,正确地估价其意义,仍属必要。本文粗陈管见,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政治法律思想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哲学原理 德国古典哲学 资本主义 国家观 思想遗产 政治思想 十八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邹容的政治法律思想
11
作者 杨堪 张梦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84-89,共6页
邹容(1885——1905年)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青年革命家,以著《革命军》一书和因“苏报案”入狱而知名于世。他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满怀热情,讴歌革命,不畏强暴,甘当... 邹容(1885——1905年)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青年革命家,以著《革命军》一书和因“苏报案”入狱而知名于世。他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满怀热情,讴歌革命,不畏强暴,甘当“革命军中马前卒”,投身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年刚二十,就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就是在这部《革命军》中,邹容热情地阐发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邹容 政治法律思想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天赋人权 清王朝 反清革命 自由平等观 旧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家法律政治思想与新农村法制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金科 刘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中国古代法家法律政治思想是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要渊源,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法律政治思想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汲取现代西方法律政治理论的精华,结合农村实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国新农村法制... 中国古代法家法律政治思想是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要渊源,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法律政治思想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汲取现代西方法律政治理论的精华,结合农村实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国新农村法制文化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法律政治思想 新农村法制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探析
13
作者 黄俊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9-130,共2页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提高其时效性的四个途径,即科学定位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根据受教育的主体选择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考核途径以及提升教学艺术以增强课堂感染力。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基础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子产宽猛相济的法律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若萍 《现代法学》 1988年第1期76-78,共3页
原文:(《左传·子产论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①:“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 原文:(《左传·子产论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①:“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法律思想 子产 为政 左传 治国安邦 法制建设 郑国 刑罚 孔子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向的政治法律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1-94,共4页
说到刘向,古今著述多盛赞他为我国古代图书发展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却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少有论及。其实,刘向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两汉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东汉以来儒学向着谶纬神学化方向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拟就刘向政... 说到刘向,古今著述多盛赞他为我国古代图书发展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却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少有论及。其实,刘向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两汉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东汉以来儒学向着谶纬神学化方向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拟就刘向政治法律思想的某些断面,作一初步探索。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的四世孙。刘向生活于西汉中晚期,历经宣、元、成三帝之世,曾任谏议大夫、给事中、郎中、光禄大夫等职。刘向有着深厚的家学、师学渊源,曾专攻《易》经和《谷梁》数十年,又从其父治《老子》,精通今文和阴阳五行学说。刘向一生著述丰富,代表性的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烈女传》、《说苑》、《说老子》、《新序》、《五经通义》等。在这些著作中,刘向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神道设教”的政治观和德刑“三品”的法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政治法律思想 法律 神道设教 阴阳五行学说 政治 神学化 法律思想 初步探索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慎到的法律思想
16
作者 王威宣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62-65,共4页
论慎到的法律思想王威宣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是我国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由此可见,他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 论慎到的法律思想王威宣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是我国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由此可见,他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成为稷下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史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到 政治法律思想 《艺文类聚》 国家政权 法律的规范性 定分止争 中央集权 法学理论 民本主义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法律设施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17
作者 张长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62-69,共8页
关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按照传统的看法是包括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设施”,或叫“和一定理论观点相适应的组织和结构”(《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01页),这种组织和结构在阶级社会就是指政府、军队、法院... 关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按照传统的看法是包括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设施”,或叫“和一定理论观点相适应的组织和结构”(《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01页),这种组织和结构在阶级社会就是指政府、军队、法院等一整套国家机器;另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同上),即社会意识。为了方便,我们把前者叫具体上层建筑,把后者叫观念上层建筑。具体上层建筑应该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经济基础 理论观点 政治法律思想 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 发展变化 物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大诰与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一凡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2期15-21,共7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主张以重典治天下者,历代不乏其人。然而,在他们之中,把重典政策高度理论化、法律化的最突出的人物,却要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间,一直把“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作为治国宗旨。洪武时所定大明律...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主张以重典治天下者,历代不乏其人。然而,在他们之中,把重典政策高度理论化、法律化的最突出的人物,却要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间,一直把“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作为治国宗旨。洪武时所定大明律“宽厚不如宋”;对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量刑也较唐律为重。他建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关,监视和镇压全国官吏以至人民,设置了廷杖之刑,大诛勋臣宿将。在重典治吏方面,朱元璋比起“以刑杀为威”而称著的秦始皇来,实是凶猛得多。特别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御制大诰》(以下简称《大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重典治吏 明太祖 州县官吏 贪官污吏 重典治国 法律 政治法律思想 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白居易的犯罪论思想及其治世主张
19
作者 范希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1-94,共4页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其父白季庚曾任彭城(今江苏徐州)令。早年家境贫寒,他29岁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随后历任唐地方县尉、州刺史等职。其间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其父白季庚曾任彭城(今江苏徐州)令。早年家境贫寒,他29岁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随后历任唐地方县尉、州刺史等职。其间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后,迁升为刑部侍郎;经牛李党争,会昌初,担任过刑部尚书。 白居易生活的70多年间,标志着李唐王朝盛衰转折的“安史之乱”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依然摧残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藩镇割据战争此起彼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治世主张 犯罪论 中唐社会 肉刑 刑罚 土地兼并 政治法律思想 租庸调 白季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自由平等观与五权宪法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守煌 杜要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88,共8页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生存,掀起了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杰出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以其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理想、渊博的学识和坚韧的毅力,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生存,掀起了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杰出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以其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理想、渊博的学识和坚韧的毅力,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建立了丰功伟绩。作为一位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吸取中西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一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法律体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邓小平同志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今天,我们研究和总结孙中山的政治法律思想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上的需要,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自由平等观 五权宪法思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 政治法律思想 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 革命斗争 民主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