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政治民族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0-43,共4页
政治民族学作为政治科学与民族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科学资料的积累,以及分别来自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有关人类政治行为与有关各民族政治生活、政治制度和政... 政治民族学作为政治科学与民族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科学资料的积累,以及分别来自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有关人类政治行为与有关各民族政治生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课题研究不断开拓,促使必须有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来整合各个方面对民族政治的研究;同时,也因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改革,为政治民族学的研究赋予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对政治民族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的学科理论与方法问题,就有必要加以队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族 民族政治 民族共同体 民族关系 民族 民族 政治科学 政治 政治文化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萌芽发微 被引量:4
2
作者 彭传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文跳出"冲击一回应"模式、"传统一近代"模式、帝国主义模式这三种西方中心主义诠释模式的影响,论证了王船山民族观已实现由传统的文化民族观向近代政治民族观转化,说明了船山的民族观具有政治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 本文跳出"冲击一回应"模式、"传统一近代"模式、帝国主义模式这三种西方中心主义诠释模式的影响,论证了王船山民族观已实现由传统的文化民族观向近代政治民族观转化,说明了船山的民族观具有政治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并强调这种政治民族主义思想萌芽体现在"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民族自决论、"彼无我侵,我无彼虞"的民族关系论、"天下交相灌输"的民族发展论三个方面,从而揭示了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意义以及与同时期欧洲近代思想的同质性,以思想历史的真实性证实中国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自我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政治民族主义 近代性因素 “启蒙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1,共6页
反思我国的民族理论,是现实提出的任务。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我国认识和研究民族所使用的概念工具、选择的立场,以及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等,都需要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调适。同时,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也是反思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过程中... 反思我国的民族理论,是现实提出的任务。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我国认识和研究民族所使用的概念工具、选择的立场,以及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等,都需要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调适。同时,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也是反思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民族理论的发展,是政治学者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族 文化民族 民族政策 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永久 王转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民族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民族政治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结构渐趋区分化、政治文化渐趋世俗化、政治参与渐趋扩大化以及政治能力渐趋增强的过程。民族政治发展描述的是民族政治系统变革和调整的这种过程与状态。各民族在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 民族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民族政治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结构渐趋区分化、政治文化渐趋世俗化、政治参与渐趋扩大化以及政治能力渐趋增强的过程。民族政治发展描述的是民族政治系统变革和调整的这种过程与状态。各民族在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问题上,应该结合本民族具体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以及政治、经济环境,选择适合本民族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政治发展目标及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民族政治发展 目标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发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以民族国家及其构建为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春江 于春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以不同类型民族国家及其构建方式为依据,可以把当今世界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归结为三种,即原生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衍生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和后发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伴随着沙皇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三大帝国的解体... 以不同类型民族国家及其构建方式为依据,可以把当今世界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归结为三种,即原生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衍生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和后发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伴随着沙皇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三大帝国的解体,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出现了民族国家全球扩展的第三次浪潮,在此进程之中的民族国家构建及其民族政治发展,是后发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对于民族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概括和总结,是推进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理论化、系统化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发展 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后发形态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传斌 马文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52-160,共9页
民族政治学是国内出现较晚的民族学分支学科,是中国特色民族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文章从民族学出发界定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分四个阶段回顾了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与之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设更具整合性的民族... 民族政治学是国内出现较晚的民族学分支学科,是中国特色民族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文章从民族学出发界定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分四个阶段回顾了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与之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设更具整合性的民族政治学学科架构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 中国 回顾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政治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春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85,共6页
作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组成概念,民族主要指称与民族国家紧密相关的近现代民族,是通过诉诸政治的方式来协调族内及族际利益关系的政治性表述单位;民族政治是指以民族为主体而展开的一切政治形态,以及政治生活的民族属性;而政治发展,从... 作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组成概念,民族主要指称与民族国家紧密相关的近现代民族,是通过诉诸政治的方式来协调族内及族际利益关系的政治性表述单位;民族政治是指以民族为主体而展开的一切政治形态,以及政治生活的民族属性;而政治发展,从动态过程看,是政治体系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而进行的调整,从发展目标看,是政治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由此,可以把民族政治发展定义为,民族政治由低级到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民族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作为政治发展主体的民族共同体提供持久而深切的政治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政治 政治发展 民族政治发展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政治、民族政治与国家整合——泰国南部动乱问题的解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叶麒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2,共6页
作为现代国家形态,民族国家的建构意味着国家权力对地方性族群社会的现代性整合。而以族群"政治化"为特征的族群政治和以族群"去政治化"、"文化化"为特征的民族政治则是这种国家整合的两种方式。其中,较... 作为现代国家形态,民族国家的建构意味着国家权力对地方性族群社会的现代性整合。而以族群"政治化"为特征的族群政治和以族群"去政治化"、"文化化"为特征的民族政治则是这种国家整合的两种方式。其中,较之于民族政治,族群政治往往不仅未能达到多族群国家的预期整合效果,反而制造国家的动荡、分裂,从而出现了"国家整合"悖论。正是在族群政治方式的国家整合下,泰国南部的马来族呈现出"族群政治化"倾向,频频发生动乱。因此,采取民族政治方式的国家整合,成为了泰国南部动乱问题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民族国家 族群政治 民族政治 国家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春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7,共7页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由其定义、内容和实质3个方面来构成。就其定义而言,民族政治发展是民族政治由低级到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作为政治...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由其定义、内容和实质3个方面来构成。就其定义而言,民族政治发展是民族政治由低级到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作为政治发展主体的民族共同体提供一种持久而深沉的政治关怀;就其内容而言,可以从"作为过程的民族政治发展"和"作为目标的民族政治发展"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基于"作为载体发展的民族政治发展"和"作为主体发展的民族政治发展"的不同视角,民族政治发展则表现出了复合型的双重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发展 基本内涵 定义 内容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整合视角下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青觉 王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5-181,共7页
从政治整合视角梳理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阐述其与主流政治文化关系的两次重要变迁:由王朝国家时期的多元化一到民国时期的民族分离倾向,再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空前统一的转变。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 从政治整合视角梳理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阐述其与主流政治文化关系的两次重要变迁:由王朝国家时期的多元化一到民国时期的民族分离倾向,再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空前统一的转变。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是一种和合相生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自然生成物,而是在国家不断进行政治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现阶段,受社会转型、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间出现了一定的张力。这需要党和国家借鉴历史上政治整合的经验,加强现阶段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建设,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 主流政治文化 政治整合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流云 李乐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参与的滞后性和民族传统政治文化...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参与的滞后性和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殊性等。基于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加强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 影响因素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克兰危机的民族政治解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军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4期27-38,155-156,共12页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q...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政治”涵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民族政治是指在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民族群体及其成员围绕一定的公共权力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在内容上包括民族政治体系和民族政治形态这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民族政治具有层次性、工具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其对民族社会发... 民族政治是指在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民族群体及其成员围绕一定的公共权力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在内容上包括民族政治体系和民族政治形态这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民族政治具有层次性、工具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其对民族社会发挥政治动员、政治整合、社会调控等功能,由此也决定了它在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 含义 特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东/西之间“发明儿童”——论民族政治与鲁迅的儿童观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46,共8页
谈到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形成,鲁迅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许多研究者对鲁迅的儿童观进行研究,他们大多注意到鲁迅对“儿童的发现”,从“立人”的角度对儿童的关注,将鲁迅置于反对功利主义儿童观的源头。这些研究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我... 谈到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形成,鲁迅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许多研究者对鲁迅的儿童观进行研究,他们大多注意到鲁迅对“儿童的发现”,从“立人”的角度对儿童的关注,将鲁迅置于反对功利主义儿童观的源头。这些研究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它们的局限性。顺应反思启蒙中心论的思潮,有关儿童的研究开始反思“发现儿童”的历史性,指出“儿童”的“发现”对应着特定政治革命、阶级、性别观念的变迁,与工业经济的成长、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儿童观 鲁迅 民族政治 发明 功利主义 政治革命 “发现” 性别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阿雷格人和马里政府冲突型民族政治关系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志斌 高文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74,共10页
图阿雷格人和马里政府民族政治关系呈现出冲突型的特点,即以暴力叛乱为主的民族与国家关系,相互竞争型的族际关系和图阿雷格人分裂型的民族主义叙事。马里民族国家构建与图阿雷格族体发展的矛盾是影响二者冲突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部落... 图阿雷格人和马里政府民族政治关系呈现出冲突型的特点,即以暴力叛乱为主的民族与国家关系,相互竞争型的族际关系和图阿雷格人分裂型的民族主义叙事。马里民族国家构建与图阿雷格族体发展的矛盾是影响二者冲突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部落认同、等级制度、种族主义与边缘化是二者冲突型关系的重要因素。这种关系类型改变了图阿雷格部落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北部地区社会权力碎片化与利益分散,并且威胁着国家政治和地域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 图阿雷格人 民族冲突 民族政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论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22,共7页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论周平我国各民族在法律上的即形式上的平等已经实现之后,民族问题表现为各民族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任务,就是要消除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加速少数民族的发...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论周平我国各民族在法律上的即形式上的平等已经实现之后,民族问题表现为各民族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任务,就是要消除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但是,在论及我国少数民族问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政治发展 政治体系 民族政治 民族问题 社会转型 特殊性 少数民族地区 政治过程 政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征及其研究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政治关系在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顺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当民族作为政治主体与其他政治主体如政党、国家、政府发生的关系,便构成了民族政治关系。而作为人群共同体的民族,也处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之中。民族共同体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结成的民族政治关系、民族经济关系都是重要的民族关系。... 当民族作为政治主体与其他政治主体如政党、国家、政府发生的关系,便构成了民族政治关系。而作为人群共同体的民族,也处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之中。民族共同体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结成的民族政治关系、民族经济关系都是重要的民族关系。纯粹的民族经济关系、民族文化关系是没有的,纯粹的民族政治关系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政治关系与民族经济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关系 民族经济关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政治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顺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4,共3页
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政治关系是我国各民族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我国民族政治关系的因素,如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少数民族的民族利益意识的觉醒、民族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民... 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政治关系是我国各民族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我国民族政治关系的因素,如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少数民族的民族利益意识的觉醒、民族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不力,等等。要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政治关系、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就应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作用,同时应促进民族平等政治权力的实现,促进民族利益的协调和民族政策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关系 民族利益 民族政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战争小说看中华民族政治伦理观的演进(上)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6,共9页
在东西方各民族中 ,中华民族是最早把战争纳入政治伦理道德视野中的民族。中国古代战争小说深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影响 ,作品中充满了“仁道”与“霸道”、“忠君”与“信义”等矛盾关系问题的艺术演绎。近代中国西风东... 在东西方各民族中 ,中华民族是最早把战争纳入政治伦理道德视野中的民族。中国古代战争小说深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影响 ,作品中充满了“仁道”与“霸道”、“忠君”与“信义”等矛盾关系问题的艺术演绎。近代中国西风东渐 ,儒教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 ,出现了像《洪秀全演义》这样杂采天主教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战争小说。五四以后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给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带来新的政治境界的同时 ,也使几乎所有的战争小说都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战争小说创作才逐渐由单一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层面向“人学”的深层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战争小说 中华 民族政治 伦理观 道德学说 政治伦理 艺术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