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态和非常态政治下的政治目的与政治手段 |
张毅
霍伟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
|
精神寄托、政治手段与性替代品——古代女演员的多向透视 |
陈建华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3
|
对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层面分析 |
李铁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0 |
|
4
|
也谈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 |
郑秀梅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5
|
“汉字法律”功用透视——兼论“汉字法律”的性质 |
蔡薇
易花萍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闭关自守的“桃源”模式 |
沈端民
|
《江汉论坛》
|
1987 |
1
|
|
7
|
了不起的“工匠精神” |
庄西真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8
|
孟子“迹熄《诗》亡”说学术价值重诂 |
刘怀荣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6 |
3
|
|
9
|
清初在北京地区的圈地 |
雷大受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2
|
|
10
|
明朝与八百媳妇国关系析论 |
朱亚非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1
|
明代云南的谪流之人 |
古永继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2
|
今日中国之创造性 |
巴姆
陈晓琳
陈红星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0 |
|
13
|
苏联舆论对侵阿战争的反思 |
徐锦栋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4
|
巴解组织各派对阿拉法特的态度 |
庆
|
《国际展望》
|
1983 |
0 |
|
15
|
物价问题与货币政策 |
李德宣
|
《财贸研究》
|
1988 |
0 |
|
16
|
关键是认识并领导上去 |
张凤
|
《成人教育》
|
1987 |
0 |
|
17
|
社会主义领导者该不该有权力欲? |
邢志第
|
《领导科学》
|
1988 |
0 |
|
18
|
批判孔子培养接班人的反动标准 |
陈征
王大同
王维燊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