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爱军 贾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6,共10页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算法逐步介入文化生产要素,开始以算法文化的形式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在算法运行中权力主导者通过利用人类生活中普遍应用、依赖颇深的算法技术来完成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内...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算法逐步介入文化生产要素,开始以算法文化的形式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在算法运行中权力主导者通过利用人类生活中普遍应用、依赖颇深的算法技术来完成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的转换,并试图穿过虚拟网络空间,影响现实社会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逻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的关键时刻,关注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提高政治安全防范意识,警惕政治规训与文化入侵,不仅关乎国家未来网络政治安全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更是实现现阶段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建构所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文化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因素、心理机制及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取芝 孙其昂 +1 位作者 施春华 陈友庆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73-2081,共9页
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本质上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关于社会的合理秩序及其达成方式的态度和信念系统。在有关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概念、结构、个体政治意识形态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政治行为... 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本质上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关于社会的合理秩序及其达成方式的态度和信念系统。在有关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概念、结构、个体政治意识形态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政治行为、心理健康的影响。未来应拓展东方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环境下的研究,探索教育、价值观、媒体接触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意识形态动机的调节因素及认知机制;政治意识形态与政治参与、政治管理等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心理健康 政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间性到“人民性”:戏曲改编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炼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7,共8页
关键词 文学内容 传统戏曲 阐释 封建伦理道德 改编 剧本 政治意识形态 评论 戏曲改革 舞台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大众传媒的审美透视─—由政治意识形态到消费意识形态转型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岳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消费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 90年代 负面效应 电视传媒 权力话语 文化批判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政治意识形态——抗战以后文学中的民间形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光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4,共9页
关键词 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立场 胡风 陈思和 通俗文学 精英意识 政治意识形态 抗战 国统区 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学本体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二十世纪中国典型理论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傅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7,共7页
关键词 典型理论 政治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文学本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二十世纪 典型人物 马列文论 传统文化 人物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道德信仰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管爱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道德信仰是个体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是人们超越狭隘自我利益、形成社会凝聚力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信仰的失落标志着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个体灵魂的空虚、生活的杂乱和社会生活深层次的无序状态。从本质上看,良序社会的... 道德信仰是个体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是人们超越狭隘自我利益、形成社会凝聚力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信仰的失落标志着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个体灵魂的空虚、生活的杂乱和社会生活深层次的无序状态。从本质上看,良序社会的道德信仰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是在基本价值取向上应当具有内在一致性,也就是说,在核心价值层面二者之间具有相当大的趋同性。问题是,当社会转型使原有价值体系崩坍、道德信仰失落时,依靠政治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能否重塑道德信仰,并以此弥合二者之间的巨大裂隙,这是现时代我们面临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仰 政治意识形态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仰维系到价值导向——谈政治意识形态现代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锡军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85,共3页
信仰排斥计算与权衡,价值理性才是意识形态动员得以产生巨大动力的根源。依靠信仰维系是传统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共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改革和新风尚,正是政治意识形态现代化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 信仰维系 价值导向 政治意识形态 现代化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理精义》与清初的政治意识形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达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108,共8页
清初的政治意识形态,在世俗一面是由康熙《圣谕十六条》及其后雍正所衍的《圣谕广训》为代表,在形而上一面则是康熙和李光地所定的《御纂性理精义》。《性理精义》一书,是康熙授意李光地等理学大臣删整明代理学名著《性理大全》而成,其... 清初的政治意识形态,在世俗一面是由康熙《圣谕十六条》及其后雍正所衍的《圣谕广训》为代表,在形而上一面则是康熙和李光地所定的《御纂性理精义》。《性理精义》一书,是康熙授意李光地等理学大臣删整明代理学名著《性理大全》而成,其目的在于通过尊崇朱熹之学而将治统兼合道统。《性理精义》一书体现的,正是康熙帝王术的具体一面。李光地学行不一,杂糅诸学以迎合帝王。君臣共同完成了清初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理精义》 清初理学 康熙 李光地 政治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的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刘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8,共7页
恩格斯的政治意识形态经历过革命自由主义、哲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恩格斯晚年根据论战和革命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特别是突出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问题,即意识形态与经济... 恩格斯的政治意识形态经历过革命自由主义、哲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恩格斯晚年根据论战和革命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特别是突出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问题,即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等具体实际问题。恩格斯晚年对政治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对中国当代建构意识形态理论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政治意识形态 批判 启示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泛政治意识形态”——“五四”精神反省和现代文化建构刍议
11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1-20,共10页
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启示之一在于对“泛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本文提出并论析了“泛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典型表现。指出,“五四”反传统精神的启蒙要义就在于抨击“泛政治意识形态”,拆解政教... 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启示之一在于对“泛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本文提出并论析了“泛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典型表现。指出,“五四”反传统精神的启蒙要义就在于抨击“泛政治意识形态”,拆解政教合一的一体化文化模式,克服趋赴政治功利的一元论文化价值观念。文章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价值观对现代文化建构的阻滞、冲击以至破坏后,指出:如若不坚持思想自由、文化学术独立的原则,不树立知识分子自身的独立品格与价值观念,则将大大有碍于当代中国新文化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新文化运动 文化建构 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模式 五四 中国现代文化 政教合一 政治一体化 传统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库塞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伟 郑忆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6期45-50,共6页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马尔库塞哲学是马尔库塞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其政治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从政治哲学的高度论证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语言、艺术以及哲学都已经全面的异化,进而形成了一个没有否定向度的社会,这对当前我国建...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马尔库塞哲学是马尔库塞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其政治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从政治哲学的高度论证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语言、艺术以及哲学都已经全面的异化,进而形成了一个没有否定向度的社会,这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中国政治哲学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政治哲学 政治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转型:从政治意识形态到科技意识形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英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型,科学技术成为了意识形态。科技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在理性基础、特点、运行机制、功能等方面不同。科技意识形态的产生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要求历史唯物... 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型,科学技术成为了意识形态。科技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在理性基础、特点、运行机制、功能等方面不同。科技意识形态的产生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做出回应。面对冲击和挑战,必须实现对马克思文本从知识论向生存论的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科技意识形态 知识论 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力、特性及其规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爱军 秦小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192,共7页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包括由公共权力塑造的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网民取舍与构建的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后真相"时代,政治情感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政治信念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动力,政治道德与...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包括由公共权力塑造的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网民取舍与构建的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后真相"时代,政治情感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政治信念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动力,政治道德与政治正确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底线根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多元性、去中心性、虚拟性、非理性、平面性、互动性、碎片性、变异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及其特性,才能对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治理。新时代落实宪法和法律权利,完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构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立体复合干预机制等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治理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 政治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论政治之局限与后意识形态政治走向--奥克肖特政治“理想类型”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铭 宋雅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移动与调整,来使社会适应来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由于近现代以来人类理性的盲目膨胀,各国应对时代挑战的政治类型在本质上都严重偏向于信念论政治。信念论政治在显现自身合理性的同时,也把人类拖到了极其危险的意识形态政治之中。而解决之道就在于,以向怀疑论政治的适度回归来打通走向后意识形态政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肖特 信念论政治 怀疑论政治 政治理想类型 意识形态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星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4,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的不同层面上产生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在国家层面上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导向、在社会层面上营造意识形态建设的道德基础、在个人层面上提供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的不同层面上产生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在国家层面上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导向、在社会层面上营造意识形态建设的道德基础、在个人层面上提供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价值具有依赖性、间接性、多维性等基本特点。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价值应该从普遍性、特殊性和具体性三个方面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价值 具体表现 基本特点 开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职能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1-56,共6页
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思想和文化手段塑造与影响人民的价值观念,以便他们认可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从而自愿地服从国家的控制和管理。这种职能以意识形态的合法化为基础。对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合法化职能的高度重视... 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思想和文化手段塑造与影响人民的价值观念,以便他们认可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从而自愿地服从国家的控制和管理。这种职能以意识形态的合法化为基础。对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合法化职能的高度重视是20世纪西方国家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文化意识形态 合法性 阿尔都塞 合法化 葛兰西 统治阶级 政治体系 市民社会 政治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意识形态的塑造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金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6,共7页
构建与法治中国相适应的法治意识形态,需要反思以往政治意识形态所存在的问题。以权力为核心的政治意识形态难以满足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这就需要用法治话语代替政治话语系统。法治意识形态的形成需要摆脱庸俗辩证思维,还需要改变现行... 构建与法治中国相适应的法治意识形态,需要反思以往政治意识形态所存在的问题。以权力为核心的政治意识形态难以满足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这就需要用法治话语代替政治话语系统。法治意识形态的形成需要摆脱庸俗辩证思维,还需要改变现行的改革观,即从改革法治观向法治改革观转变。法治改革观结合了形式与实质的现代法治观,强调法治对改革的引领作用,主张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辩证思维 法治思维 法治改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多重挑战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75,共2页
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应对去政治化带来的意识形态虚无论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基于对“文茧”的批判和反省。对“文革”中政治意识形态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反思,使得中国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成为... 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应对去政治化带来的意识形态虚无论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基于对“文茧”的批判和反省。对“文革”中政治意识形态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反思,使得中国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成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国际而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政治意识形态 经济建设 政治 改革开放 “文革” 阶级斗争 中心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历史话语的意识形态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先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62,共8页
什么是历史?是马王堆汉墓出上的残破的简片?是秦俑坑那些面目肃正的将士,抑或是年代更为久远难以破解的金文、甲骨文拓片?作为历史的遗迹.这些不争的事实的确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但是,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仅仅是为了证明某个历... 什么是历史?是马王堆汉墓出上的残破的简片?是秦俑坑那些面目肃正的将士,抑或是年代更为久远难以破解的金文、甲骨文拓片?作为历史的遗迹.这些不争的事实的确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但是,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仅仅是为了证明某个历史物事存在或不存在?人们历久不息的兴趣只是为了征明自己的祖先是只猴子?当然不是.事实上,人们一切精神上文化上的努力都是为自身的存在找寻依据和合理性.是通过意识形态途径自我指认、自我定位的主体化手段与过程.历史当然也不例外.历史有其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一面,同时也具有选择性、主观性的另一面.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论命题才显得不同凡响.历史因为其“先在”的性质而成为超强的能指而参与“当代”的意识形态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历史话语 当代文学 新历史小说 “十七年”文学 政治意识形态 新历史主义 形态特征 理性主义 《故乡天下黄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