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情境中的“华夷之辨”——秦汉以后“华夷之辨”的历史语境与意义生成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星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4,共10页
在儒家"华夷之辨"的经典话语中,固然以强调华夏文化的先进性和主导性为核心,但"华""夷"文化的高下之分又必然表现为区域分布上的内外之别以及因语言、生活、风俗习惯不同而形成的族群之分,几个层次的含... 在儒家"华夷之辨"的经典话语中,固然以强调华夏文化的先进性和主导性为核心,但"华""夷"文化的高下之分又必然表现为区域分布上的内外之别以及因语言、生活、风俗习惯不同而形成的族群之分,几个层次的含义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秦汉以后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实际上存在着对上述经典话语的四种具体表达形态和意义类型。政治斗争情境,特别是当时统治者的合法化策略实际上主宰了"华夷之辨"的意义生成与知识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精神活动的普遍规律,印证了将政治思想本身视为政治行动的观点。但是精神活动过分实用化、功利化,亦步亦趋地紧跟政治现实,又容易造成思想和知识生产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一个民族精神上的成长和政治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儒家经典 历史语境 政治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缘起内涵、本质特征与发展展望
2
作者 高艳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概念,借鉴了多门学科中关于情境的内涵解读。不同学科对情境的多视角理解,丰富了情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情境与教育学结合产生的情境教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影响最深。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概念,借鉴了多门学科中关于情境的内涵解读。不同学科对情境的多视角理解,丰富了情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情境与教育学结合产生的情境教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影响最深。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新概念,是人为优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其本质特征包括主观能动创设性、情感体验共鸣性和多维空间融合性等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情境教学要注重达成真美情思的艺术效果,情境教育要全程落实主客互动的情感沟通,情境创设要擅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技术方法等,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涵的辨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素稳 李德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3,共3页
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一概念的内涵,学术界迄今未达成统一的共识。通过对学术界不同观点的辨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为了优化教育效果,选择或创设并能够为受教... 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一概念的内涵,学术界迄今未达成统一的共识。通过对学术界不同观点的辨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为了优化教育效果,选择或创设并能够为受教育者所感知把握的具体的、微观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概念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生成中的作用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素稳 李德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4,共3页
认知是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基础与前提。感觉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个别属性予以初步的认知和感性的情境规定,知觉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予以整体性、价值性的评价与把握,从而深化情境规定的内容与意... 认知是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基础与前提。感觉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个别属性予以初步的认知和感性的情境规定,知觉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予以整体性、价值性的评价与把握,从而深化情境规定的内容与意义。感觉规律与知觉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生成的重要内在机理。把握这一机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设置,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认知 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探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谢丽娴 韩光道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情感性、针对性、主体-主导性、情趣适度性等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是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情感性、针对性、主体-主导性、情趣适度性等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尝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提供了情感化实践教学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原则 “研练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全面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两个范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有共性更具差异性;从关系... 全面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两个范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有共性更具差异性;从关系上来说,应当基于一种非线性的、动态的思维来审视两者的样态转换;从功能上来说,两者的比照有利于在理论上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构成,在实践上推进育人环境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本质 关系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感情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规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素稳 李德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7,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规定是受教育者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予认知、判断、体验、评价的过程。感情作为情境规定的要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真"的规定,同时也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qu...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规定是受教育者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予认知、判断、体验、评价的过程。感情作为情境规定的要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真"的规定,同时也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善"与"美"的规定。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与运用中,必须既要"晓理",更要"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情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5,共4页
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在突发事件背景下,作为应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而对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观精神氛围与客观物质条件的动态统一体。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下位概念,其作为特殊条件下的思想政... 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在突发事件背景下,作为应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而对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观精神氛围与客观物质条件的动态统一体。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下位概念,其作为特殊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在特征方面有明显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特征可以从时间、空间、精神、实践、结果等多个维度去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
9
作者 李悦 吴小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身体是一种特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资源。对于身体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身心二元对立语境之下,它兼具生物属性、精神社会属性,是一种社会建构的本源与文化的象征,更是日常生活世界中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具体人”。目前,通过对高... 身体是一种特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资源。对于身体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身心二元对立语境之下,它兼具生物属性、精神社会属性,是一种社会建构的本源与文化的象征,更是日常生活世界中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具体人”。目前,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阶段性考察、多样化情境类型的分析,能够看到身体在其创设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必须使身体回归,即让身体真正地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来,进一步增强情境创设过程中教育主客体的交往与互动,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 网络情境 身体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表演式抗争:景观、结构与效能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1,175,共9页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叠合,政治转型与民主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抗争显著增多,而所谓表演式抗争又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政治生活,表演式抗争的表演性非常突出,它反映了参与者在严肃的政治结...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叠合,政治转型与民主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抗争显著增多,而所谓表演式抗争又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政治生活,表演式抗争的表演性非常突出,它反映了参与者在严肃的政治结构下所作的活泼的政治选择。经过综合性的案例研究可以发现,这种独特的社会抗争往往是有效的,它表明了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松动与活性发展前景,但其显然还需进一步的提升,相关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更加制度化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式抗争 戏剧性情节 艺术化政治生活 政治情境 政治选择 政治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转换能力及其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需要向“话语主体的研究”转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语转换能力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话语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恰当、自如地调控、转化自己话语的能力,根据社会...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需要向“话语主体的研究”转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语转换能力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话语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恰当、自如地调控、转化自己话语的能力,根据社会外部情况的变化、对象群体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能够及时应变的调整不同类型的话语,最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话语转换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重要走向,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不同类型话语的理解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客观情境的感受力,构建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话语转换 话语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