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政治德性到伦常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长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用“政治德性”与“伦常德性”的两分来考察古典德性论演变,较之“公德”“私德”的两分更为合宜。《尚书》中的“德”主要指政治德性:它是对政治人物的特殊要求,不是对普通人民的一般要求;它是政治人物应对政治事务的能力和品质,而非... 用“政治德性”与“伦常德性”的两分来考察古典德性论演变,较之“公德”“私德”的两分更为合宜。《尚书》中的“德”主要指政治德性:它是对政治人物的特殊要求,不是对普通人民的一般要求;它是政治人物应对政治事务的能力和品质,而非普通人民处理伦常事务的素质和修养。春秋时期的德性论说仍旧以政治德性为主,但是伦常德性已经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孔子试图平衡政治德性与伦常德性,提出了“民德”的观念,“孝”作为“民德”被特别强调。兼具伦常德性与政治德性含义的“仁”成为主德,用“仁”统摄其他一切德性。孟子则把“孝”拓展为“大孝”,并用孝悌统摄“仁义礼智”,其实质是用伦常德性来统摄政治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德性 伦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之前:古典政治德性及其教育——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 被引量:2
2
作者 亓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8,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是经典诠释与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正义问题的地位举足轻重。从经典诠释角度看,《尼各马可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正义观存在片面解读问题,需要元典解释,以此揭示正义作为政治德性的总体性、属人性与...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是经典诠释与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正义问题的地位举足轻重。从经典诠释角度看,《尼各马可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正义观存在片面解读问题,需要元典解释,以此揭示正义作为政治德性的总体性、属人性与实践性的特征;从政治哲学角度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德性及其教育与正义观之间的关系存在被割裂的问题,特别是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划分限制了今人对政治德性的完整理解,该问题可以通过公民政治德性的逻辑诉求、德目内容以及政治性教育的实现等方面的分析而得以重勘。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德性论及建构其上的正义观不仅深刻影响了马克思的正义观,而且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公民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 政治德性 政治教育 政治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公民政治德性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3
作者 李婉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政治德性是公民成为一个“好公民”的重要内在维度,对于构建和谐的公民与国家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历史上,自轴心时代开始公民政治德性问题就备受思想家重视,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体系。西方公民政治德性思想大致经历了古... 政治德性是公民成为一个“好公民”的重要内在维度,对于构建和谐的公民与国家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历史上,自轴心时代开始公民政治德性问题就备受思想家重视,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体系。西方公民政治德性思想大致经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将政治的德性视为最高德性的公民美德思想,到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推动公民参与的公民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再到现代秩序中对于正义、自由、平等的热切期盼并强调个人权利保障的演进过程。西方公民政治德性思想对于培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公民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要始终高度重视公民政治德性的培育和提升,注重作为公民政治德性基础的好人德性和好公民德性的养成,正确处理公民政治德性培育与公民政治权利保障的关系,营造个人自觉修养政治德性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德性 好公民 个人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引《书》与德性政治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治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6,共11页
《孟子》一书征引《尚书》计二十三条次,其中为孟子本人征引者凡二十条次。孟子引文与《尚书》原文的字句虽然往往相异,但基本思想却一脉相承。孟子引《书》强调政治领袖的道德品质,指出政治领袖实现仁政之责任,表彰仁德政治,揭示儒家... 《孟子》一书征引《尚书》计二十三条次,其中为孟子本人征引者凡二十条次。孟子引文与《尚书》原文的字句虽然往往相异,但基本思想却一脉相承。孟子引《书》强调政治领袖的道德品质,指出政治领袖实现仁政之责任,表彰仁德政治,揭示儒家民主政治的天道、民意以及传统基础,肯定德性政治以刑辅仁、除恶安良的两面性,并对暴恶政治进行强烈批判。孟子引《书》所体现的德性政治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源远流长,道贯古今,为人类政治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或警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尚书》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晓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的解读路径,认为《洪范》正是最典型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书》教大义的经典文本,借《中庸》的尽性之说作为解《洪范》九畴的根本纲领和基本宗旨,把《洪范》作为“为尽性之书”阐发其“修德行仁事义”,展示古代圣贤以德教施于政事,垂于后世、化治天下的推展过程。马一浮以此不仅将《洪范》完全纳入其以道德化取向为主导的解读、诠释框架中,实现了在《洪范》诠释史上的独特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也据此构建起了其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 九畴 为政以 古典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和临终关怀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宇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8-33,共6页
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德性伦理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开始复兴。它关注道德行为者品性,而不是具体行为对错,但也被批评为乌托邦、相对主义、循环论述和个人主义。辩护后的德性伦理仍需结合现实分析,以得到临终关怀的德目结构。对人格德性的内容... 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德性伦理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开始复兴。它关注道德行为者品性,而不是具体行为对错,但也被批评为乌托邦、相对主义、循环论述和个人主义。辩护后的德性伦理仍需结合现实分析,以得到临终关怀的德目结构。对人格德性的内容和结构讨论,更深层次涉及至今被忽略的政治德性或制度德性,揭示医生、患者和政治应有的德性,回应具体伦理问题:接受或拒绝可能延长生命的治疗,是否以姑息镇静方式减轻痛苦,如何面对死亡本身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医生 患者 政治 临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政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权力合法性的再造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共8页
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大量的文本信息都涉及了德性这一主题,人文主义者以德性为中心展开的政治思考可称作“德性政治”(virtue politics)。通过研究“德性政治”的思想渊源及功能价值可以发现,德性是人文主义者政治价值观的主导... 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大量的文本信息都涉及了德性这一主题,人文主义者以德性为中心展开的政治思考可称作“德性政治”(virtue politics)。通过研究“德性政治”的思想渊源及功能价值可以发现,德性是人文主义者政治价值观的主导。在德性政治的统摄下,人文主义者一方面为彼时带有头衔缺陷的统治者寻求合法统治的新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新古典主义荣辱观呼吁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的力量,希冀在全社会形成一套以德性为标杆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文艺复兴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 权力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圣王”到“素王”:公羊学视域下的德性政治
8
作者 王文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47,共8页
“素王”问题导源于孔子有德无位的生存处境和儒家“德位合一”思想信仰之间的理论张力。在公羊学中,它内嵌于“素王改制”的义理结构,以独特的政治思考传达出强烈的道德意识;在德性政治脉络下,它则凸显出儒家关于“德位合一”这一理想... “素王”问题导源于孔子有德无位的生存处境和儒家“德位合一”思想信仰之间的理论张力。在公羊学中,它内嵌于“素王改制”的义理结构,以独特的政治思考传达出强烈的道德意识;在德性政治脉络下,它则凸显出儒家关于“德位合一”这一理想政教的思想路径与价值诉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素王”可以成为我们理解春秋公羊学乃至整个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 素王 公羊学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教化乃心灵转向——解读柏拉图的德性教化理念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生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4-20,共7页
柏拉图认为伦理生活具有实体性的共同体的关系 ,他把伦理价值的共契看作是公共的道德生活的根基 ,把伦理实体的共相精神作为个人道德的基石。为了形成道德的理想国 ,教化的目的就是在个人的灵魂中 ,培养正义、智慧、自制、勇敢的品格。... 柏拉图认为伦理生活具有实体性的共同体的关系 ,他把伦理价值的共契看作是公共的道德生活的根基 ,把伦理实体的共相精神作为个人道德的基石。为了形成道德的理想国 ,教化的目的就是在个人的灵魂中 ,培养正义、智慧、自制、勇敢的品格。德性教化提高个人对灵魂的自我理解 (智慧 )、自我治理、自我更新的能力 ,它是一种灵魂的治理与自我治理的统一 ,它是从灵魂深处引出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理念 柏拉图 教育 伦理道 政治德性 原则 精神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考克对马基雅维利德性语言的共和主义阐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寅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6,153-154,共7页
波考克把政治思想史视为政治论说的历史,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个政治作家的言说本身就是以语言表达或实现的行动;其二,作家在语言层面上与同时代人的交流和回应常带来了语言范式的转换。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他通过对马基雅维利的&qu... 波考克把政治思想史视为政治论说的历史,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个政治作家的言说本身就是以语言表达或实现的行动;其二,作家在语言层面上与同时代人的交流和回应常带来了语言范式的转换。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他通过对马基雅维利的"德性—命运"语言的探索,提出马基雅维利为公民共和主义带来了语言范式的革命。考察波考克对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语言的解读,可以看出其具有的三层含义:公民德性的普遍化、德性的政治化和德性的军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命运 政治 的军事化 语言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谟政治哲学再诠释——兼评高全喜先生《休谟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宽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4,共7页
休谟是近代西方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高全喜先生的《休谟的政治哲学》是国内学界研究休谟政治哲学思想的第一本专著。但该书对休谟政治哲学的一些论述和解释,却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辨析和澄清这些论述和解释,也是一种深化对休谟政... 休谟是近代西方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高全喜先生的《休谟的政治哲学》是国内学界研究休谟政治哲学思想的第一本专著。但该书对休谟政治哲学的一些论述和解释,却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辨析和澄清这些论述和解释,也是一种深化对休谟政治哲学的理解和诠释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正义 自然 人为 政治德性 《休谟的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谟的政治社会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金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7,共3页
休谟的政治社会理论包含人性论、政治德性和正义规则三个方面,其中人性论是政治社会产生的基础,政治德性主要是正义的德性问题,正义规则主要是正义的制度问题。休谟认为政治社会产生的外部条件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政治社会产生的人性... 休谟的政治社会理论包含人性论、政治德性和正义规则三个方面,其中人性论是政治社会产生的基础,政治德性主要是正义的德性问题,正义规则主要是正义的制度问题。休谟认为政治社会产生的外部条件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政治社会产生的人性论基础是人的自私与有限的慷慨;休谟在其情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性理论,在休谟看来德性分为自然之德和人为之德即人为正义,人为德性建立在苦乐感的基础之上,它不是由自然德性直接导出的,而是在社会中人为创造的。休谟认为政治社会的正义规则包括:稳定的财产权占有规则、基于同意基础之上的财产转移规则以及履行许诺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政治社会 政治德性 正义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人能成为公民吗?--卢梭自然教育的政治哲学审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桂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9,共8页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并为公民奠基。为实现该意图,卢梭在理论上采取三个步骤:首先,在人之自然的认识上提出一种更为积极、完善的自然秩序观,以此在根基上弥合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裂缝;其次,通过构造公民社会实现从自然社会到...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并为公民奠基。为实现该意图,卢梭在理论上采取三个步骤:首先,在人之自然的认识上提出一种更为积极、完善的自然秩序观,以此在根基上弥合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裂缝;其次,通过构造公民社会实现从自然社会到政治社会的过渡;最后,通过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与政治教育实现自然人到公民的过渡。然而,卢梭的自然观在本质上存在政治性的缺陷,自然教育难以实现培养公民的目的。自然人虽然能成为遵循法律的臣民,但是,却缺乏一种进行政治治理的政治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自然教育 自然人 公民 政治德性 物的教育 人的教育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导民主制:正当性与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柯华庆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40,共19页
党导民主制建立在一个代表公意的德性政党领导基础上,是一种现代德性民主政治。党导民主是引导式、融合式和金字塔式民主。党导民主制对领导党既有能力上的要求也有德性上的要求。党员都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既具有代表性,又有德性上... 党导民主制建立在一个代表公意的德性政党领导基础上,是一种现代德性民主政治。党导民主是引导式、融合式和金字塔式民主。党导民主制对领导党既有能力上的要求也有德性上的要求。党员都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既具有代表性,又有德性上的进步性,所以党可以引导人民。民主制是解决共同体在一起生活所产生的问题的决策机制,应该是建立相互理解、凝聚共识、增进共同体意识和维护社会团结的机制。党导民主制承认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但它并不是去强化这种多元性,而是使多元性利益融合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党导民主是融合式民主。党导民主制是一种由轴心与外围构成的民主体制,也是一种层级式的民主体制,是金字塔式民主。党导民主制可能是公利政治、德性政治,具有合法性。党导民主制要求一个代表公共利益的强有力领导党遏制资本权力的任意扩张,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通过政党集权和政府分权,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增强社会凝聚力,既保护消极自由权利也保护积极自由权利,从而实现共同自由价值。在现实政治运行中,党导民主制有沦为党主制甚至专制的危险。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党导民主制必须立宪和践行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争民主 党导民主 政治 共同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士大夫政治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15
作者 李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9,共8页
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有别,前者是德性政治,后者是威权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的运作逻辑同时并存。从运作过程来看,这是孝文帝有意为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是具有社会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的北方士大夫坚持... 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有别,前者是德性政治,后者是威权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的运作逻辑同时并存。从运作过程来看,这是孝文帝有意为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是具有社会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的北方士大夫坚持文教领域价值权威的独立性的结果,是士大夫社会政治理想落实到现实中的结果。尽管在孝文帝改革以后,通经入仕的功利化取向掀起了更大的习经潮流,但是并未动摇士大夫所主导的社会从义务论出发对"立身之道"的强调。这是在北朝隋唐内亚性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之维系及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士大夫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政治哲学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新发展而给出的充满智慧的回应。当今世界由西方国家主义政治哲学所主宰,“以国家观世界”的视野消解了当代的“世界性”,“同一性”逻辑导致当代世界“多样性”的缺失,政治意义的消弭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新发展而给出的充满智慧的回应。当今世界由西方国家主义政治哲学所主宰,“以国家观世界”的视野消解了当代的“世界性”,“同一性”逻辑导致当代世界“多样性”的缺失,政治意义的消弭导致当代世界治理的无序性与无效性。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天下”思维,它不但彰显了“世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一致性,还成为世界包容性治理的思想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国政治哲学“天下”思维指引下的世界治理方案,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人类整体德性的传统理念,超越了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差序世界观”,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最佳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义政治哲学 天下思维 中国政治哲学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诚信的理论确证 被引量:6
17
作者 阮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政务诚信可以从公仆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德性理论和政治合法性理论中找到根据。公仆理论揭示了政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状态,内在要求作为公仆的政务人员要积极履行政务诚信的天然职责。社会契约理论的逻辑前... 政务诚信可以从公仆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德性理论和政治合法性理论中找到根据。公仆理论揭示了政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状态,内在要求作为公仆的政务人员要积极履行政务诚信的天然职责。社会契约理论的逻辑前提、逻辑中介和逻辑归宿都确证着政务诚信。政治德性理论表明政治与道德不能无涉,它折射出作为政治德性之重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在政治生活中的无法回避性和不可割舍性。按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内在逻辑,政务诚信是政治合法性的可靠基础和重要来源,任何执政者若想具有坚实的政治合法性根基和避免政治合法性危机,就要做到政务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诚信 人民公仆 社会契约 政治德性 政治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塔戈拉论公民教育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小枫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2,共8页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并论证说,即便是民主城邦的公民,其政治德性也来自惩戒性教育。普罗塔戈拉用惩罚来界定政治教育的本质,暗含的意思是,公民的政治德性其实来自城邦的立法。公民在德性上的资质参差不齐,如果要让公民们在德性上向"好"品德看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法"。通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这段论说,两千多年前的普罗塔戈拉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塔戈拉 公民教育 政治德性 民主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君劢、施米特与魏玛宪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本存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张君劢与施米特对魏玛宪法几乎同时进行阐释,却没有直接面对对方,而是隐秘的交谈。他们均认为魏玛宪法最终依赖于人的德性。因此,张君劢对施米特的宪法学说的忽略才是合理的,因为张君劢是在理性的抉择,而不是武断的拒绝。
关键词 张君劢 施米特 宪法解释 政治见识 政治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水浒传》的“高明”读者可能吗?
20
作者 刘小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70,共11页
明代沙弥怀林说,是否有能力从《水浒传》的玩世之词中看出持世心肠,是检验读者是否高明的试金石。这一古典论断对今天的古典文学研究仍然是一大挑战。细看宋江和武松被逼上梁山的最初缘由,对领会施耐庵的持世心肠最为重要。宋江的出场戏... 明代沙弥怀林说,是否有能力从《水浒传》的玩世之词中看出持世心肠,是检验读者是否高明的试金石。这一古典论断对今天的古典文学研究仍然是一大挑战。细看宋江和武松被逼上梁山的最初缘由,对领会施耐庵的持世心肠最为重要。宋江的出场戏(第20-22回)展示的是,这个未来的准君王毫无政治德性,如金圣叹所说,宋江乃梁山泊第一衰人。但武松也并非金圣叹所说的"天人",武松的出场戏紧接宋江的出场戏(第24-26回),施耐庵的"书法"让我们看到的是"小德役大德"的政治生态。按照古典的读法,阅读《水浒传》关键在于把握其中的"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宋江 武松 政治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