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和谐政治生态系统与政治宽容调节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万斌 丁友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41,156,共8页
和谐政治生态突破了传统社会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 和谐政治生态突破了传统社会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治价值观的一种转变。理性而客观地分析政治生态系统的本质内蕴和系统结构,并努力寻求积极的、良性运行的和谐政治生态系统和政治宽容调节机制的建构,对和谐社会的践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政治生态 构建 政治宽容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宽容视域下的社会动态稳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梓 王岩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
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动态稳定,而不再是传统的社会静态稳定。政治宽容的本质是建立和维护有利于政治统治与管理和谐的政治秩序,通过尊重和保障政治权力对象的政治自由与权利,允许不同政见的存在并使它们得以和平共存,以... 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动态稳定,而不再是传统的社会静态稳定。政治宽容的本质是建立和维护有利于政治统治与管理和谐的政治秩序,通过尊重和保障政治权力对象的政治自由与权利,允许不同政见的存在并使它们得以和平共存,以实现社会的动态稳定。当下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既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目标,和谐社会应该是政治宽容下动态稳定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社会和谐 动态稳定 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协商民主的内在价值诉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梓 王岩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5,共7页
协商民主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民主理论的补充和优化,以期还原民主的真正面目;协商民主是以政治宽容为精神支撑,对政治宽容的内在诉求让其鹤立于诸多民主理论之中;协商民主的构建必须体现政治宽容精神。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治宽容 价值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宽容的生成条件——以中西方诽谤罪兴衰史为鉴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中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30,共13页
近年,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抨击、讽刺政府官员不端行为,引发了由警方以涉嫌诽谤政府罪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十余起言说者陷入牢狱之灾的案件。此类所谓"毁谤政府罪"现象所凸现的地方政府官员政治不宽容举动并非纯法律问... 近年,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抨击、讽刺政府官员不端行为,引发了由警方以涉嫌诽谤政府罪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十余起言说者陷入牢狱之灾的案件。此类所谓"毁谤政府罪"现象所凸现的地方政府官员政治不宽容举动并非纯法律问题,滋生它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摆脱"就法论法"进路,以史鉴今,把世界上言论自由保障程度最高的美国和近代西方民主发源地英国诽谤罪兴衰史作为参照对象,比较其与中国历史和当代诽谤罪现象之共性,揭示政治不宽容的成因,并从物质基础、制度建设、民意基础、政治认知等诸方面探索政治宽容的生成条件,有利于更为客观、理性地看待诽谤罪之兴衰与政治宽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政治宽容 民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宽容的宪政实现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尹华容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宪政作为现代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准则,为政治宽容确定了具体的实现机制:政治参与机制、政治竞争机制、权力制衡机制与政治纠错机制。
关键词 宪政 政治宽容 宪政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怨恨与政治宽容——基于全面治理中的关系重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尚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国家社会双重转型期,价值差异、利益丧失、社会空间压缩及公共契约消退都导致个体的精神失落,并为社会怨恨的蔓延提供了心理支持。从表面上看,社会怨恨是一种物质不足的精神失落,但是从结构上看,社会怨恨的形成往往来自正义供给的制... 在国家社会双重转型期,价值差异、利益丧失、社会空间压缩及公共契约消退都导致个体的精神失落,并为社会怨恨的蔓延提供了心理支持。从表面上看,社会怨恨是一种物质不足的精神失落,但是从结构上看,社会怨恨的形成往往来自正义供给的制度不足。这种不足催生了弥漫性的政治不信任,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催生了社会个体间的疏离感,并对社会共同体的融合起到撕裂性作用。社会怨恨遵循差异比较、隐忍和单项作用的过程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公共治理: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社会怨恨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事件,社会怨恨既积极整合社会,又阻碍政府变革。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政府,同样需要成熟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怨恨 政治宽容 秩序理性 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分歧、共识及其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项继权 胡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8,共8页
政治宽容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和内在要求,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对政治宽容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实践要求。从历史上看,政治宽容经历了从古代政治宽容到现代政治宽容的转变,从宗教宽容、社会宽容到政治宽容... 政治宽容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和内在要求,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对政治宽容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实践要求。从历史上看,政治宽容经历了从古代政治宽容到现代政治宽容的转变,从宗教宽容、社会宽容到政治宽容的拓展。人们对于政治宽容的本质与属性、目的和基础、边界与限度等存在不同的认识,中西政治宽容也呈现出"情理宽容"和"法理宽容"的不同特点。但总的来看,政治宽容已经成为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它不仅是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更是一种政治权利和政治责任;不仅表现为个人美德和政治素养,也表现为公共道德和政治伦理;不仅追求最大限度的统一与共识,更致力于多元共存与多元一体。宽容不是宽恕、忍让或纵容,而是对自由的尊重和保护,自由的边界就是宽容的底线。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政治宽容的空间也不断扩大,制度化保护日益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宽容的制度化保护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治宽容本身的实现程度,也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个人美德 公共伦理 政治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的内涵、价值和路径论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伍俊斌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0,共6页
政治宽容是以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及和平竞争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活动。政治宽容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政治宽容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现实空间,政治宽容有助于化解政治矛盾和维护公民权利,政治宽容有... 政治宽容是以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及和平竞争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活动。政治宽容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政治宽容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现实空间,政治宽容有助于化解政治矛盾和维护公民权利,政治宽容有助于保障政治系统稳定有序运行。培育政治宽容的基本路径是:创设政治生态、塑造政治文化、健全民主法治、建构有限政府、完善体制机制、培育公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政治文化 民主法治 有限政府 公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民众政治宽容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宏观层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得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7,共9页
政治宽容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观念要素。东亚地区民众政治宽容观念的起源存在三个假设:民主制度下政治宽容更容易形成;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有助于政治宽容的形成;权威主义价值观越强的国家,... 政治宽容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观念要素。东亚地区民众政治宽容观念的起源存在三个假设:民主制度下政治宽容更容易形成;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有助于政治宽容的形成;权威主义价值观越强的国家,政治宽容度越低。以东亚及东南亚8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大体上支持上述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实证分析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演进的理性诉求 被引量:4
10
作者 俞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政治生活中最具根本性意义。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的关系表现出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政治不宽容。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遵循政治宽容的原则分别建构自己的内在规则和价值,是现代性成长的必然。由中国进入现代生活...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政治生活中最具根本性意义。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的关系表现出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政治不宽容。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遵循政治宽容的原则分别建构自己的内在规则和价值,是现代性成长的必然。由中国进入现代生活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境遇所决定,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需要依靠国家生活的主动“范导”,在宽容的基础上锻造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国家与社会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互相支持与互相授权,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不再是此消彼长而是和谐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国家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5,共5页
中国传统社会,"宽容"是包裹政治专制的"乌托邦幻想",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压抑着社会自主性地位的提高,窒息了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境域中宽容成为人们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宽容"是包裹政治专制的"乌托邦幻想",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压抑着社会自主性地位的提高,窒息了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境域中宽容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政治宽容的生成,显示出对传统政治巨大的改造功能:打破政治中心原则促进国家与社会分立,为公共领域的生长创造条件;塑造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发展、更新着公共领域的存在形态。当前生成与培育现代政治的宽容品质,需要将传统的宽容精神予以整合,与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以推动公共领域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政治宽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12
作者 武宏阳 范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西方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开始出现。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以汉娜·阿伦特的"对无思之恶的宽容"、雅克·德里达的"宽恕一切不可宽恕的人"以及尚塔尔·墨菲的"将...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西方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开始出现。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以汉娜·阿伦特的"对无思之恶的宽容"、雅克·德里达的"宽恕一切不可宽恕的人"以及尚塔尔·墨菲的"将敌人转化为对手"为三项代表性理论。三项代表性理论在如何消除"恶"之根源方面,存在着几乎相同的理论误区,我们在借鉴国外的政治宽容思想来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体系时必须避免进入这些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政治宽容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渊源的哲学审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斌 刘彦朝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22,共9页
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和提升,政治宽容作为一种理念、美德和制度逐渐融入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衡量尺度和外在表征。政治宽容要探询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原则应该成为国家行为的正当基础。政治宽... 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和提升,政治宽容作为一种理念、美德和制度逐渐融入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衡量尺度和外在表征。政治宽容要探询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原则应该成为国家行为的正当基础。政治宽容的生成根基和理论前提,可以从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诉求、生存论——多元共生和认识论——有限理性等维度获得充分的诠释和有力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人性诉求 多元共生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衡量民主成熟度的标尺 被引量:1
14
作者 仇颖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40-42,共3页
工业化和市场化导致了现代社会结构转型、功能分化、社会分层、交往扩大、复杂多元,形成了日益多元异质化特征的社会结构,这要求各种社会实体之间建立契约化的平等关系,以便平等、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表达政治诉求。
关键词 政治宽容 成熟度 社会结构转型 民主 平等关系 功能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宽容的道德责任 被引量:1
15
作者 项继权 胡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6,共8页
政治宽容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对此一直存在道德取向和法律取向的不同解读。事实上,作为一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规范,政治宽容不仅有法律的底线,本身也具备道德价值,内含自由、平等、尊重、正义和协商等一系列价值追求和道德责任。其... 政治宽容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对此一直存在道德取向和法律取向的不同解读。事实上,作为一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规范,政治宽容不仅有法律的底线,本身也具备道德价值,内含自由、平等、尊重、正义和协商等一系列价值追求和道德责任。其中,正义是最根本的道德责任和目标,它要求对个人自由、平等及人格的尊重和保护。政治宽容在本质上也是多元异质的利益主体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实现多元共存的方式和途径,要求行动者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从行动者内部自律和外部强制两个维度强化和实现政治宽容的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宽容 价值追求 道德责任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政治生态视阈下宽容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友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政治生态观突破了传统政治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 政治生态观突破了传统政治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治价值观的一种转变。按照政治生态系统内生态与外生态结构路径,理性而客观地分析政治生态宽容调节机制构建,无疑对和谐社会的践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政治生态 构建 政治宽容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公众政治信任的形成机制及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科 赵国祥 孙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6期568-574,共7页
风险社会中如何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成为焦点。以政治信任形成的终生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相整合,探讨影响政治信任形成的因素,以及政治信任对政治合作的影响。对291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层次回归结果发现:政治信... 风险社会中如何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成为焦点。以政治信任形成的终生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相整合,探讨影响政治信任形成的因素,以及政治信任对政治合作的影响。对291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层次回归结果发现:政治信任在政治透明度感知、宽容度感知和政治合作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在负面认知固化程度和政治合作之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政治氛围感知在政治信任和政治合作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最后,对该结果形成的原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治透明度感知 政治宽容度感知 负面认知固化程度 政治氛围感知 治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转型与政治暴力冲突的起落:以印尼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5,共11页
相较于"稳固时期的威权统治",民主转型初期常常是一个政治暴力风险上升的历史阶段。本文指出,尽管民主化同时蕴含暴力加剧和暴力缓解的逻辑机制,但在一个族群分裂的社会,由于民主化初期政治信任格外匮乏,其暴力加剧机制常常... 相较于"稳固时期的威权统治",民主转型初期常常是一个政治暴力风险上升的历史阶段。本文指出,尽管民主化同时蕴含暴力加剧和暴力缓解的逻辑机制,但在一个族群分裂的社会,由于民主化初期政治信任格外匮乏,其暴力加剧机制常常早于暴力缓解机制出现。那么,为什么即使在社会分裂的国家,转型期不同国家的暴力冲突水平仍然出现明显差异?即,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另一些暴力冲突水平高得多?本研究聚焦于政治宽容这个因素,以此来解释多族群社会转型暴力水平的差异。在本文中,政治宽容包括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两个维度,并强调其相辅相成性。简单而言,政治宽容水平高的地方,暴力冲突水平低,反之则否。本文以印尼为例,对核心观点进行了论证与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转型 民主化 转型暴力 政治冲突 政治文化 政治宽容 印尼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的社会调节功能与途径
19
作者 王爱琦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8,共3页
政治宽容是政治调节的重要理念,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有着不同甚至冲突的政治利益的主客体之间,可以依据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平等对话以及和平竞争等主要活动方式来解决政治冲突。政治妥协是政治调节的重要手段... 政治宽容是政治调节的重要理念,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有着不同甚至冲突的政治利益的主客体之间,可以依据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平等对话以及和平竞争等主要活动方式来解决政治冲突。政治妥协是政治调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应当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社会调节功能 政治宽容 政治妥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敏感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月容 赵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36,共5页
政治敏感既能体现人们的内在体验和感受,又能表征人们的政治行为倾向。政治敏感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它是公民意识的觉醒,是政治理性的确证,是政治宽容的前提,是政治参与的体现。公民适度的政治敏感有利于培育现代民主的精神气质,为民... 政治敏感既能体现人们的内在体验和感受,又能表征人们的政治行为倾向。政治敏感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它是公民意识的觉醒,是政治理性的确证,是政治宽容的前提,是政治参与的体现。公民适度的政治敏感有利于培育现代民主的精神气质,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缓解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贫困问题,推动社会公正的实现;有利于激发政治精英的创造力,促进政治的生长;有利于加快传统政治文化的更新速度,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成长;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实践能力,维护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敏感 公民意识 政治理性 政治宽容 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