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媒介化与党管媒体的地方实践逻辑——基于“海口强拆”事件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79,85,共5页
互联网技术催化了我国媒介生态巨变,使地方党管媒体实践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媒介化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媒介化效应都等量齐观,对政治媒介化的考量需要进入具体社会情境。本研究摆脱以媒介为起点的传统研究路向而选择从政治本... 互联网技术催化了我国媒介生态巨变,使地方党管媒体实践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媒介化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媒介化效应都等量齐观,对政治媒介化的考量需要进入具体社会情境。本研究摆脱以媒介为起点的传统研究路向而选择从政治本身出发,关注政治与新媒介生态互动中发生的"政治机构内部在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以及政治自身效能上发生的转变"。研究通过对"海口强拆"事件的个案观察,对特定危机冲突场域中地方党委与各类媒介之间互动的过程、关系和策略进行描述,从"结构"和"行动"层面揭示出地方党管媒体所遵循的"策略性制服"的实践逻辑,这一逻辑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治较低的"媒介化"程度以及地方政治传播"调适"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 政治媒介化 地方党管媒体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政治:回应典型报道面临的挑战——兼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报道 被引量:9
2
作者 郑亚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33,共5页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业独有的新闻体裁和报道方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衰减的状况,但新闻传媒业的社会塑造功能又使得典型报道无法消亡。面对典型报道原有的价值取向与转型时期多元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本文力图将典型报道纳入...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业独有的新闻体裁和报道方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衰减的状况,但新闻传媒业的社会塑造功能又使得典型报道无法消亡。面对典型报道原有的价值取向与转型时期多元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本文力图将典型报道纳入到政治传播的领域,从媒介与政治、与政府、与公众关系重构的视角思考典型报道的变革,探索其变革的思想基础及实现路径,并以2012年引起广泛反响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报道为分析范本,倡导媒介化政治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报道 媒介政治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媒介化治理:关键概念与应用场景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可 黄楚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1,共7页
在媒介化理论与治理理论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媒介化社会的双重现实背景,使得“媒介化治理”成为媒介化研究与治理研究跨学科融合的新突破口。但在理解过程中,首先需要界定媒治、媒介治理与媒介化治理的区别,媒治不... 在媒介化理论与治理理论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媒介化社会的双重现实背景,使得“媒介化治理”成为媒介化研究与治理研究跨学科融合的新突破口。但在理解过程中,首先需要界定媒治、媒介治理与媒介化治理的区别,媒治不成立、媒介治理的混淆性转向媒介化治理的可行性。在关键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更需要对“媒介化治理”进行在地化的现实观照,在中国语境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要求媒体的多元参与,当前政治层面的“国家—社会”沟通、风险社会中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都成为媒介化治理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治理 媒介治理 政治媒介化 国家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治理:概念辨析、价值重塑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小安 赵海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7,共9页
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高度交织的政治媒介化,使得“以传播为中心”的媒介逻辑正上升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存在,孕育着新的治理体系。媒介化治理不同于媒介治理、信息治理、舆论治理和技术治理,而是蕴含了独特的价值和实践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 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高度交织的政治媒介化,使得“以传播为中心”的媒介逻辑正上升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存在,孕育着新的治理体系。媒介化治理不同于媒介治理、信息治理、舆论治理和技术治理,而是蕴含了独特的价值和实践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再造和范式变迁。媒介化治理的价值内涵表现为媒介理念与治理观念共通的媒介化、治理工具与治理场景互嵌的媒介化、治理结构与治理效能共融的媒介化,从而在价值转向上体现出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媒介化治理强调“治”与“理”融合,植根于中国治理情境,通过发掘以“非对称治理结构”为前提、网络问政参政的“新群众路线”为价值取向、智能化技术运用为手段的媒介化治理本土资源,构建我国新型现代化治理体系,丰富治理理论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媒介化 媒介治理 治理哲学 非对称治理结构 本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媒介角色——反思新自由主义的传播与政治 被引量:50
5
作者 虞鑫 兰旻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38,共5页
媒介逻辑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社会国家治理的显著特征和重要驱动,但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媒介系统呈现出市场至上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特点,不仅损害了媒介作为国家治理架构、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系统的代表性和多样性,也诱发了观... 媒介逻辑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社会国家治理的显著特征和重要驱动,但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媒介系统呈现出市场至上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特点,不仅损害了媒介作为国家治理架构、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系统的代表性和多样性,也诱发了观点极化和分化。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这一影响也同样反映在治理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学术研究中。如果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反思,本文认为应当以媒介治理研究作为突破口,重新把"国家"找回来,在网络环境下激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资源,重视国家在沟通对话和民主协商的主导型作用,进而在反思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之上,重新想象一种新型的传播与政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治理 媒介政治 网络群众路线 国家治理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时代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政治传播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文胜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38,155,156,共21页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息传播、选民动员、社会舆论引导、政党领袖形象塑造、政绩和合法性宣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传播策略上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紧紧围绕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注重民粹主义的风格和修辞,并基于道德和身份框架设置议程,以实现民粹主义目标。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以民众的名义试图构建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的同时,也给欧洲的民主制度、民众心理、政治秩序和政党格局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隐忧。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推波助澜下,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翼民粹主义政党 社交媒体 政治传播 政治媒介化 后真相 欧洲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基层: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的平台化和组织化 被引量:58
7
作者 沙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之置于基层社会重建和媒介化政治的框架之下,提出"平台化"与"组织化"两个特点。所谓平台化,即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公共对话功能的平台,作为中介连接党和人民...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之置于基层社会重建和媒介化政治的框架之下,提出"平台化"与"组织化"两个特点。所谓平台化,即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公共对话功能的平台,作为中介连接党和人民、政府和群众,统一于实践;所谓组织化,即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可以从宣传过渡到组织,致力于把民众组织起来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在基层重建政府和人民的沟通机制,以及把民众组织起来是当代基层社会重建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其中,并可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本身也是一种超越现行媒体逻辑和思维的新试探,可以为基层媒体运行打开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媒介政治 基层重建 平台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学视域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传播与共同体建构——以清代孔庙告成碑的传播实践为中心
8
作者 张兵娟 李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7期1-15,共15页
清代“平定告成太学碑”是一类以平定边疆叛乱为主题、以孔庙为勒立空间的政治传播媒介。此类碑刻突破了此前纪功碑仅勒石于战地边疆地区的局限,是对中国自古以来的勒石纪功、孔庙祭祀两类政治文化传统的发展与创新。从媒介学视角看,将... 清代“平定告成太学碑”是一类以平定边疆叛乱为主题、以孔庙为勒立空间的政治传播媒介。此类碑刻突破了此前纪功碑仅勒石于战地边疆地区的局限,是对中国自古以来的勒石纪功、孔庙祭祀两类政治文化传统的发展与创新。从媒介学视角看,将平定告成碑勒立于孔庙,促成了一种具体可感、生动有效的媒介化政治传播,使得士人乃至天下人能够及时了解当朝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所作的努力,从而形塑对大一统国家的认知。同时,通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文庙的广泛拓印与复刻,孔庙平定告成碑在建构国家认同、诠释“大一统”传播实践与政治合法性方面,发挥着政治象征、政治宣传、政治说服的传播功能。作为历史记忆,它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媒介化 媒介政治 清代孔庙 政治传播 平定告成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