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缘起内涵、本质特征与发展图景 被引量:1
1
作者 柳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场域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学科互鉴互促的现实需要。场域起源于物理学,伴随不同学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在心理学、新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领域都展现出独特的内涵。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经历了初步探索、... 场域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学科互鉴互促的现实需要。场域起源于物理学,伴随不同学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在心理学、新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领域都展现出独特的内涵。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经历了初步探索、推进发展和拓展深化三个阶段,是内蕴深刻教育性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实现内化与外化契合统一的重要空间。场域的发展与应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拓新性,对环境的自洽适应性以及沉浸式的情感体验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概念的界定日趋具象化,类型的拓展日益多元化,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共同情感记忆的共享场域、信息开放的立体化场域和数字化智能型的智慧场域,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场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化解“乡域政治”中多元利益冲突的法治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唐绍洪 刘屹 谢妮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在"乡域政治"中存在着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如何化解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村庄精英、普通村民的多元利益冲突问题是"乡域政治"的核心内容。现存的利益冲突化解机制有着行政化、非法治化和民俗化的缺陷,不能... 在"乡域政治"中存在着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如何化解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村庄精英、普通村民的多元利益冲突问题是"乡域政治"的核心内容。现存的利益冲突化解机制有着行政化、非法治化和民俗化的缺陷,不能真正化解多元利益之间的矛盾纷争。因此,乡村"善治"的基础在于:加强"以法治乡"理念的养成;乡镇政府由"权力型"向"法治型"转化;基层法院由"司法行政化"向"司法独立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多元利益 化解冲突 法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政治学术的互文及其对场域规训的体认——基于章太炎对出土文献态度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虹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172,共8页
通常以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术保守与政治激进似构成一对矛盾体。就前者而言,最典型的表现便是抵制其时新发现的出土文献。然而关于章氏对甲骨的态度,"一贯否定"说和"始疑终信"说均有待商榷。晚年章氏实已承认了... 通常以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术保守与政治激进似构成一对矛盾体。就前者而言,最典型的表现便是抵制其时新发现的出土文献。然而关于章氏对甲骨的态度,"一贯否定"说和"始疑终信"说均有待商榷。晚年章氏实已承认了部分甲骨的真实性(对释读仍表怀疑)。此外也肯定了大部分钟鼎彝器以及宋以前的考释(对宋以后的释读仍持怀疑),而对《陈仓石鼓》、《三体石经》的文字学意义则更是予以了高度肯定,甚至将《三体石经》提高到了与《说文解字》同等的地位。由章氏关于出土文献态度的考察,不但显示出其学术上并非简单"保守",也揭示出其对学术场域内在运行逻辑的尊重。章氏在学术场域中的严谨与政治场域中的激进均基于其对不同场域内在规训的深刻体认,看似矛盾,实则互文见义,内蕴了深层次的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出土文献 政治 学术场 实践 规训 体认 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政治场域中的宪法治理与政治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华炳啸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6,共10页
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为重点和难点的新改革时代,政治场域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其治理转型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和宪政认同来重新整合和聚合多元化社会、保障改革开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为重点和难点的新改革时代,政治场域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其治理转型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和宪政认同来重新整合和聚合多元化社会、保障改革开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宪法治理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并伴随着适应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要求的"政治传播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开创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研究,结合中国实际与改革目标从宪法治理的视角,开创新时期政治传播研究的新境界。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政治传播在未来公共政治场域结构生成中的功能地位,并展望了政治改革与传播革命的耦合与共振机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传播 宪法 治理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树亮 钟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8,共5页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新生的概念,对其有四种理解,即"现实政治文化"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政治"孕育的文化、"网络文化"包含的政治因素及"网络政治场域"培育的文化。本文在逐一分析各种认识的...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新生的概念,对其有四种理解,即"现实政治文化"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政治"孕育的文化、"网络文化"包含的政治因素及"网络政治场域"培育的文化。本文在逐一分析各种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网络政治文化应该是"网络政治场域"与"网络政治"塑造的意识产品,进而从其内部构成要素的视角,对其主体——政治型网民,客体——网络政治与网络政治信息,以及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以期厘定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文化 网络政治 网络政治文化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创新路径——基于协商民主发生场域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继兰 虞崇胜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场域政治。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因而协商民主发展有赖于发生场域的拓展。简单来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就是协商民主发生的社会空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是否广泛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品质与溢...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场域政治。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因而协商民主发展有赖于发生场域的拓展。简单来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就是协商民主发生的社会空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是否广泛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品质与溢出效应。理想的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应该是公共生活的全覆盖与政治行动的全贯穿。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不断扩展,政治系统场域、政治与社会场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协商民主,在内容、形式和程序上都得到了全面展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时间不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发生场域上仍然存在边界不清、行政性色彩浓厚和社会公共领域协商制度化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建设就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甘肃农村基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
7
作者 吴晓军 蔡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基于现实维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任务目标,也是一种行动范式。作为任务目标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科学技术、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现代化水平,展现出相对于“历史时期”的显著进步性、优越性及发展性特征。作为行动范... 基于现实维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任务目标,也是一种行动范式。作为任务目标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科学技术、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现代化水平,展现出相对于“历史时期”的显著进步性、优越性及发展性特征。作为行动范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覆盖了多种实践场域、提出多种发展要求,如经济场域中强调的“共同富裕”、政治场域中主张的“和平发展”、生态场域中倡导的“和谐共生”等。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之下,无论从任务目标或行动范式出发,农村基层空间、要素、聚落等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场域,而生态文明是这一场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在宏观视域下,不同地域格局和资源禀赋的农村基层、农村生态又存在显著差异性。故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既要遵循普遍规律、一般原则,又要因地而异、精准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基层 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 格局 和谐共生 实践场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之境对于仁义-政治的拒斥——以《齐物论》“尧问于舜”章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帅锋 郭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48,共7页
《齐物论》“尧问于舜”章对于“齐之为齐”的涵义是一个简洁而深刻的阐明,它指明一个基本的视野,即齐物之境排斥仁义-政治之域。舜以“德进于日”为尧之征伐作辩护,透露出仁义-道德与权力政治的沆瀣与媾和,扭曲了齐之为齐的真正本质,... 《齐物论》“尧问于舜”章对于“齐之为齐”的涵义是一个简洁而深刻的阐明,它指明一个基本的视野,即齐物之境排斥仁义-政治之域。舜以“德进于日”为尧之征伐作辩护,透露出仁义-道德与权力政治的沆瀣与媾和,扭曲了齐之为齐的真正本质,湮灭了齐物之境的真正可能。郭象力图以齐物之境与仁义-政治的一致性来解释尧舜对话,最后将齐物之境理解为个体性境界。章太炎则点明了孟子式儒家仁义-道德之名为武力征伐之口实,明确说明庄子的齐物之境超越了仁义-道德之境。在庄子与孟子的简单对比中,齐物之境被理解为一个差异性他者与自我共存的无限世界,区别于基于特定仁义-道德观念而总体化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之境 仁义-政治 德性责任 齐之为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乡村精英治理模式的政治抉择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爱庆 孙建军 赵佳维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4-59,共6页
中国历时20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本文在对"乡村典章"、"夏履程序"和"八郑规程"三种政治个... 中国历时20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本文在对"乡村典章"、"夏履程序"和"八郑规程"三种政治个案考察后认为:这三种个案具有许多同质性,它们的出现是人们在探索超越当下中国乡村治理模式所作出的必然政治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模式 精英治理 政治 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理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构想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金香 程东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0-56,共7页
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于此意识的培育与铸牢不能仅停留于意识形态层面,更需要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以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本框架,分析其社会实践理论中三个核心... 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于此意识的培育与铸牢不能仅停留于意识形态层面,更需要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以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本框架,分析其社会实践理论中三个核心概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勾勒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图景,并进一步提出在政治场域、教育场域和社会场域实践铸牢的有效进路(即政治场域:发挥政策内隐力,助推共同体凝聚力现于行;教育场域:协同各方资本,涵养行动中惯习的创生;社会场域:打破空间隔阂,凝聚社会共同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 教育场 社会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公司治理结构与制度多样性——论青木昌彦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敦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49-52,共4页
本文旨在评介青木昌彦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青木昌彦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对组织模式进行了区分 ,探讨了不同组织模式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他通过分析组织域和金融交易域的制度关联 ,及与劳动交易域和政治域之间的制度互补性 ,解释了公司治... 本文旨在评介青木昌彦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青木昌彦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对组织模式进行了区分 ,探讨了不同组织模式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他通过分析组织域和金融交易域的制度关联 ,及与劳动交易域和政治域之间的制度互补性 ,解释了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存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公司治理结构 制度多样性 青木昌彦 组织模式 组织 金融交易 制度关联 劳动交易 政治域 参与层级制 共同决定体制 水平层级制 关系型相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