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支持、人际信任与政治回应——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回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存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02-107,共6页
政治回应就是执政党和政府对公民需求反应和满足的过程与结果。政治回应比竞争性选举更重要。强大的政治回应是中国共产党高政治支持率和推动人际信任的关键。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而言,关键在于增强党和政府的政治回应,而不在于发展竞... 政治回应就是执政党和政府对公民需求反应和满足的过程与结果。政治回应比竞争性选举更重要。强大的政治回应是中国共产党高政治支持率和推动人际信任的关键。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而言,关键在于增强党和政府的政治回应,而不在于发展竞争性选举,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政治回应 政治支持 人际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增进我国政治回应制度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峰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2,共3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及经济的自由化、国际化趋势,政府面临的国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原来的“万能政府”已捉襟见肘。公共管理作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部门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职能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就国内情况而言,传统上...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及经济的自由化、国际化趋势,政府面临的国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原来的“万能政府”已捉襟见肘。公共管理作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部门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职能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就国内情况而言,传统上只充当“守夜人”的政府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即政府要更好地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求,于是,政府回应制度建设便相应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回应 电子政府 服务型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型政治: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权力范式 被引量:9
3
作者 季燕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在一般意义上,回应是指利益主体对外部相关情况采取的立场、观点或行动举措。现代政治研究的"回应"源于此,又高于此,它所揭示的是政府与社会基于现实利益矛盾和公共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回应型政治正是... 在一般意义上,回应是指利益主体对外部相关情况采取的立场、观点或行动举措。现代政治研究的"回应"源于此,又高于此,它所揭示的是政府与社会基于现实利益矛盾和公共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回应型政治正是基于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将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公共行动的权力范式。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构建了回应型政治的典型样本,展现其显著特色和经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原则;多层面的政治回应制度;凝聚社会共识的政治技术;包容开放的政治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回应型政治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增强政府的政治设计能力,对社会多元利益诉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弘扬公共精神,增强社会理性;发展协商民主,完善偏好转换机制;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发挥社会评价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 回应政治 共享发展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型政治:现代国家治理的运行特质 被引量:13
4
作者 季燕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回应型政治是指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回应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公共治理行动的权力运行范式。其中,责任政府是促进政治信任、维系优良政治关系的主导力量,责任社会是铸造廉洁高效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平衡要素。促进我国... 回应型政治是指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回应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公共治理行动的权力运行范式。其中,责任政府是促进政治信任、维系优良政治关系的主导力量,责任社会是铸造廉洁高效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平衡要素。促进我国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需要确立管理客体中心主义原则,促进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能量正向转换;顺应政治现代化的潮流,寻求强政府与强社会之间的相对平衡;构建有效回应机制,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整合社会多元利益,在公共物品供给上作出正确的时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政治 国家治理现代化 责任政府 责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争性政治到回应性政治:中国政治秩序再生产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当前流行的抗争性政治理论,在有效解释中国民众的上访、群体性事件等行为的同时,也存在"遮蔽国家"的嫌疑,忽视了政府为应对社会抗争而进行的政治秩序再生产。基于此,笔者转而关注和回答政府是如何回应社会抗争的,并将这一政... 当前流行的抗争性政治理论,在有效解释中国民众的上访、群体性事件等行为的同时,也存在"遮蔽国家"的嫌疑,忽视了政府为应对社会抗争而进行的政治秩序再生产。基于此,笔者转而关注和回答政府是如何回应社会抗争的,并将这一政治秩序再生产的逻辑概括为回应性政治,它是以政治稳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政府供给"为过程,政府通过不断的调适、学习、回应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在"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推动政治发展的一种制度变迁过程。回应性政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它在彰显政府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政府在应对危机上的滞后性、被动性、改革目标不明确性以及局部性调整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争 政府回应 回应政治 非选举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应性政治到回应性政治:县级融媒体建设中的政治传播逻辑转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波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3,共6页
政治传播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市场化转型以及新媒体技术冲击下,县级各类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能力受到极大削弱,其在县域治理中的角色地位也不再稳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则可视为国家重构基层政治传播体系进而推动县... 政治传播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市场化转型以及新媒体技术冲击下,县级各类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能力受到极大削弱,其在县域治理中的角色地位也不再稳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则可视为国家重构基层政治传播体系进而推动县域治理的一种努力,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顶层设计理念以及各地建设实践,我国基层媒体的政治传播逻辑正在从被动、单一和刚性的反应性政治走向主动、多元和柔性的回应性政治模式。由于技术环境的多变性、基层媒体的路径惯性以及基层治理的复杂性,这种从“刺激-反应”到“诉求-回应”的政治传播逻辑转型之路注定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媒体融合 政治传播 反应性政治 回应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表演式抗争:景观、结构与效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1,175,共9页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叠合,政治转型与民主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抗争显著增多,而所谓表演式抗争又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政治生活,表演式抗争的表演性非常突出,它反映了参与者在严肃的政治结...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叠合,政治转型与民主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抗争显著增多,而所谓表演式抗争又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政治生活,表演式抗争的表演性非常突出,它反映了参与者在严肃的政治结构下所作的活泼的政治选择。经过综合性的案例研究可以发现,这种独特的社会抗争往往是有效的,它表明了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松动与活性发展前景,但其显然还需进一步的提升,相关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更加制度化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式抗争 戏剧性情节 艺术化政治生活 政治情境 政治选择 政治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的政治信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8
作者 隋斌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9,共5页
任何一种政治信任的形成都需要在道德的政府和现实的政府之间实现均衡,这导致任何一种形态的政治信任的建构都会形成积极的政治信任和消极的政治信任两个维度。而积极的政治信任不仅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个应然目标,更应当是现代政治发展... 任何一种政治信任的形成都需要在道德的政府和现实的政府之间实现均衡,这导致任何一种形态的政治信任的建构都会形成积极的政治信任和消极的政治信任两个维度。而积极的政治信任不仅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个应然目标,更应当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积极的政治信任体系的型构,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政府能否建立有效的连接民众的制度性通道,二是政府能否从理念塑造层面将自身理念与社会理念进行融合,三是政府能否与民众进行有效的政治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政治信任 政治发展 政治沟通 政治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一般来说,对公共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必然涉及到价值问题。事实上,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模式和举措之所以不同,都是源于公共部门或工作人员价值观的不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模式和举措的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研究公共...  一般来说,对公共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必然涉及到价值问题。事实上,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模式和举措之所以不同,都是源于公共部门或工作人员价值观的不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模式和举措的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研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回应性、人事管理效率、个人权利和责任、社会公平、有限政府,是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价值论 政治回应 人事管理效率 个人权利 个人责任 社会公平 有限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