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2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乱忧患是中国政治哲学史的主线--兼评江畅教授《政治哲学:理论与历史》
1
作者 朱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195,共2页
近年来,中国学界政治哲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学术研究处在声势迅猛的潮流之中,新的教学研究平台以及成果层出不穷。江畅教授新近出版了《政治哲学:理论与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一书,并将其作为皇皇巨著二十卷《中西政治哲学通... 近年来,中国学界政治哲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学术研究处在声势迅猛的潮流之中,新的教学研究平台以及成果层出不穷。江畅教授新近出版了《政治哲学:理论与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一书,并将其作为皇皇巨著二十卷《中西政治哲学通史》的总论卷。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成果,对于政治哲学学科定位和政治哲学史的梳理作出了重要推进,也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走向更为宏阔和深入的格局。自从近代以来政治哲学一词渐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关于政治哲学的学科定位或者说学科性质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话题,学界有着侧重点不一的多样性认识。就像研究哲学的人必须对“哲学”这一概念本身有所领会一样,从事政治哲学研究也必须首先对政治哲学的概念本身予以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政治哲学通史 政治哲学:理论与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问题考辨——论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2
作者 严松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理论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论”问题,即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基础”的“第一哲学”,还是一种具有特定建构基础的哲学理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证成与建构必须有其“基础”,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考... 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理论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论”问题,即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基础”的“第一哲学”,还是一种具有特定建构基础的哲学理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证成与建构必须有其“基础”,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考辨,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规范性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必然具有“超越性”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批判性与建构性两个层面:批判性既体现在资本主义现存政治秩序的正义理论的否定层面,也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正义关怀层面;建构性体现在对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规范性引领与事实性描述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超越性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化、形式主义与中国历史的政治哲学论纲
3
作者 董成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政治哲学不是与政治史无涉的理论言说,而是可以提供重审历史变迁的重要视点,形式化、形式主义与再形式化就是理解中国历史的一种政治哲学进路。形式化是要为活泼泼的质料赋形,将政治凝成为固定的制度与仪式,但其完成也意味着“流于形式... 政治哲学不是与政治史无涉的理论言说,而是可以提供重审历史变迁的重要视点,形式化、形式主义与再形式化就是理解中国历史的一种政治哲学进路。形式化是要为活泼泼的质料赋形,将政治凝成为固定的制度与仪式,但其完成也意味着“流于形式”的形式主义的开始,形式被视作一个可以在内容空洞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独立存在。要使政治保持活力,就需要“再形式化”,这是中国历史保持生机活力的内在机理,也可以为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危机及其对应的变革诉求提供可能的参考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化 形式主义 再形式化 政治哲学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理论建构历史事实和价值论述相统一的方法论
4
作者 张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2,共7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习近平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的“八个相统一”的方法论,其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八个相统一”中的方法论之一。而历史知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受教育者讲道理即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观教育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习近平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的“八个相统一”的方法论,其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八个相统一”中的方法论之一。而历史知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受教育者讲道理即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观教育实现价值观理论建构的重要知识之一。历史知识依托于历史事实之中,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历史知识讲道理要有坚持历史事实和价值论述相统一的方法论自觉,以基于历史事实的历史知识为重要载体,以史实评价为重要方式,以史论结合为重要方法论,通过对历史进行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讲明白、讲清楚历史中蕴含的道理、哲理、真理,引导受教育者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实现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历史事实 价值论述 史论结合 价值观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走深、走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文喜访谈
5
作者 张文喜 秦岭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F0003,共6页
在访谈中,张文喜教授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走深、走实的议题展开探讨。他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独特品格,对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方能真切地理解... 在访谈中,张文喜教授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走深、走实的议题展开探讨。他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独特品格,对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方能真切地理解马克思在谈论“正义”等政治哲学论题时所采取的独到视角,并由此深入到对现实的物质生活关系,尤其是所有权问题的批判与把握中。同时,要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由深入实,必须自觉地关注“治国理政”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命题,并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具体问题保持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所有权 治国理政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地理环境理论再认识——以《历史哲学》为中心的探讨
6
作者 郝红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5,共6页
黑格尔在吸收前人地理环境理论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在《历史哲学》中首次辩证地阐述了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这一哲学命题。黑格尔的地理环境理论系统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开始认识到人在环境面前的能动性,为后来人地关系... 黑格尔在吸收前人地理环境理论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在《历史哲学》中首次辩证地阐述了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这一哲学命题。黑格尔的地理环境理论系统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开始认识到人在环境面前的能动性,为后来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理论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而是地理环境理论发展史上的中间环节,既继承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内核,又将其发展为辩证的地理环境理论。以前的学者夸大局限性或者只看到这些局限性,将其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画等号,使我们长时间内未能注意到黑格尔的贡献,从而未能对黑格尔地理环境理论做出客观而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哲学 地理环境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政治哲学维度——布达佩斯学派关于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温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8-213,共6页
针对马克思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及其指向的一系列论断,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诸成员分别从历史理论、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三个维度,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和创造性的解读。首先,从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来看,学派成员将马克思宏观的"... 针对马克思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及其指向的一系列论断,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诸成员分别从历史理论、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三个维度,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和创造性的解读。首先,从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来看,学派成员将马克思宏观的"历史哲学"重新诠释为具有微观文化意义的"历史理论",从而弥合了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结论中存在的"实践哲学"和"实证科学"之间的理论张力,并规避了社会主义必然实现这一预设内所隐含的"历史目的论"倾向。其次,对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而言,学派成员从实证的政治经济规律出发,详细考察由资本生产引出但未被明确定位的无产阶级群体,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意义与阶级意识,之于社会革命的合法性问题。再次,就唯物史观的最终指向来说,学派成员结合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可能出现的异化现象作出了相应的政治哲学批判,并以此重塑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人道主义立场。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学派对唯物史观的反思,实现了马克思宏观的社会—经济分析向微观的政治—文化考察的转向,其实质毋宁是以资本生产范式批判为前提的文化—政治哲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佩斯学派 文化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历史理论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秩序的政治哲学诠释:马克思对圣西门和平思想的超越
8
作者 兰洋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马克思与圣西门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参考。在法国大革命后欧洲陷入持续战乱和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圣西门基于实证历史研究论述了一整套和平秩序图景,提出了与近代西方主流政治哲学不同的思想路径和价值观念。马克思在哲学起... 马克思与圣西门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参考。在法国大革命后欧洲陷入持续战乱和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圣西门基于实证历史研究论述了一整套和平秩序图景,提出了与近代西方主流政治哲学不同的思想路径和价值观念。马克思在哲学起点、本质特征、和平路径等方面批判圣西门,扬弃了其思想中的空想成分,建构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和平方案。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圣西门在和平秩序上的不同构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交锋,也呈现了政治哲学的演进历程。而由理论透视现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挖掘这一段过去长期被忽视的思想脉络,有助于回应时代需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秩序 政治哲学 实业科学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政治工作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9
作者 冯新红 李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公安政治工作对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服务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公安政治工作的历史发展轨迹,其呈现出根植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的历史逻辑;彰显了政治性与科... 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公安政治工作对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服务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公安政治工作的历史发展轨迹,其呈现出根植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的历史逻辑;彰显了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实践性与开放性相统一、时代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逻辑;遵循着坚持政治铸魂、确保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警为本、爱警暖警,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公安战斗力的实践逻辑。深刻把握公安政治工作的三重逻辑,有助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创公安政治工作新局面、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 政治工作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新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哲学 政治思想 人类解放 政治斗争 当代哲学 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基于马克思历史思想的视域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匡一 杨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并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视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哲学基础 历史结构 历史辩证法 方法论 物化管理 单极主体性哲学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空间政治思想——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志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4,共7页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qu...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社会个人"不仅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个人的解放必须经历"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的个人"变迁的空间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向"自由自觉联合的个人"转变。马克思对交往过程空间变迁背后深层资本逻辑的解蔽,展示了其政治哲学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它警示我们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无论是对资本展开空间批判,还是重新讨论阶级斗争、解放政治等政治哲学问题都必须面对现实历史的空间实践,不能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而陷入"空间决定论"或"空间拜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哲学 空间政治 个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历史科学”向度——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困境瓦解的尝试性方案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2,18,共7页
置放在"规范性"与"事实性"二元维度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要么对于资本逻辑为基本建制的资本主义以"非正义"的应然逻辑来实施批判,从而成为一种"规范性政治哲学";要么是基于剩余价值理论所指认&q... 置放在"规范性"与"事实性"二元维度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要么对于资本逻辑为基本建制的资本主义以"非正义"的应然逻辑来实施批判,从而成为一种"规范性政治哲学";要么是基于剩余价值理论所指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铁的规律"的"政治科学"。那么,如何解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存在两种政治理念的解释困境呢?实质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阐释困境"向后看"发端于第二国际,"向前看"可通过嵌入"规范性视角"与"经验性视角"的理论传统回溯发现它们一直是马克思思想的养料。在马克思自身的思想文本中同样可以确认,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的理论根基是奠定在双重视角之上的,既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为"规范性的政治哲学",也不能简单地归结其为"实证性"的纯粹"经验科学",而应该是两者的"合题",从而实现政治哲学史上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历史科学 规范性 事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个案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敬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共11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解释框架,把中国近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之哲学回应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也是深入考察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独特而有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近代哲学 哲学回应 解释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归统一 被引量:9
15
作者 卢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以及对之改革乏力的现象,往往是从理论哲学角度切入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的这种二元分离的存在,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为无根的文字游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成为缺乏理论支撑的经验活动... 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以及对之改革乏力的现象,往往是从理论哲学角度切入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的这种二元分离的存在,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为无根的文字游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成为缺乏理论支撑的经验活动者。在实践哲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应重新重视实践哲学,以期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消除及达成统一提供思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佃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57,共9页
方法论反思是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当前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分析哲学的方法,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长处却是有限的,需要在对这一方法之偏蔽的指认中突出历史主义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可以在两个具体的... 方法论反思是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当前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分析哲学的方法,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长处却是有限的,需要在对这一方法之偏蔽的指认中突出历史主义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可以在两个具体的维度上得以昭显,即一是总体性的维度,另一是思想史的维度。从分析哲学的方法切换到历史主义的方法,将会延伸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论题,扩大此一研究的论域,这是通达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内核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分析哲学方法 历史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佃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是一项没有先在经验和基础,需要通过厘清学术和理论前提而从头开始的艰巨工作。要厘清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和理论前提,就必须对其理论形态、理论模式及实现路径等重大的、关涉全局的"前端"理...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是一项没有先在经验和基础,需要通过厘清学术和理论前提而从头开始的艰巨工作。要厘清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和理论前提,就必须对其理论形态、理论模式及实现路径等重大的、关涉全局的"前端"理论问题予以考察、辨析和说明。概言之,就理论形态和理论模式而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既应当是一种容纳理论哲学问题的实践哲学,同时也应当是一种包含了多维问题的复合型理论;就实现路径来讲,我们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合宜选择,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这条路径既可以防止理论论证上的缺环,也可以防止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可能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哲学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伟 邓晓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区分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主要涉及人论、世界观理论、价值论和哲学观等问题,后者主要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时代性结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区分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主要涉及人论、世界观理论、价值论和哲学观等问题,后者主要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时代性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以严肃的理论态度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梳理和完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方法,用以深入把握时代,解决新的时代问题,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 作为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义 教条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严考亮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58-59,共2页
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学术建构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仁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汉娜·阿伦特是政治哲学史上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不论是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提出,还是她的理论建构及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表现出了阿伦特作为20世纪杰出思想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并以此奠定了她在... 汉娜·阿伦特是政治哲学史上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不论是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提出,还是她的理论建构及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表现出了阿伦特作为20世纪杰出思想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并以此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思想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