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量表编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少华 姜波 袁梦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4,共8页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辨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概念结构,收集、整理和归纳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维度和测量指标;并运用类属分析方法,发展出包含网络政治信息获取、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三个维度...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辨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概念结构,收集、整理和归纳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维度和测量指标;并运用类属分析方法,发展出包含网络政治信息获取、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三个维度8个题项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量表较好地反映了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结构和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行为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少华 谢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在政治动机包含的两个变量政治兴趣和政治效能感中,则政治兴趣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资源 政治兴趣 政治效能感 政治技能 社团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丹红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政民互动意识和网络信息公开意识对网民参与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 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政民互动意识和网络信息公开意识对网民参与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网络政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行为
4
作者 穆易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12期14-16,51,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空气的日益浓厚,人民群众广泛而热切地议论社会政治,已是极为普遍的常事,人们可以随处听到各种有关社会政治生活的慷慨陈词。这表明人民对于社会政治的敏感度已经从七十年代末的低谷走了出来。
关键词 人民政协 政治参与行为 社会政治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 改革开放 人民群众 七十年代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政治参与的行为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凤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妇女政治参与的行为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较高的投票率说明湖北省女性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较强的政治信任感,但较低的社团组织参与率又说明她们的政治参与主动性不强;性别比较看,湖北省女性执行...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妇女政治参与的行为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较高的投票率说明湖北省女性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较强的政治信任感,但较低的社团组织参与率又说明她们的政治参与主动性不强;性别比较看,湖北省女性执行性政治参与的比例高,但决策性参与的比例远低于男性,其中农村女性的决策性参与比例又低于城市女性;要优化女性政治参与的行为,应特别注重发挥组织资源的优势,提高女性的文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政治参与行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抑或“实质”:中国基层政治参与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溢轩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4,共9页
政治参与是民主治理的核心,而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是政治参与的关键要素。国外已有研究论证了基层政治参与行为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正向影响,而国内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利用全国性数据,在基层政治参与的框架下分析政治参与行为对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民主治理的核心,而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是政治参与的关键要素。国外已有研究论证了基层政治参与行为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正向影响,而国内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利用全国性数据,在基层政治参与的框架下分析政治参与行为对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积极参与选举投票以及维权抗争,但对其政治参与意识没有显著影响;而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对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居民的基层政治参与行为可能是一种"形式主义",难以对微观的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宏观的基层政治制度产生实质影响。实际上,基层政治参与的有效落实,需要基于社会转型的"中国经验"合理调节政治参与行为和意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意识 政治参与行为 “形式主义参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特质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武汉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先超 陈修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影响人们网络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元的,人格特质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网络政治参与结构维度进行分析,以大五人格问卷为基础,对武汉市三所211高校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期探讨人格特质等因素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 影响人们网络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元的,人格特质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网络政治参与结构维度进行分析,以大五人格问卷为基础,对武汉市三所211高校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期探讨人格特质等因素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在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偏向于以浏览和转发等为主要形式的围观式参与;学生干部、中共党员、文史类及高学历层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频率相对较高;大学生人格特质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开放性人格和尽责性人格对网络政治参与有正向促进作用,神经质人格和开放性人格对围观式参与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宜人性人格对网络政治参与有负向预测作用。因此,应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及不同人格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政治参与教育引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