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是历史的主人——略谈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政治的关系,批判“四人帮”的几个反动观点
1
作者 柳植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1期94-99,共6页
这篇文章是一九七四年十月写成的,原来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法家政治》。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继续兜售林彪的唯心史观,肆无忌惮地美化封建帝王将相,把他们说成历史的主宰,否定人... 这篇文章是一九七四年十月写成的,原来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法家政治》。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继续兜售林彪的唯心史观,肆无忌惮地美化封建帝王将相,把他们说成历史的主宰,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底,在他们控制的《红旗》杂志上,以罗思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农民起义 地主阶级 秦王朝 秦始皇 封建制度 吴广起义 政治压迫 政治需要 法家人物 陈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唐朝兵变
2
作者 董克昌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3期143-144,142,共3页
唐是兵变比较频繁的一个朝代,许多封建的谋臣国士与史学家都极为关注,纷论兵变的起因与结局,藉以吸取统治经验。今天很有必要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唐朝兵变,以有助于唐朝历史的研究。举凡士卒用鼓噪或譁变的形式,进行武装活动者,都可称... 唐是兵变比较频繁的一个朝代,许多封建的谋臣国士与史学家都极为关注,纷论兵变的起因与结局,藉以吸取统治经验。今天很有必要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唐朝兵变,以有助于唐朝历史的研究。举凡士卒用鼓噪或譁变的形式,进行武装活动者,都可称为兵变。安史之乱是唐朝兵变的肇端。从756年(天宝14年)6月马嵬驿之变开始,到906年(天祐3年)1月史仁遇兵变止的一百五十年中,兵变共发生148次,简况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变 唐朝 五十年 农民起义 神策军 节度使 马列主义 藩镇割据 政治压迫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河州事变的起因判定其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国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02-108,94,共8页
民国十七年(1928年)爆发于河州地区(今临夏),波及西北数省,历时十年的河州事变,是现代回族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对其性质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由回族引起的一次回、汉仇杀事件;有人认为是由回族军阀导演的一场军阀之间... 民国十七年(1928年)爆发于河州地区(今临夏),波及西北数省,历时十年的河州事变,是现代回族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对其性质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由回族引起的一次回、汉仇杀事件;有人认为是由回族军阀导演的一场军阀之间的混战;最近又有人认为是一次反抗民族压迫的大规模的回族武装起义。对以上诸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它是爆发于今临夏地区的以回族为主的、有汉、东乡、撒拉等各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反抗国民军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本文仅就通过对该事件起因的分析,略述一下自己对该事件的一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军 甘肃 河州 经济掠夺 民族压迫 事变 农民起义 政治压迫 马仲英 武装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仲则在清代中期诗坛的地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国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6-40,45,共6页
在清代将近二百七十年的诗坛上,涌现大批诗人,其中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形成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高潮。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又字汉镛,江苏武进人。清代中期乾隆年间杰出诗人,有《两当轩集》。清代中期的八十余年,包活乾隆... 在清代将近二百七十年的诗坛上,涌现大批诗人,其中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形成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高潮。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又字汉镛,江苏武进人。清代中期乾隆年间杰出诗人,有《两当轩集》。清代中期的八十余年,包活乾隆、嘉庆两朝。这时正是清朝的“盛世”,封建统治者加强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反动的文化统治,文人学者为逃避迫害,不少人钻进故纸堆,埋头考据之学。诗人的作品多数也是粉饰“升平”景象,只有少数涛人透过封建“盛世”的表面现象,察觉到这个社会的各种弊病,意识到它衰落的趋势,在作品中加以揭露。在诗人众多、诗歌创作臻于极盛的情况下,成就较大的有袁枚、赵翼、薄士铨以及郑燮、王昙、舒位、张问陶等。生活在这个时期的黄冲则,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看,他能别树一帜,与袁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七十年 封建统治者 乾隆年间 黄仲则 政治压迫 洪亮吉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赵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闽粤沿海地区人口压力与华人出国——兼论出国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美华 《南洋问题研究》 1991年第2期99-105,共7页
对华人出国原因的探讨在国内外可谓连篇累牍,综其论述,不外中国方面的内因和南洋地区的外因。在学者们论及中国方面的内因时,大多强调封建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家民破产。本文并不否认以上因素,但着重强调闽粤沿海的人口增长产... 对华人出国原因的探讨在国内外可谓连篇累牍,综其论述,不外中国方面的内因和南洋地区的外因。在学者们论及中国方面的内因时,大多强调封建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家民破产。本文并不否认以上因素,但着重强调闽粤沿海的人口增长产生的生活压力是该地区人们向外迁徙的重要或主要因素。随着人口增长的压力增强,人们向外迁徒、寻找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越强,移民的规模也越大。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闽粤 人口压力 兼论 人口增长 政治压迫 福建沿海 东南沿海 黄册制度 内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应星的财富观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6
作者 潘吉星 孙晓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34,共5页
明代的宋应星是驰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知识领域内识闻渊博的学者,所著《野议》一书则集中反映了他的经济思想。他提出的财富观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值得大书一笔。他比中国古代和18世纪西方重农学派的高明之处,在于既重... 明代的宋应星是驰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知识领域内识闻渊博的学者,所著《野议》一书则集中反映了他的经济思想。他提出的财富观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值得大书一笔。他比中国古代和18世纪西方重农学派的高明之处,在于既重视农业,又重视工业,还重视商业。他从其财富观出发,还提出四项具体措施,以挽救明末社会的经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宋应星 农工商 社会危机 财富观 经济思想 封建统治 社会思潮 政治压迫 天工开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英译偶拾
7
作者 宋文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3期57-59,共3页
鲁迅的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于一九○七年写成,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发表于《河南》杂志第二期和第三期,一九二六年收于杂文集《坟》中。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清王朝经过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是穷... 鲁迅的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于一九○七年写成,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发表于《河南》杂志第二期和第三期,一九二六年收于杂文集《坟》中。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清王朝经过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是穷途末路,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覆灭之前,统治者加紧对人民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神州大地“万马齐喑”,一片“萧条”。但是另一方面,革命风云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英译 文化专制主义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鲁迅 清王朝 论文写作 统治者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是否反封建?
8
作者 陈贵宗 《史学集刊》 1983年第2期44-51,共8页
关于义和团反不反封建的问题,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我的看法是:在义和团运动中,既有反封建,也有不反封建;同时,又一致反对封建势力的媚外投降。此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表现也不尽一样。对于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具体事实... 关于义和团反不反封建的问题,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我的看法是:在义和团运动中,既有反封建,也有不反封建;同时,又一致反对封建势力的媚外投降。此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表现也不尽一样。对于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具体事实略作说明,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反封 封建势力 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 清政府 农民战争 经济剥削 封建专制制度 政治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层次性
9
作者 乔彬 雷品坚 《商业经济研究》 1987年第14期22-24,共3页
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从事本职工作和劳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而逐步产生的与职业实践密切联系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理想,最终形成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在私有制社会中,广大劳动群众... 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从事本职工作和劳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而逐步产生的与职业实践密切联系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理想,最终形成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在私有制社会中,广大劳动群众,总是受到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在人们之间形成了人身依附、雇佣劳动剥削等的不平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建设 人身依附 商业经营 不平等关系 私有制社会 政治压迫 道德心理 行为规范 职业实践 道德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述略
10
作者 邹荣础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1-41,共1页
西北五所师范院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4月22日至25日在我校召开。会议对初级阶段基本理论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现略述如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如何看待?有同志提出了“准剥削”概念。准剥削,是现阶段我国宪法... 西北五所师范院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4月22日至25日在我校召开。会议对初级阶段基本理论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现略述如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如何看待?有同志提出了“准剥削”概念。准剥削,是现阶段我国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已经和剥削制度相脱离并剔除了剥削本来意义上所包含的政治压迫因素的纯经济现象。它同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基础、性质、目的、范围及剩余劳动的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质和量上的区别,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劳动关系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准剥削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其一,它只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存在并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剥削现象 生产力发展水平 资本主义剥削 基本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条件下 政治压迫 剥削制度 经济关系 经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方法中的教训及其纠正
11
作者 何明春 《湖湘论坛》 1991年第6期43-44,共2页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比较中分辨出来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分好坏、优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与资本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比较的方法便是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主义...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比较中分辨出来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分好坏、优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与资本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比较的方法便是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方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自由化 人民群众 社会治安 西方国家 受骗上当 两种社会制度 政治压迫 人口计算 政治觉悟 取人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於叶宗留、邓茂七起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贵信 《史学集刊》 1956年第1期47-62,共16页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朱元璋,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茂七起义 地主阶级 起义军 明朝政府 十三年 江西 三省 政治压迫 福建 李自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光中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8年第6期40-45,共6页
洪焕椿同志在《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清军进关后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清初的抗清斗争,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的斗争,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革命战争... 洪焕椿同志在《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清军进关后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清初的抗清斗争,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的斗争,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革命战争”;而“农民军在斗争策略上从一开始就犯了‘联合明室’的错误,使抗清斗争造成惨重牺牲而终于失败。”我认为历史情况远比以上所说的曲折复杂。现就两个主要问题:一、清军入关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人民抗清斗争;二、农民军的联明是斗争策略上的错误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清斗争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清军 南明政权 历史研究 汉族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历史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方腊起义
14
《文史哲》 1974年第4期58-62,共5页
北宋王朝后期,封建统治已经极端腐败。它对农民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了广大农民的不断反抗。公元一一二○年(宋徽宗宣和二年)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爆发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声势最大的一次。这次起义,高举“是法平等... 北宋王朝后期,封建统治已经极端腐败。它对农民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了广大农民的不断反抗。公元一一二○年(宋徽宗宣和二年)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爆发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声势最大的一次。这次起义,高举“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革命旗帜,猛烈地冲击着反动的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威震东南半壁,沉重地打击了北宋王朝的封建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腊起义 北宋王朝 宋徽宗 封建统治者 封建制度 淳安县 农民起义 劳动人民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页“猪仔”华工血泪史(上)——关于前苏东种植园及邦加锡矿四十四名“猪仔”华工的调查报告
15
作者 黄重言 刘玉遵 +1 位作者 吴凤斌 桂光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31-43,共13页
一九六三年五月,我们到广东省阳江县织篢农场,对归国不久的曾被卖身当“猪仔”的四十四名老侨工进行调查访问。他们是在一九○○年——一九四○年期间被贩卖到苏门答腊东部种植园和邦加锡矿场去的。我们着重了解:他们是如何被贩卖去当... 一九六三年五月,我们到广东省阳江县织篢农场,对归国不久的曾被卖身当“猪仔”的四十四名老侨工进行调查访问。他们是在一九○○年——一九四○年期间被贩卖到苏门答腊东部种植园和邦加锡矿场去的。我们着重了解:他们是如何被贩卖去当“猪仔”工人的;“猪仔”华工的劳动、生活和斗争情况;“脱身”后的出路问题等。这次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1.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经济压迫和政治压迫是“猪仔”华工被卖出国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2.在极残酷的契约奴隶制压迫下,“猪仔”华工过着非人生活,不少人被压榨而丧生;3.“猪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报告 侨工 帝国主义 工头 官僚资产阶级 苏门答腊 经济压迫 政治压迫 地主阶级 三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礼”和“有礼”——评刘禹锡和韩愈的两首诗
16
作者 赵山 《思想战线》 1976年第1期86-88,共3页
唐朝中叶时期,政治腐败,危机四伏。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广大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加深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统治阶级在共同镇压人民反抗的同时,为了争夺剥削人民的权利,内部矛盾重重,时而互相争夺,时而互相... 唐朝中叶时期,政治腐败,危机四伏。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广大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加深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统治阶级在共同镇压人民反抗的同时,为了争夺剥削人民的权利,内部矛盾重重,时而互相争夺,时而互相勾结,分裂割据,严重破坏国家统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具有法家政治思想的诗人刘禹锡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这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已经走向腐朽,以皇帝为首的儒家保守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阶级 政治思想 政治腐败 内部矛盾 儒家思想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分裂割据 政治危机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性质及作用
17
作者 蒋福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S1期70-77,共8页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反封建的:“有反革命的暴力,就必然会有革命的暴力来反对它。没有革命的暴力,就不可能消灭反革命的暴力。剥削阶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就是一种反革命的暴力,就是代表剥削阶级实行镇压的特别...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反封建的:“有反革命的暴力,就必然会有革命的暴力来反对它。没有革命的暴力,就不可能消灭反革命的暴力。剥削阶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就是一种反革命的暴力,就是代表剥削阶级实行镇压的特别力量”(红旗杂志编辑部“列宁主义万岁”)。这是一条颠撲不破的马列主义真理,封建社会当然不能例外。从它一建立起,就是一个地主、贵族和皇帝这些少数人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多数人的社会。地主和农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他们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是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的最基本昀最主要的矛盾,它决定和制约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当这一矛盾趋于尖锐化的时候,就诉诸于革命的暴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战争 农民起义 封建社会 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制度 封建统治 黄巾起义 地主 统治地位 政治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18
作者 钟宏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3期47-55,28,共10页
《红楼梦》产生于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即被封建历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清王朝乾隆时期。这个时期正处在封在社会的末世,面临着由盛而衰的社会危机。清王朝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地位,加紧了对农民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红楼梦》产生于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即被封建历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清王朝乾隆时期。这个时期正处在封在社会的末世,面临着由盛而衰的社会危机。清王朝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地位,加紧了对农民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当时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已经有了发展,开始出现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官僚地主阶级的压迫,激起了农民阶级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斗争,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 十八世纪 清王朝 统治阶级 社会危机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乾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主义殖民統治的日子不長了——介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潰”
19
作者 何理良 《国际问题研究》 1959年第S1期85-86,共2页
苏联东方学家伏·雅·华西里耶娃所著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潰”一書不久前出版了。作者根据大量资料,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和特点。全書約三十六万字,共分七章。第一章叙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帝... 苏联东方学家伏·雅·华西里耶娃所著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潰”一書不久前出版了。作者根据大量资料,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和特点。全書約三十六万字,共分七章。第一章叙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帝国主义經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情况。作者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国家 后殖民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发达国家 殖民地 作者 民族主义国家 东方学 民族解放运动 政治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山”与“梁山水泊”
20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5年第6期47-48,共2页
梁山的原名叫“良山”。据寿张县志载:汉文帝的第二子封为梁孝王,曾经在此山北麓狩猎,因此改名为“梁山”。今梁山西麓有梁孝王墓遗址。梁山位于现在梁山县城附近,西南距菏泽一百公里。它由九个雄峙的山峰组成,东高西低,形势险要。“八... 梁山的原名叫“良山”。据寿张县志载:汉文帝的第二子封为梁孝王,曾经在此山北麓狩猎,因此改名为“梁山”。今梁山西麓有梁孝王墓遗址。梁山位于现在梁山县城附近,西南距菏泽一百公里。它由九个雄峙的山峰组成,东高西低,形势险要。“八百里水泊”的说法是夸大了的,但当年的梁山周围确是一片茫茫大水。据《宋史·河渠志》载:“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河大决于澶渊曹村”,“灌郡县四十五”,“坏田三十万顷”。《宋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军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山西 劳动人民 革命斗争 政治压迫 封建社会 形势 梁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