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政治稳定理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志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它是对立面的统一,是对立面的矛盾、斗争保持在“秩序”范围之内的形态。政治稳定一般可分为静态型政治稳定和动态型政治稳定。前者有封闭、保守、僵化、专制的特点,因而缺乏生... 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它是对立面的统一,是对立面的矛盾、斗争保持在“秩序”范围之内的形态。政治稳定一般可分为静态型政治稳定和动态型政治稳定。前者有封闭、保守、僵化、专制的特点,因而缺乏生机;后者具有开放、进取、民主的特征,因而充满生机。我们需要的正是后一种政治稳定。我们要建立和运用各种政治稳定机制,形成政治稳定机制网,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稳定 静态型政治稳定 动态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夏衍的话剧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78-81,共4页
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是我国革命话剧运动的优良传统,而夏衍,正是自觉地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武器的剧作家之一。一九三六年六月,夏衍的《都会的一角》和洪深执笔的《走私》等独幕国防戏剧,由上海星期实验小剧场(剧社名)在新光戏剧... 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是我国革命话剧运动的优良传统,而夏衍,正是自觉地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武器的剧作家之一。一九三六年六月,夏衍的《都会的一角》和洪深执笔的《走私》等独幕国防戏剧,由上海星期实验小剧场(剧社名)在新光戏剧院演出时,开幕不久,就被租界里英帝国主义的工部局禁止了;同年十一月,上海四十年代剧社演出夏衍的讽喻现实的历史剧《赛金花》,在观众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翌年二月去南京公演,却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捣乱和禁止。这些往事,很可说明夏衍的话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在发挥着战斗作用,它们是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的。夏衍是一九二九年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口号的上海艺术剧社的发起人,又是一九三○年八月成立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当时,他坚持和贯彻了党所指示的这一方针:“强调艺术服从政治,艺术为政治服务,使话剧成为当前政治斗争的一个武器。”因此,他写作剧本,自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性。过了二十多年,夏衍在《考验》的后记中说,他有一个执拗的信念,“这就是文艺应该为政治服务,应该配合当前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表明,夏衍从事话剧创作的革命态度是始终一致的。从《都会的一角》(1934)到《考验》(1954),二十年间,夏衍共写了十多个剧本,其中除了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业战线上的斗争生活的《考验》,都是写在抗战前夕和抗战时期。这些剧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及时地反映社会政治动态,因而也就能叫人认识到现实的本质和感到时代的脉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年代 共同特点 二十年 国防戏剧 政治动态 知识分子 中国人民 坚定信念 话剧创作 夏衍剧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