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改革和反腐治本的新探索
1
作者 高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1-21,共1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释放出政治改革特别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改革重大利好。
关键词 政治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 治本 反腐 政治制度改革 国家监察 试点方案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中人”与制度的较量——也说张居正改革悲剧 被引量:6
2
作者 龚虹波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189-192,共4页
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来解读晚明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悲剧 ,通过分析“制度中人”殚思竭虑变革制度与制度循自身发展逻辑抗拒变迁的较量过程 ,来揭示“制度中人”变革制度时所具有的局限性及政治体制抗拒变迁的构造性因素。
关键词 张居正 制度中人” 政治体制变迁 政治制度改革 明朝 万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光辉 赵红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是在坚持积极稳妥、借鉴吸收、健全规则原则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前要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公正建设、公民道德建...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是在坚持积极稳妥、借鉴吸收、健全规则原则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前要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公正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建设 民主政治 政治制度改革 公民道德建设 法治公正建设 社会诚信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商业体制改革中加强法制建设
4
作者 徐学鹿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25-27,共3页
一 古今中外的一切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都是同加强法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著名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即:秦朝商鞅变法,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戊戍变法。这三次改革都是通过“变法”——修改或废除旧法中障碍改... 一 古今中外的一切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都是同加强法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著名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即:秦朝商鞅变法,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戊戍变法。这三次改革都是通过“变法”——修改或废除旧法中障碍改革的法律规范,制定颁布改革的新法,来指导和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改革的需要。 历史上的“变法“,不仅包括制定新法,而且包括法制宣传和法律教育;建立法律机构和设置司法官吏。改革派都主张依法办事,主张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体制改革 法制建设 政治制度改革 王安石变法 法律教育 商鞅变法 法律规范 戊戍变法 法律机构 法制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伟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11-16,共6页
1895年至1898年这段时期,史称“维新运动时期”,其上限及下限分别以1895年4月的“公车上书”及1898年9月的“戊戌政变”为标记。与此相应,人们习惯于将这段时期的社会思潮称为“维新思潮”。可见,“维新”这一名词既指1895年至1898... 1895年至1898年这段时期,史称“维新运动时期”,其上限及下限分别以1895年4月的“公车上书”及1898年9月的“戊戌政变”为标记。与此相应,人们习惯于将这段时期的社会思潮称为“维新思潮”。可见,“维新”这一名词既指1895年至1898年的一种社会运动,同时也是这段时期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观念。使“维新”成为这段时期的时代思潮之“共通观念”的原因是:19世纪90年代,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局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举国上下意识到,要救亡图存和自强中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某些政策上修修补补,而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变法。因此,“变法”或“维新”这一共通观念是由救亡图存这一问题引起的,它导源于一种“危机意识”。但在应当如何变法,变法的内容及步骤等具体问题上,参加到维新运动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各个思想派别的看法并不一样。其中,有两个思想派别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人士着眼于政治制度改革的运动,另一个则是以严复为代表的注重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这两个运动无论在旨趣上还是基本观念上都有重大的不同,但它们又是由当时民族危机加深这一情势所诱发的,并且在整个维新运动过程中,这两个运动几乎同步地发展着,以至后来一些历史学家往往不将它们加以区分,而统称之为“维新改良运动”。事实上,严复的思想启蒙具有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而维新运动本质上是一次救亡图存运动。维新运动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由于西方自由主义观念是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与手段被引起的,“民族自救”于是成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维新运动期间严复式的自由主义如此,以后整个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亦如此。(二)维新运动的发展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减少了自由主义运动发展的阻力。可以这样认为:假如没有维新运动,则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能要推迟若干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运动时期 西方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 救亡图存 民族危机 政治制度改革 自由主义思想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