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国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8-51,共4页
试析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观徐国利作为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大量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涉及到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改革的地位、目标和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试析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观徐国利作为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大量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涉及到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改革的地位、目标和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一、“不搞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同志 政治民主化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稳定 官僚主义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2
作者 曹百瑛 周英东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4期32-33,共2页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曹百瑛周英东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和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任何政治体...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曹百瑛周英东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和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任何政治体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政治 发展生产力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 经济增长 经济起飞 依法治国 政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教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
3
作者 王端庆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51,18,共6页
试论高教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华东冶金学院王端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九十年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 试论高教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华东冶金学院王端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九十年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其意义在于:“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高教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邓小平文选》 当代中国认识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统治”到“治理”: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轨迹嬗变 被引量:9
4
作者 唐绍洪 刘屹 张春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8,共5页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的政治改革经历了一条从"统治"到"治理"的运行轨迹。其历史进程表现为:1."农村人民公社"的理想愿境及其"政社合一"制度使命的完成;2."政社分开"的民主化...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的政治改革经历了一条从"统治"到"治理"的运行轨迹。其历史进程表现为:1."农村人民公社"的理想愿境及其"政社合一"制度使命的完成;2."政社分开"的民主化理念尝试与放权式改革的全面推广;3."撤乡并镇"的高速推进与"党政分开"的实质流产;4."乡政村治"下的主体迷失与"多元主体"的结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 治理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轨迹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2
5
作者 万里 《中国软科学》 1986年第2期1-9,共9页
同志们! 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宋健同志、钱学森同志还有许多专家,都在会上发表了精辟的讲话。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这是我国科技界以及整个知识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软科学本身的学科建设... 同志们! 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宋健同志、钱学森同志还有许多专家,都在会上发表了精辟的讲话。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这是我国科技界以及整个知识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软科学本身的学科建设,我说不出多少意见。据我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学研究 政治体制改革 决策民主化 科学化 科学研究工作 决策体制 决策研究 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沈传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进入新世纪,学界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专题文章800多篇,成果可观,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成就、特点、经验、突破口、面临的挑战等诸多论题,...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进入新世纪,学界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专题文章800多篇,成果可观,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成就、特点、经验、突破口、面临的挑战等诸多论题,有的研究者还对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行了专门分析。这里仅就近10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综述 中国 研究成果 党的领导人 改革开放 热点话题 专题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宣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12期18-21,共4页
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综合地看,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期应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 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综合地看,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期应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成绩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文化障碍及克服途径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象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共5页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出发,探索政治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一些障碍,并力求寻找克服这些障碍的途径,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理论 我国政治体制 克服途径 政治心理 文化障碍 政治思想 政治价值 “正统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访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晓洲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9期5-8,共4页
记者:近日,胡锦涛同志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 记者:近日,胡锦涛同志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此前,温家宝同志在视察深圳时也指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请问,当前应如何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 部主任 经济体制改革 胡锦涛同志 教授 科研 社会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两党领导人政治体制改革取向比较与启迪--以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改革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文亮 刘兴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7-10,共4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苏两党都开展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局部调整。赫鲁晓夫针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方式发起了大规模的改革;80年代后戈尔巴乔夫更是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对传统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苏两党都开展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局部调整。赫鲁晓夫针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方式发起了大规模的改革;80年代后戈尔巴乔夫更是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对传统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最终以自己被迫下台、苏联解体宣告结束。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苏两党领导人迥然不同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向与效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即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没有正确的改革同样没有出路。坚持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实行渐进式的改革策略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借鉴与创新、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辛向阳 《理论视野》 2007年第8期9-11,共3页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成果,如完善党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健全法治体系,倡导和谐政治文化等。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关键词 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学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在党的文献中系统提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是邓小平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在30多年后的今天,政治体制改革仍然难以让所有人感到满意,甚至备受批评。很多学者也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呈现"滞后性"的命题。站在忧患意识的视角看待... 在党的文献中系统提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是邓小平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在30多年后的今天,政治体制改革仍然难以让所有人感到满意,甚至备受批评。很多学者也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呈现"滞后性"的命题。站在忧患意识的视角看待这些批评,不在于肯定批评者的非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滞后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批评者 忧患意识 邓小平 所有人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凤海 《政工学刊》 2011年第1期10-12,共3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含的丰富辩证法,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含的丰富辩证法,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 五中全会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启琛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6期17-20,共4页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中世纪西方和东方的神学政治,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以及当代各派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政治集团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中世纪西方和东方的神学政治,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以及当代各派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政治集团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虽然对前人,特别是资产阶级启蒙学派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比如“人民主权”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的思想等)有所批判继承;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学说只能产生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实践,只能在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后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政治 子体 政治学说 中央国家机关 资产阶级 国家机构 机构改革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协同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启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7,共4页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全国出现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刻和广泛的改革大潮。这次改革大潮,与以前的改革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各个方面的改革不再是某个局部、某些环节的改革,而是各个方面的系统地综合配套改革。因此,...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全国出现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刻和广泛的改革大潮。这次改革大潮,与以前的改革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各个方面的改革不再是某个局部、某些环节的改革,而是各个方面的系统地综合配套改革。因此,政治体制的地位也开始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已经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重点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用协同学的原理研究和指导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发展。可以从整体目标优化、协同作用、从混沌到有序、利益协调等主要方面,探讨出一些方法和途径来,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协同论 协同意识 协同作用 协同发展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主体 各种利益关系 有秩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96,共2页
2014年4月12日“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讨会以推进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中心,在全面贯彻中... 2014年4月12日“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讨会以推进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中心,在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等媒体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省、市、县等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共73人参加会议。研讨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选举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 研讨会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华中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及趋势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泉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政治体制作为社会政治权力与机构的运行机制,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系统内的其他要素发生密切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分为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了第一道冲击波——"政府冲击&quo... 政治体制作为社会政治权力与机构的运行机制,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系统内的其他要素发生密切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分为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了第一道冲击波——"政府冲击",这个外来的压力将转化为改革的内在动力,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分为两类:选举民主和政策民主。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来看,政策民主比选举民主具有更加重要、更加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目标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秀荣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1-37,共7页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应当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些具体而实在的成果,但是同我国经...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应当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些具体而实在的成果,但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思想上和体制上的巨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手脚,减缓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权力运行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操作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跃进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民主是正义的要求和体现,其价值集中体现在对于个人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的保障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解决当代中国存在的实质问题和当务之急,是坚定不移地推... 民主是正义的要求和体现,其价值集中体现在对于个人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的保障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解决当代中国存在的实质问题和当务之急,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参与、监督、竞争、法治的民主政治体制,才会有人的价值和尊严,才会有真正的人权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宪政民主 人民民主 政治体制改革 制约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简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应泉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5-89,共5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吸取以往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为了应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形势,邓小平几次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分三个时期对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行了述评,对其背景、内容以及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今后的政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吸取以往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为了应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形势,邓小平几次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分三个时期对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行了述评,对其背景、内容以及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