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向度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木才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21世纪是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身处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当今世界,谁能组织政治谁就能掌握未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 21世纪是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身处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当今世界,谁能组织政治谁就能掌握未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执政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中心任务”所决定和要求的。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基础工程,是创建中国特色政治伦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需要。人类社会政治伦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治伦理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四大方面,政治伦理理念是人类政治伦理之“魂”,政治制度伦理是人类政治伦理之“绳”,政治组织伦理是人类政治伦理之“体”,政治主体伦理是人类政治伦理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伦理 政治伦理理念 政治制度伦理 政治组织伦理 政治主体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lk:从黑格尔的政治客体到青年马克思的政治主体——德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一个思想节点
3
作者 王兴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西方近现代政治转型包括近代的实体革命和现代的主体革命两个步骤,前者指民族取代上帝成为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亦即组成国家的民族成了政治实体;后者指人民取代君主成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即政治主体。德文“Volk”包含“民族”和“人民”... 西方近现代政治转型包括近代的实体革命和现代的主体革命两个步骤,前者指民族取代上帝成为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亦即组成国家的民族成了政治实体;后者指人民取代君主成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即政治主体。德文“Volk”包含“民族”和“人民”双重含义,在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用法分歧中展示出了两人思想体系的一种辩证关系。黑格尔把民族意义上的Volk确立为政治实体,而把君主确立为政治主体,把人民意义上的Volk确立为社会主体兼政治客体。青年马克思更进一步,他废黜了君主的政治主体地位,将人民意义上的Volk提升为政治主体,实现了作为国家的民族和作为市民社会的人民的统一,亦即实现了Volk作为政治实体、社会主体和政治主体的统一。这既是德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一个重要思想节点,也是马克思人民思想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k 政治实体 政治主体 政治客体 社会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合力出场的学理思考
4
作者 陈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25,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集体化的政治性精神实践,依赖于有组织、有计划、有角色划分的劳动协作体系。从学理层面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合力的出场指向,有助于对主体合力问题进行系统性抽象和前瞻性把握。从效益层面审视,主体合力应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集体化的政治性精神实践,依赖于有组织、有计划、有角色划分的劳动协作体系。从学理层面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合力的出场指向,有助于对主体合力问题进行系统性抽象和前瞻性把握。从效益层面审视,主体合力应当致力于提升集体实践效能,以实现更高效、更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主体成长维度来看,主体合力的迸发应然地呼唤各级各类主体在存在方式上发生根本性变革,不断寻求自我超越;从生态维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由特定人群、政策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的内部生态系统,其影响因子众多且内在关系复杂,主体合力应然地指向于这一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合力 出场 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政治性与政治主体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虞崇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2,共6页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 ,从其本性来说 ,都是政治人 ,人的政治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既然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那么 ,现实社会中的人就理应成为政治主体 ,成为主导政治发展的基本力量。一些研究者之所以将大多数人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 ...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 ,从其本性来说 ,都是政治人 ,人的政治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既然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那么 ,现实社会中的人就理应成为政治主体 ,成为主导政治发展的基本力量。一些研究者之所以将大多数人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 ,除了未将人的政治主体性地位与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区分开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未将人类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加以区别。只有将人的政治主体性地位与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人类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区别开来 ,人的政治性和政治主体性才会清楚地显现出来 ,人类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才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主体 政治生活 政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俊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术建构不应从某种原则、假设和逻辑推理出发,而应当基于经验事实。分析学科产生的特定政治环境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基本路径。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普遍制度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术建构不应从某种原则、假设和逻辑推理出发,而应当基于经验事实。分析学科产生的特定政治环境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基本路径。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普遍制度安排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国际化学术努力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政党作为终极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政党 学术建构 基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文章从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引出了一个网络时代政治参与主体新概念—网络共同体,阐述了网络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作为新型政治参与主体的网络共同体的成因及性质,并提出网络共同体具有自发性、跨功能性、背景相似性、组织形... 文章从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引出了一个网络时代政治参与主体新概念—网络共同体,阐述了网络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作为新型政治参与主体的网络共同体的成因及性质,并提出网络共同体具有自发性、跨功能性、背景相似性、组织形式的松散性、良好的沟通性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网络共同体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 被引量:42
8
作者 闫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27,48,共4页
交往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人们之间必须交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主体与主体的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或主体际关系,由此而衍生出了主体间性。用主体间性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在于还思想政治教育关... 交往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人们之间必须交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主体与主体的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或主体际关系,由此而衍生出了主体间性。用主体间性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在于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重新飘扬起"人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被引量:33
9
作者 余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的关系,它大量地或主要地存在于学校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除了教师之外,国家、政党、社会、家庭等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还是具有客体性的主体,要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抓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方面,要在加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不仅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而且还能检验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主体间性 具有客体性的主体 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农民启蒙的政治面相——以农民政治主体性崛起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卫朝 郝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7,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农民的政治主体性迅猛崛起,先后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民的政治觉醒、村民自治与农民的政治参与、进城务工与农民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农民的政治主体性迅猛崛起,先后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民的政治觉醒、村民自治与农民的政治参与、进城务工与农民的政治窘迫等几个阶段。一方面呈现了新时期农民启蒙的政治面相,另一方面透露着当前农民在政治参与、政治抗争等方面的窘迫感和无力感,折射出农民启蒙中推进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当前应该加速推进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歧视性制度和政策,在不断的政策、制度突破中实现农民的平等国民待遇,从而将农民从政治窘迫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积极引导农民从激烈的政治抗争逐步走向政治认同,推动农民政治启蒙继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启蒙 政治主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民自治 进城务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主体的伦理向度与公共利益的达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方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构建"优良的生活"的政治实践中,无论个体还是政治共同体,都体现一种共同善的诉求。政治主体如何就"对人而言的善和共同体的利益"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自然成为考察政治主体伦理的一个有效向度。在现... 在构建"优良的生活"的政治实践中,无论个体还是政治共同体,都体现一种共同善的诉求。政治主体如何就"对人而言的善和共同体的利益"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自然成为考察政治主体伦理的一个有效向度。在现代民主政治情境下,无论是政治家和公共行政人员还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公民,需要把作为目的的公共利益当作自己的规范价值和行为标准,从而使政治获得一种高贵的伦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政治主体 共同善 公共利益 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主体性的历时性演进及逻辑建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振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2,共6页
政治主体性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存在状态。政治主体性大体经由了萌生、压制、高扬、理性发掘四个阶段,政治不断走向文明的基本趋势本质上是政治主体性历时性演进的一种表现。民主政治是... 政治主体性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存在状态。政治主体性大体经由了萌生、压制、高扬、理性发掘四个阶段,政治不断走向文明的基本趋势本质上是政治主体性历时性演进的一种表现。民主政治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逻辑起点,民生政治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物质承载,公民精神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智力支撑,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环境条件。政治主体性建构的过程必然与政治分歧、利益冲突相伴生,在复杂的政治关系场域中,不同政治主体可以通过相互妥协,找寻到利益的契合点,最终达成政治共识,使政治主体性在包容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主体 民主政治 民生政治 政治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5,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本与民主:比较视阈下的异与“通”——兼论中国民主政治主体性的建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晓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8,共4页
民本主义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总结,它与现代民主并不止于对立。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现代民主和传统民本都具有整体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民主主义以"民治(by the people)"为体,&q... 民本主义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总结,它与现代民主并不止于对立。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现代民主和传统民本都具有整体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民主主义以"民治(by the people)"为体,"民有(of the people)"和"民享(for the people)"是其两翼;而民本主义以"君治"为体,两翼是"民为邦本"和重民利民。二者"体"虽相异,"翼"却相通,因此民主主义就有了向现代民主转化的可能性。在"君治"时代,人民被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政治主体性不立导致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无法突破桎梏迈向现代民主,政治主体性建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民主主义 政治主体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主体的回归: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文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27,共8页
政治生态本质上是政治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政治生态的形成与政治主体密切相关,政治主体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逻辑起点。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还是时代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本位,政治生态的优化、重构必须依... 政治生态本质上是政治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政治生态的形成与政治主体密切相关,政治主体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逻辑起点。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还是时代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本位,政治生态的优化、重构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这一内在逻辑不仅规定着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容与方向,而且也决定着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主体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时代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治主体文明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治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首先要看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治文明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政治主体文明。分析我国政治主体文明状况,特别是分析执政党、人大代表以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些... 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首先要看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治文明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政治主体文明。分析我国政治主体文明状况,特别是分析执政党、人大代表以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些政治主体的文明状况,将有利于我们加强政治主体文明建设,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主体 执政党 人大代表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群体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海兵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7-89,共3页
本文从群体的内在特征出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群体的结构与主体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自决、自主、自控,是群体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性特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主体中的群体 特征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群体的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多元主体调整利益关系的交往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概念的本真含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3,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多元政治主体通过处理物质利益矛盾而结成政治交往关系的活动。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恢复政治的多元主体的本性。
关键词 政治交往关系 多元政治主体 物质利益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明的主体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月细 林楠 《理论月刊》 2005年第6期32-35,共4页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基础和支撑力量,对人的政治特性的形象概括——“政治人”进行中国语境下的辨析是研究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提前。本文通过对政治的内涵、人的政治性和政治主体性的分析,就中国语境中...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基础和支撑力量,对人的政治特性的形象概括——“政治人”进行中国语境下的辨析是研究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提前。本文通过对政治的内涵、人的政治性和政治主体性的分析,就中国语境中应该如何读解“政治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主体 政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非权力”影响力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君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6-238,共3页
“非权力”影响力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一方面,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非权力”影响力主要包括:“政治导向力”、“人格魅力”、“学识”影响力、“人文关怀”影响力、“气质”影响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 非权力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